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为快速、准确地预测大功率LED的PN结温度,提高其发光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在分析LED光谱法测量结温的基础上,搭建实验平台,采集不同电流、不同结温下的双光谱参数,利用回归逼近方式分析结温与光谱参数的关系,并基于RBF神经网络理论建立LED结温预测模型。实验验证发现,与正向电压法相比,该方法仅存在3℃的预测误差,且无需考虑半导体内部复杂结构,可以快速、简单、准确地预测LED结温。  相似文献   

2.
可见光通信中LED模组结温影响其光、色、电特性及工作寿命,对模组结温的测量及管理十分重要。因LED模组管脚存在无法接触测量的缺点,LED结温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广受关注。在研究双光谱参数测量LED结温的基础上,开发了VC-LED模组结温的非接触式测量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恒流源控制、光谱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处理3个模块组成。经实验验证,双光谱参数法与中心波长法相比,两者结果偏差在3℃以内。采用该系统测量LED模组结温,不但直观、准确,且不需要接触LED管脚,实现了LED模组结温的非接触测量。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采用脉冲电流测量LED结温的方法,并设计了一种结温测量实验仪,基于此仪器可以研究LED恒温装置的PID控制,测定脉冲电流参数对LED结温的影响,拟合LED结温与结电压的关系曲线来测量LED结温。实验结果表明,脉冲法测温准确,能够反映真实工作状态下的LED结温,具有操作便捷、非破坏性的特点。将该仪器应用到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光电综合实验课程,可以加深学生对LED结温测试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知识应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学科技》2013,(4):34-35
LED照明LED照明又称固态照明,作为继白炽灯、荧光灯后的第三代照明技术,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特点。它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可直接把电能转化为光能。LED通过PN结二极管,施加足够的正向电压传导电流。VF正向电压为LED发光建立一个正常的工作状态,IF正向电流则促使LED发光.发光亮度与流过的电流成正比例。LED照明采用直流电源,无频闪,无电磁辐射,灯珠使用寿命较长。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结构新颖的亚阈值MOSFET电流模基准电路,利用反馈技术产生偏置于电流ICTAT的电流IPTAT,输出基准电压只是一个自变量(ICTAT)的函数,降低了其温漂系数.对电路进行了仿真,获得了较好的性能指标,这种电路结构在[-20℃~100℃]温度范围内对输出基准电压进行很好的高阶温度曲率补偿,能够获得很低的温漂系数(TC|TT约6.25ppm/℃),最小工作电压不大于1V.  相似文献   

6.
基于目前制造半导体的技术,LED输入功率中绝大多数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大约只有15%的能量转化为光能,因此必须提高LED的散热能力以保证LED的正常使用.研制了一种新型热管式大功率LED路灯散热器,该散热器的方向垂直于基板,且开设了通孔以便于液体工质在金属薄片的相邻缝隙间流通,以利于降低芯片的结温.通过对LED路灯样品温度测试实验表明安装有新型热管式散热器的LED路灯,温度变化平稳,测量到的最高温度为41.2℃.  相似文献   

7.
基于阈值电压的负温度特性以及热电压的正温度特性,给以适当的权重后把它们相加,提出了一个零温度系数的基准电压电路。该器件由工作在亚阈值区的CMOS晶体管组成,不包含电阻和双极晶体管。采用3支路电流基准结构替代共源共栅结构和嵌入式运算放大器,具有芯片面积小和功耗低的优点。仿真结果表明,在标准0.18μmCMOS工艺下,该电路可在0.75 V电源电压下工作,输出电压为563 mV。在-40~125℃范围内,电压温度系数仅为17.5×10^-6/℃。电源电压范围在1.2~1.8 V时线性灵敏度为569.5×10^-6/V,电源抑制比可达到66.5 dB@100 Hz,最高功耗仅为187.4 nW。  相似文献   

8.
以含氟的二胺5,5'-(六氟异丙基)-二-(2-氨基苯酚)及二酐3,3',4,4'-苯四甲酸二酐(BPDA)为单体,首先合成了经酰胺化的主链上带有活性羟基的含氟聚酰亚胺,再通过Mitsunobu反应将活性生色分子分散红-19共价链接到聚酰亚胺的侧链骨架上,合成了非线性光学(NLO)含氟聚酰亚胺.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测得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48 ℃,热重分析(TGA)测得其5%失重的热分解温度为309 ℃,将制得的含氟聚酰亚胺制成反射电光调制器,由二次谐波条件于1 064 nm处测得不同温度下的非线性系数d33为5.209×10-9esu (极化电压3.6 kV,205 ℃)和7.418×10-9esu (极化电压3.8 kV,210 ℃),用衰减全反射法测得其电光系数γ33为2.182 pm/V (3.6 kV,205 ℃)和3.107 pm/V (3.8 kV,210 ℃).  相似文献   

9.
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Zigbee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LED植物照明技术.利用波长为620-660nm的红色LED灯珠及波长为450-480nm的蓝色LED灯珠,设计出适合不同植物光需求的模块阵列;采用PWM控制方式来调节红光或蓝光LED的平均工作电流,从而改变灯具的光谱特性,设计出适合植物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补光灯;采用温度...  相似文献   

