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米尔顿·村山是第二代日裔美国作家,其作品《我仅要我的身体》中,主人公圣志·小山在哥哥俊夫和斯鲁基先生的影响下,成功地度过了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获得道德判断上的独立,自我意识也得以觉醒。最终他选择参军为日军所犯暴行赎罪,同时也获得了自由。可以说,小山的觉醒之路也是他的道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邪恶之路》是格拉齐娅.黛莱达的的代表作,正是这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让世人认识了她,认识了撒丁岛,也认识了撒丁岛独特的风情和自得其乐的乡村生活,同时黛莱达的文学创作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在这部作品中,黛莱达以自己内心细腻的情感,刻画了爱情与道德的冲突、罪与罚的矛盾纠结,重新诠释了浪漫爱情这个文学上永恒的主题。本文就从田园牧歌这一角度对《邪恶之路》做一简单的分析,以期给习惯了现代都市生活的人们别样的文化之旅。  相似文献   

3.
塞缪尔·巴特勒是英国19世纪末的作家,《众生之道》为其代表性的文本。文章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对其解读,紧扣小说主人公恩斯特的成长历程,通过对伦理环境、伦理选择和伦理意识三个方面的伦理结进行解构,希图剖析巴特勒浸淫于作品深处的伦理启示:将自我从错误的家庭伦理环境束缚中解放出来,是个体走向成熟自由的重要一步,而个体伦理意识成熟,其伦理选择也更为正确,对己对人皆是负责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追风筝的人》这本成长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历程。成长的引路人是成长小说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本文从成长小说角度,对主人公阿米尔成长之路的引路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以描写美国中产阶级生活而闻名。《自由》是他晚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在小说中,厄普代克延续了他一贯的主题,自由与束缚、欲望与道德在主人公身上发生激烈碰撞。用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对作品进行分析,为理解这篇小说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6.
李超 《文教资料》2011,(36):91-93
对成长的思考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通过主人公卡夫卡独特而坎坷的成长历程,思考人类自由灵魂的成长之路。本论文以成长小说理论为切入点,对《海边的卡夫卡》的主题进行分析,论证其是一部成长小说.并分析了主人公卡夫卡不同寻常的灵魂成长之路.最终阐明村上春树对成长的独特理解和小说中成长所具有的多重意蕴。  相似文献   

7.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以描写美国中产阶级生活而闻名。《自由》是他晚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在小说中,厄普代克延续了他一贯的主题,自由与束缚、欲望与道德在主人公身上发生激烈碰撞。用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对作品进行分析,为理解这篇小说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8.
《无名的裘德》所反映的伦理观,尤其是宗教观、婚姻观及自由观,在当时的英国社会遭受了广泛攻击。文章通过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对作品中所描绘的婚姻、宗教道德观进行了阐释,进而分析主人公裘德、淑在追求自由爱情过程中面临的道德困境、两人爱情悲剧的成因,以及哈代在作品中通过两个主人公体现出的违逆时代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9.
《众生之道》是塞缪尔.巴特勒去世后最有影响的代表作,此书以他的两个进化论理论“遗传记忆”与“自由意志”为工具猛烈抨击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宗教、家庭以及教育体制,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巴特勒的进化论理论为依据分析了庞德福家族,尤其是最后一代恩斯特的个性特征,探讨了巴特勒的进化论思想在这部小说中的表现,从而使读者对这部小说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一部重要悲剧作品,反映了罪恶的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不幸和灾难。本文通过对战争机器的残酷杀戮、小说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和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三个方面的分析,论证了小说所具有的浓重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1.
在麦尔维尔笔下,《白鲸》描述了亚哈船长对白鲸执着追杀的毁灭之路,其背后潜藏着一个伟大的主题,即人与神的抗争及一种对自由的探寻。亚哈对上帝与世间一切荒诞的反抗,宣泄了一个最强有力的人同时是世上最孤独的人,荒诞世界里人意识到荒诞后不顾一切反抗上帝追寻自由。  相似文献   

