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切入“诚信”这个话题之前,我忽然想到了一则新闻。有一年,哈尔滨火车站在学雷锋活动时,曾经组织志愿者“小红帽”义务为旅客搬运行李,然而,“小红帽”们很快就发现了一个令他们尴尬不已的问题——多数旅客死死抓住自己的行李不放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很简单,旅客对“小红帽”充满了不信任感甚至是敌意?  相似文献   

2.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哲学命题,对今天的军事新闻工作者来说,多想一想大有裨益。其实,“三问”归根到底是一个问题,搞清了我是谁,何去何从也就不难了然于心。在反对“四风”的过程中,对这个问题多些思考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谁精谁不精?     
要说中国的企业家变精了,这我相信。光在如何搞“营销”上说,他们就能把广告做到卫星发射场去,这是可以见出“精”之所在的。非但如此,一切可以想到的地方,企业家几乎都有办法做出花样翻新的广告来。企业家固然可以“精”到将广告做到一切好地盘去的程度,然而有些地方不宜于做广告也是显然。比如天安门城墙,固然有着良好的“广告效果”,但国家的标志性建筑不容许有“视觉环境”的污染,这是“坚持没商量”的。倘若在天安门城墙做起广告,确实显出企业家的精明,但恐怕同时也就显出了批准者的不精明,这可能用不着“因为……所以……”的论  相似文献   

4.
搞了一段时间批评报道,捅了几个“马蜂窝”,在社会上有一些反响,但是问题也跟着来了:每当一篇批评报道见报,总是有人悄悄问:你曝出这个问题有什么背景?有的索性直截了当说:你的后台是谁? 起初听到这句话,只是一笑了之,听到的次数多了,逼得我不得不认真去思考。 说到“后台”、“靠山”,总是有一种微妙的含意。在国人眼里,人情世故、“关系网”、“保护伞”等等,已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由于人们民主意识、法制观念的欠缺,导致舆论监督步履维艰,批评报道普遍存在调查采访难、稿子见报难、抓处理结果难。不光是周围不相干的人会想到稿子以外的东西,就是批评对象所在地方或部门的领导,第一反应往往是:为什么要拿我这里做“反面典型”,为什么要在我的地盘上开刀?紧跟着本能地会想:这篇批评报道有何意图,是不是有什么来头?最后才会回到事情本身,过问其中的是非曲直……  相似文献   

5.
鲁迅在《忽然想到》一文中,有警句:“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我也忽然想到,先生在说这6个“敢”时,是信笔写来,还是经过认真推敲,为什么把“敢说”列于诸“敢”之首?我认定,如此排列,不是率而操觚,是有大义存焉。这倒不是基于对鲁迅文笔严谨的崇仰,实是尝试把别的“敢”列于“敢说”前均觉不妥;正像《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那居于首位的“言论”其地位不可变更一样。“言论”…  相似文献   

6.
常爱玲 《大观周刊》2013,(4):210-210
早读开始了,我让学生熟记昨天学过的重点句型,并逐人背诵。 “老师,别让我背了,写下来行吗?” “老师,我不会读,但我会写。您让我写吧!?” 面对刚认识的这些孩子的恳求的目光,我欲言又止。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二十年前消失的“哑巴”英语学生在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又复活了呢?  相似文献   

7.
一位书评家一边翻阅我案头的“老城市”系列丛书,一边问我:“这套书你们为什么这么编?为什么不出成一套正儿八经的老城市画册?或者直接请几位作家写本叙旧的书,弄几张照片做做插图算了?为什么非得这样编?”我这样回答他:“这样编,好读。而书,首先是要好读。”这...  相似文献   

8.
田晓光 《陕西档案》2009,(5):F0004-F0004
“月是故乡明”“近乡情更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血沃中原肥劲草,我以我血荐轩辕”“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古人今人这些名言警句,就我理解,皆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自古以来就形成的家国同构,以国为家,  相似文献   

9.
漫画·笑话     
《出版参考》2009,(11):28-29
大麻烦 丈夫:你为什么总是把我的照片放在手提包里啊? 妻子:我遇到麻烦的时候,一看见你的照片麻烦就消失了。 丈夫:太好了,我能给你无穷的力量。 妻子:是啊,我一看见你的照片就会对自已说:“还有什么麻烦比这个更大?”  相似文献   

10.
某电视台的连线专访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听到节目主持人称呼张志彤为“张主任”,我大惑不解:明明是副主任,怎么成了主任?  相似文献   