10.
在表面活性剂DDMBA 存在下,0.64~0.80mol/LHCl 介质中,Ge(Ⅳ)与香草基荧光酮(VF)形成橙黄色配合物。其λ_(max)为500nm,显色反应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1.48×10~5 L·mol~(-1)·cm~(-1)。Ge 含量在0~8ug/2Sml 符合比尔定律。该法不经任何分离直接应用于矿石、铅锌矿渣中微量锗的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于线性模型y=Xβ+ε,E(ε)=0,cov(ε)=V〉0,从最大特征根出发.定义了相对效率e5(β(D))=λ1(cov(β^*))/λ1(cov(βD)),研究了e5(β(D))的下界为Wn-p+iδ1^-1/W1δ1^-1,并讨论了e5(β(D))与广义相对系数pz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运用G1eeb1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柱状硼铜(USIBOR1500P)进行热拉伸试验,研究高温下热成形硼钢的变形抗力。首先将试件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再以40℃/s冷却速率降到950~550℃,分别以应变速率为0.01、0.1、1/s进行热拉伸试验,获得应力一应变曲线。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成形温度、变形程度和应变速率对高温成形件的影响,并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高温下的本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成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变形抗力的影响较为敏感,变形抗力随着成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变形抗力随着变形程度、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选取四川盆地19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0年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逐日观测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气候倾向率和年代际变化的方法,对近40年来四川盆地气温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从年平均气温来看,三种气温的年平均值,四川盆地都以增温的趋势为主,增幅分别是0.027℃/10a、0.007℃/10a和0.036℃/10a,最低气温增幅大于最高气温.(2)在20世纪60、70年代气温逐渐降低,80年代是气温的低值区,80年代后期气温逐渐升高,90年代升温明显;而降水60、70年代降水量较多,但已经出现了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80年代至90年代降水量减少.(3)从季平均气温来看,春夏季三种气温呈下降趋势,其中季平均气温的下降幅度最大为-0.08℃/10a;秋冬季三种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季平均最高气温的增幅最大为0.15℃/10a.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两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基础上,从增大热源可利用温差考虑,提出了一种由太阳能驱动的新型吸收式制冷循环,分析计算了低压发生器压力(中间压力)和中间溶液浓度变化对系统热力系数COP和热源可利用温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生热源温度85℃~95℃的范围内,中间压力在1.6KPa (12mmHg)和2.2KPa (16.5mmHg)之间取值新型循环有较高的热力系数和较大的热源可利用温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浸渍干燥法制备了可集成至纺织品中的基于Ti3C2Tx的可穿戴温度传感器。所制备的柔性温度传感材料显示出负的电阻温度系数,其值为-0.36%℃-1,能满足可穿戴温度传感器的要求。展示了柔性温度传感器对温水与冷水的感知能力,验证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土壤有效磷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显色温度对有效磷含量的影响,参照石灰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方法,在浸提过滤液中加入钼锑抗混合显色剂后,分别将恒温箱温度调至10、15、20、25、30℃,30min后用分光光度计在880nm波长下进行比色,测定其吸光值,然后计算有效磷的含量。结果表明:0~20cm和20~40cm土层的有效磷含量在显色温度为30℃最大,其次是25℃,但两者差异不大;温度为10、15、20℃时有效磷含量较低,并且与25℃和30℃时的测定值差异较大。显色适宜的温度应该为25~30℃。  相似文献   

17.
The influence 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n TiO2 nanotubes' catalysis for TiO2/UV/O3 was investigated. TiO2 nanotubes (TNTs) were prepared via the sol-gel method and calcined at 300-700℃, which were labeled as TNTs-300, TNTs-400, TNTs-500, TNTs-600 and TNTs-700, respectively. TN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It is found that TNTs calcined at 400 ℃ showed the best thermal stability. When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increased from 400 ℃ to 700 ℃, the special structure of tubes was destroyed and gradually converted into nanorods and/or particle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natase to rutile occurred at 600 ℃, and the rutile phase was enhanced when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was increased to over 600 ℃.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s influence on TNTs' adsorption activity for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nd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iO2/UV/O3 was investigated in landfill leachate solution. In landfill leachate solution, the adsorption activity of COD decreased in the reduced order of TNTs-300, TNTs-400, TNTs-500, TNTs-600 and TNTs-700. In photocatalytic ozonation, TNTs-400 showed the best catalytic activity while TNTs-700 exhibited the worst. In other three processes, the COD removal of TNTs-300/UV/O3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TNTs-500/UV/O3 and TNTs-600/UV/O3 in the first 20 min, and then became close to those of the latter two in the following 40 min. Compared with TNTs-300 and TNTs-400, TNTs-600 had the best anti-fouling activity, while TNTs-500 and TNTs-700 had lower anti-fouling activity than the former three. In photocatalytic ozonation,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f 400 ℃ was appropriate when TNTs were obtained at the synthesis temperature of 105 ℃.  相似文献   

18.
KI催化H_2O_2分解的速度常数、活化能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通过量气体体积法测定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度常数的装置,普遍存在读数不准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定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提前知道各时刻被测体系产生的氧气体积,操作方便,读数准确可靠.lnV∞-Vτ~τ直线的线性相关系数,最差的为-0.9996,多数在4个“9”以上.当反应温度分别为15、20、25、30℃时,其速度常数k分别为2.7534×10-4、4.1807×10-4、6.1249×10-4、9.2459×10-4s-1.3次测定结果相对误差均不大于0.6%.直线lnk~1T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由此求得的E15~30℃=58.33kJ.mol-1,与文献値的相对偏差为0.53%.  相似文献   

19.
高温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津春4号(耐热)与中农12号(热敏感)黄瓜幼苗为试材,研究了其在不同程度高温胁迫下的生长指标变化。结果表明:35℃/20℃(d/n)高温处理下植株有一定程度的徒长现象,而茎粗、冠鲜重与冠干重、根鲜重与根干重增加均受到抑制;42℃/27℃(d/n)处理下各项生长指标均受到明显抑制。品种间相比,耐热品种津春4号在同等条件下受到的抑制程度小于热敏感品种中农12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