12.
卡夫卡的作品《城堡》和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所展现的是自由存在之路的实现进程以及所引发的深刻探索与思考。从《城》到《生》是一个哲性地、形而上地探寻真正自由的艰辛历程,一条自由存在之路的完美演绎。  相似文献   

13.
于晓利 《考试周刊》2009,(37):27-28
《安娜·卡列尼娜》和《一位女士的画像》分别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和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著名长篇小说。两部作品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世人关注.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和伊莎贝尔·阿切尔对“自由”的追求是两部作品的共同主题.历来是学界评论的焦点。然而.不同的人生观决定了两人迥异的情感态度、行为方式和不同的人生结局。两部作品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向我们昭示:真正的自由是理性的自由、道德的自由、精神的自由和物质的自由。  相似文献   

14.
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对女权运动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莱辛的作品关注女性生存和女性自由,同时也关注女性自身的关系。在短篇小说《城市之路》中,Lilla和Marie是亲姐妹。分析她们之间的“负面姐妹关系”,从而去探索莱辛笔下女性主义自身的阴暗面以及她对女性主义和女权运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经典作品《觉醒》初遭冷遇、后为学界所挖掘、并得到了深入研究。其中不乏有学者认为女主人公爱德娜的"游泳"促成她的觉醒,使其获得自由等。本文从我国庄子《逍遥游》中的"游"视角出发,探析《觉醒》中女主人公爱德娜的"游",认为她的"自由"之路,实际上是形体"自毁"之路。爱德娜之形为物役、心为情困,远未达到庄子"游"的境界。这说明肖邦观察到了个人自由与外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塑造爱德娜这一形象,启迪人们对何为真正的女性自由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作品对现实社会中所存在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无名的裘德》中的主人公裘德满怀事业和爱情理想,苦苦追求,却最终被无情黑暗的社会现实所吞噬,悲惨死去。小说通过对裘德的悲剧命运以及其艰苦的抗争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哈代的进化向善论思想。  相似文献   

17.
从处女作《收藏家》到抗鼎之作《法国中尉的女人》,福尔斯作品中女性的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两位女主人公的人物塑造变化真实地反映了福尔斯女性观的变化。从米兰达面对有形的地下室禁锢到萨拉面临无形的社会道德禁锢,米兰达是一位被男性虐待的受虐者而萨拉成为救赎男性的智慧女人,从米兰达香消玉殒到萨拉最终得到自由,福尔斯对女性自由和女性解放的理解变得更为彻底和深刻。福尔斯也深化了读者对女性自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大人先生传》是阮籍的名篇。阮籍借大人先生表达了他由积极入世到消极遁世再到追求精神绝对自由的心灵之路。  相似文献   

19.
胡海洋的《大河拐大弯》是一部读起来很畅快,读罢之后又让人不由得掩卷长思的作品。正如评论家雷达所说:“这是一部面目独异的长篇小说。作者胡海洋用了一种看似散漫的,东奔西突的叙事话语,渐次打开主人公卓逸之的心灵之门,成长之路,其间又穿插卓氏家族的传奇历史和纵横缭乱的政治风云,读来时时感到一阵怦怦然跃动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用巴特勒关于性别规范的理论结合后殖民女性主义的一些"身份"思想对主体建构的理论来分析安吉拉卡特《新夏娃受难记》一书中主人公艾弗林(夏娃)不断被边缘化而逃离城市的原因。巴特勒认为虽然人生来就有性别的生理基础,然而这生理基础并不是白板,并不是所谓的"自然",这"自然"也是社会规范所塑造的"社会性别"的体现,而主人公艾弗林(夏娃)正是一个无法被"自然化"的存在,他的生理基础被改变,他所在社会的主导权利也改变多次,因而导致他的"社会性别"与"身份"不得不多次建立,以及他内心关于自己是"男性"或"女性"甚至对于性的概念被完全揉碎泯灭而重新建立自我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