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萨德     
在书店看到一套三卷本《萨德文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6月),喜出望外,立即买下。老板却愁眉对我说,没人知道这书的价值,你能不能给推荐介绍一下?我说,有个简单方法,你把李银河博士的“性社会学系列”著作  相似文献   

2.
荐书     
《出版广角》2005,(11):34-35
《两性关系》李银河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32.00元本书是著名的家庭、情感以及性学研究专家李银河博士的最新力作。20世纪,人关于性别的看法和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对人的身体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解释。本书分析了世界及中国的两性关系状况,以及引起最多争论的焦点问题,如公民权与政治参与、就业与收入、教育、健康与生育、身体与性、婚姻与家庭、暴力、跨越性别、两性气质、习俗与观念等,作者重点关注两性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因为作者的学术严谨及深入浅出的撰写,本书不仅是极有社会价值的学术著作,也是一本适宜广大读者阅读的通俗著作。  相似文献   

3.
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一书所展示的历史画卷是朱德同志一生走过的革命道路。作者曾经说过:“我一直忘掉了我不是一个中国人”,她是充满了对中国革命的同情与热爱来写这本书的,一直到她逝世前的最后一天,还在校正这本著作。朱德同志出身在朴实勤劳的农民家庭,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朱德同志的道路有如他所  相似文献   

4.
专题     
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李银河在其新著《后村的女人们》中记录了一个个关于性别的故事:我记得有一个故事是讲上面救突发下来一块牛肉,因为怕有毒,父母就让女孩先吃,实际上要是事先知道是好的,就没她的份儿了。  相似文献   

5.
曹凤祥同志耗费多年心血,历经多年辛苦撰写的《曾国藩与金陵书局》三卷著作即将付梓.欣慰之际,书写序言,向读者朋友们推介. 因为研究《中国出版通史》的缘故,当初我和魏玉山同志参与了曹凤祥同志《曾国藩与金陵书局》这个选题定位的讨论.当时,唐浩明先生撰写的三卷本《曾国藩》历史传记小说已经风靡全国,甚至蜚声海外.  相似文献   

6.
第三批新出版的编辑学著作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底和1992年中,我先后写过《评我国12本编辑学著作》和《评我国新出版的12本编辑学著作》两篇短文,分别发表在1990年和1992年的《编辑学刊》上。出人意料的是受到编辑学界一些同仁的关注,也有人希望我继续做这件事,我想,他们主要不在于我对这些著作的评价,而是希望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资料。正因为这样,我才腾出时间,再写第三篇文章。 (一) 拙作将涉及的著作共18本,说是第三批,是按照三篇拙文中列目而分的,从时间上看,大体是1989年底以前是第一批,1990—1992年中算第二批,1992年下半年起到1995年底是第三批。但由于见到样本的时间不同,其中难免有交错。我想这也无关紧要,但在这里作一个说明,还是需要的。 书肯定不止这几本,但有的书我久寻不得。此外,河南大学出版社宋应离社长,也酷爱收藏此类读物,有时谈起,他说好像不止这些。这和我的看法一致,即上列这些书只是部  相似文献   

7.
1971-1981年,我—直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后在从事家庭社会学教学的同时,又潜心于科学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我本是从消极目的出发搞自然科学,想不到后来取得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嫁接的积极效果。进大百科不久,我就发表过介绍科学社会学的文章,如《科学社会学的兴起》(《科学画报》1980年12期)、《科学的生命在于真》(《博物》1982年12期)。  相似文献   

8.
凌艺婷 《今传媒》2013,(5):51-54
对于青年亚文化的分析在西方社会较多,在中国还属于前沿研究领域。为加深对大众传媒与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关系的宏观研究,选取兼具流行性与复杂性的《全美超模大赛》电视选秀节目进行分析,向受众展示符号及其背后的亚文化现象。目的在于借助青年人中火热的《全美超模大赛》模特电视选秀节目,从传播学视角,以跨学科的分析方法,探索电视选秀流行热潮下,青年受众群被亚文化影响的传播过程,提出考虑地域性差异与受众反馈的跨国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9.
阅读社会学源于西方,它在我国的确立与研究也初见端倪。早期有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卿家康撰写的《文献社会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这是与阅读社会学较为相关的专著;之后内蒙古师范学院的阅读学研究者王龙在其专著《阅读研究引论》(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年12月版)中有专门的章节谈及"阅读社会学"的发展;而台湾学者周庆华的《阅读社会学》(台北:扬智文化2003年版)更是针对性强的学术著作。这些著作从多方面研究视角切入,体现了全方位的研究特点,为阅读社会学开拓了崭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摘自《中华读书报》2 0 0 2年 12月 18日 )  《中国社会科学》现在被许多高校列为文科类最高的学术期刊。所以 ,《中国社会科学》新的一期一到 ,我总是急不可待地仔细拜读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文章 ,对所读文章上列的参考文章和著作都不敢漏过 ,目的是为了按图索骥 ,让那些曾经滋润过《中国社会科学》撰稿者们的论著再来滋润滋润我 ,使我丰富起来。然而 ,最近看了《中国社会科学》2 0 0 2年第 3期所刊的第一篇文章———《产业结构变迁和世界秩序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世界秩序》 ,我颇有点失望。让我失望的不是文章的内容 ,而是作…  相似文献   