11.
稚玥 《军事记者》2013,(5):28-29
在现场——真诚无敌 在现场.可以带着采访目的流于形式.也可以带着思考去深度挖掘。这两者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但后者需要的是激情与投入.而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久了.驾轻就熟就会形成惰性。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一干就是23年多的杨华.为了保持新闻人的激情.始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谁?”看清楚别人不容易,认识自己就更不容易。但新闻人最重要的是在现场永远保持“知己知彼”的清醒。  相似文献   

12.
女友多年感情长跑,最后人财两空。她还要装笑:“没有坏男人,只有坏缘分。”她不哭不闹不与小三决一死战,默默搬出家:“彼此有过故事,何必互相伤害。”且慢,那家本质上是她的。零居室,却也足够让京漂族倾尽全部积蓄。正主儿卷铺盖走人,反而是前男友还理直气壮住着,连同自己的父亲和妹妹。他们为什么不搬?答:在找房子呢,找到合适的就搬。  相似文献   

13.
王朔的《顽主》里有这么一个情节:仨雄性荷尔蒙过剩的家伙准备上街找“穿着体面、白白胖胖的绅士”挑衅,其中一个叫马青的晃着拳头叫唤:“谁他妈敢惹我?”一个五大三粗、穿着工作服的汉子走近他,低声说:“我敢惹你。”马青打量了一下这个铁塔般的小伙子,四顾地说:“那他妈谁敢惹咱俩?”  相似文献   

14.
经常会有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大学生来电视台实习,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一名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实力。笔者认为,一名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两方面的实力必不可少:一是主持人的形象、嗓音条件、专业背景等外在条件,这是成为主持人最基本的条件,可称为“硬实力”;但要成为优秀的主持人还有一个实力更为重要,那就是“软实力”。“软实力”就是主持人内在的政治素质、文化素养、语言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软实力”如何塑造?下面我就从文化素养展示、语言表达能力、发现思辨能力这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谁主持谁     
陈曦 《青年记者》2006,(5):55-55
很多事经不起琢磨。见怪不怪,想当然,久了,就容易麻木。不能把“为什么”、“凭什么”丢了,尤其是新闻人。是人,说都脱不了“俗”,但职责所在,新闻人就是应比自己所服务的大众更清醒、更高明。但有些时候我们确实“清醒”不到哪里去,“高明”不到哪里去,比如我们的电视主持,我们的宣传报道,我们的行事作派。本期“新闻观察”的文章,提醒我们更清醒些,更高明些。  相似文献   

16.
重金为谁出     
两亿五千万美元,相当厂跨入世界500强的某企业的年利润。那么惠普投入两亿五千万是为了开发新项日还是兼并重组呢?其实都不是,答案会大大又出您的意料──捉“千年虫”。对于‘千年虫”这个世纪末最热门、影响面最广、同时也是最棘手的问题,惠普竟不惜投重金解决这个世纪难题。难道它不怕引发“世纪重磅炸弹”吗?到底为什么呢?“惠普产品,2000年无忧”与“切为了用户”,并不只是简单的承诺、作为世界第二大计算机销售商,惠普首先就是自己最大的客户,目前公司内部有8,500个重美应用软件运行在149,000台单机、24,000台工作站、3…  相似文献   

17.
“红顶商人不创造社会价值”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现在想到要把20多年前初版的《企业家》和10年前初版《理解公司》再版?  相似文献   

18.
我如果做一个善人,道德动力在哪里?孟子讲“性善论”,向善,就好像水往低处流一样。然而为什么人就一定是要向善的呢,做恶人得到的实利兴许还多一些?这在儒家学说里找不到答案。这也就是我所说的儒家的“内圣”无根。道德的动力在“死亡”二字。你对死亡怎么思考,这才可以建立一个比较服人的道德学说。  相似文献   

19.
小幽默     
《云南档案》2014,(2):60-60
生病的儿子:“打针前为什么要擦棉球?”父亲:“那是酒精,先把你的屁股擦醉了,再打针就不疼了。”儿子:“可是我还是疼呀!”父亲:“那是因为你的屁股酒量太大了!”  相似文献   

20.
刘晓庆涉嫌偷税刚被捕,立刻就有媒体拿这个题目做起了文章。其实这题目是很不准确的,因为当时刘案并未判决,羁押她的地方是看守所而不是监牢——这是题外话,暂且不谈。不管刘晓庆进了哪里,总之是不太体面的地方,那么是谁送她进去的呢?文章说是“她自己”。这话当然绝对错不了,有句古训就叫咎由自取,她不偷税,检察院能签字逮捕她?但如此回答,虽然一语中的,简捷明快,却未必缜密周全。她为什么会把自己送进去?除了她自己,还有没有其它的外在因素起作用?有人说刘晓庆“一贯胆大妄为”,所以才有今天这一步。然而胆子的大小,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