11.
亚洲性学会副主席、中国性学开拓者、被称为我国性学三杰之一(刘达临、潘绥铭、李银河)的刘达临教授在性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学界公认的卓越成就:先后出版了多种著作并被译成英、德、日等多种文字推向世界。本文只谈谈刘著之一的《性与中国文化》。我们知道,性学研究一般有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的和文化科学的研究。自然的性道德(本能)和文明的性道德(文化的)的差异,使性道德本身给人类形成了种种认识误区。过去人们的认识深受传统的影响,认为性是危险的,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等等思想至今还在许多人头脑中延  相似文献   

12.
我的女儿叫阿翘,刚满八岁。每当她和她的娃娃们玩过家家的时候,她就不是平时的她了,她成了"孙小梨"。"孙小梨"是阿翘编的名字,所以,在"百变孙小梨绘本"系列中的《我不是普通小孩》《了不起的超能力》《长大以后做什么》三本图画书中,阿翘是有版权的。不过,我已经征得了她的同意,并承诺分一半稿费给她。一开始她拒绝,她说她的小猪钱包里还有六块钱呢,太多了。  相似文献   

13.
在我的学术履历中,《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这是我的第一本专著。 1982年,当我跟随导师季镇淮先生开始研习近代文学时,梁启超研究在国内学界还相当寂寥。孟祥才编著的《梁启超传》(北京出版社1980年初版),今日读来虽觉保守、陈旧,但却是其时国内出版的唯一一本最为详细且最具学术性的梁启超研究著作。因此,我在1984年6月完  相似文献   

14.
原《大公报》总编辑不仅是报坛名宿,而且是位研究有素的日本问题专家。他编著的《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七卷本),是一部研究近代史,特别是中日关系史很有价值的著作。该书不仅受到国内学者推崇,日本史学界对它也非常重视。这部书的缘起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第三天,《大公报》领导人张季鸾和胡政之召开了从未举行过的编辑会议,讨论今后的编辑方针计划。张季鸾严肃地宣布:国家已面临紧要关头,我和胡(政之)、吴(鼎昌)两先生商定,报纸今后更应负起郑重责任。他宣布了两项决策,一为明耻,一为教战。所  相似文献   

15.
冯磊 《新闻天地》2007,(4):50-50
日前,李银河在自己的博客中发布了一篇题为《我的最新决定》的日志,表示由于自己的领导受到“来自不是一般老百姓”的压力,而不得不“闭嘴”。于是,在今后的一段时间,李银河决定:“第一,尽可能少接受记者采访;第二,尽可能少发表与性有关的言论。”  相似文献   

16.
<正>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书名叫作《向前一步》,它的作者是全球最大的照片分享平台——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她还曾经担任过美国财政部首席幕僚,谷歌全球在线销售和运营部门副总裁,目前掌握着千万美金市值的商业帝国,被美国媒体称为"硅谷最有影响力的女人"。而这位"成功女性"所作的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所谓的"成功学"著作,她写这本书旨在鼓励女性追求成长,以及解决世界上广泛存在的性别不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丑小鸭到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生平及著作(1805-1875)》,[丹麦]伊莱亚斯·布雷斯多夫著,周良仁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今年正值童话大师安徒生诞辰200周年,在我国安徒生研究学者、翻译家、“中国安徒生大使”林桦先生的热情支持和关注下,又一本有关安徒生的生平和著作的中译本《从丑小鸭到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生平及著作(1805-1875)》面世。  相似文献   

18.
我一直想搜集图书馆学文献学前辈学者的著作,但这些著作大多出版于1949年前,后来重印的很少。像洪焕椿《怎样利用图书馆》(开明书店1947年再版)、裘开明《中国图书编目法》(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陈彬和、查猛济的《中国书史》(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姚名达《目录学》(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杜定友《图书馆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等十余种著作,我都是利用节假日在旧书摊上掏到的。  相似文献   

19.
以下是《共同福益》(Commonweal,一份自由天主教杂志)的伯纳德·普鲁萨克(Bernard Prusak)于1998年1月对罗尔斯的访谈。我将它略作剪裁收入本文集(616-622页),因为它澄清了一个对罗尔斯来说非常重要的主题,即:一个自由社会与在该社会中繁荣生长的诸多宗教之间的关系。《罗尔斯文集》编者普鲁萨克:在《正义论》索引中并没有宗教这个条目,但在你新近的著作如《政治的自由主义》和"公共理由再探索"中,宗教即使不是中心的主题,至少也成为了主要的  相似文献   

20.
我在今年第4期《出版广角》上发表过一篇读书札记,题为《一个皇朝覆灭的见证》。文中谈到自己作为富布赖特访问学者,在访美的一年中读到过不少西方传教士在华期间写下的书信和日记。其实,这一类著作在欧美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的。我当时翻阅过的就有《在华半世纪》、《长城的背后》、《四川书简》、《漫游中国》、《中国的乡村》、《一个皇朝的临终痛苦》等厚厚六本。这些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