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一些注重儿童阅读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孩子的阅读量明显不足。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被问道"你是否经常读书"和"你现在经常读的是什么书"时,接近65%的孩子回答除了教科书和作文书,他们几乎从不看书,另外有25%的孩子承认自己  相似文献   

2.
有人曾经进行过统计,中国孩子的平均阅读量是每人每年5000字,而美国孩子的平均阅读量是3万字。在学校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学生几乎不再有也不再读其他  相似文献   

3.
微言     
《八小时以外》2012,(6):12-13
正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读书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人均64本。中国扣除教科书,人均不到一本。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蒋军晶说:"我们说现在的孩子是聪明的一代,但只注重学业,正在使他们丧失更多能力,就有可能成为愚蠢的一代。"  相似文献   

4.
和一些注重儿童阅读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孩子的阅读量明显不足。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被问道“你是否经常读书”和“你现在经常读的是什么书”时,接近65%的孩子回答除了教科书和作文书,他们几乎从不看书,另外有25%的孩子承认自己只看图画书。孩子们受环境的影响,极少阅读文学作品,许多孩子甚至连基本的儿童文学作品都不知道。  相似文献   

5.
曾看过一句话,深受触动:"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然而,据调查,包括教科书在内,中国人均每年读书只有5本,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一现象令人忧心。如何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激发孩子读书的热情,成了我接任新一届学生后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我仔细阅读了三种高中历史教科书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部分.这三本教科书是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要求编写的,前者包括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反映各 学科的发展趋势,后者强调基本知识和运用能力.下面作为中学历史教育的外行,我仅就时代性和基础性,冒昧谈谈阅读感想.  相似文献   

7.
一位家长和我谈起这样一件事。一天,他检查孩子的学习,发现孩子的教科书非常干净,除了习题部分做些记号外(这是老师留做的作业题时划记的),其余部分,连个铅笔痕迹都没有。他问孩子公式和定理书上是怎样叙述的,孩子的回答糊涂不明;他又问书上有几个例题,孩子说“不清楚”;最后他问孩子这本书有几章、几节,孩子却回答:“没注意”。一句话,这本教科书,除了习题,其余部分孩子都没有认真阅读。  相似文献   

8.
《最新微积学教科书》是清末"壬寅学制"与"癸卯学制"颁布后,首套《最新教科书》中的第一本微积学教科书.它是中国新学制颁布后第一本内容比较完善的微积分教科书.该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强调概念的解释,注重结合例子加以说明,是一部浅显易懂的微积学入门教科书.它出版于中国高等教育严重缺乏教科书的特殊时代,为当时中国高等教育开展微积分课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人的成长总会遇到各种困惑,而一本好书,可以让孩子在困惑的时候,找到一扇门。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如果孩子真能喜欢阅读、爱上阅读的话,那他一定会从中受益。而父母能给孩子的,除了养育,最好是给他们终身受益的习惯,譬如阅读。而让孩子爱上阅读,家长和老师的有效引导非常重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尽早在每天固定时间给孩子读故事。这对培  相似文献   

10.
袁新文 《教育文汇》2013,(12):20-20
最近两条与读书有关的新闻颇引人关注。其一,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77.O%,比2011年有所下降,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也较2011年有所降低。其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如此算来,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相似文献   

11.
品读     
<正>如果把教科书、教辅书比作母乳,母乳很重要,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只吃母乳,6个月以后就无法满足。……读书也是这样,你只读教科书、教辅书,你一定是精神营养不良,你必须有大量的阅读。作为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的当代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把教科书比作母乳。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应从阅读开始,而如今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孩子只读教科书、教辅书,很少读"闲书",缺乏大量的阅读,不利于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12.
阅读绘本的主体是孩子,作为教学的主导者,除了对绘本进行有目的的选择以外,还应对绘本中的画面进行分析,剖析图书特点,寻找教育元素。"乐读"是绘本教学的本真;"主线"贯穿绘本教学的脉络;"情境"使绘本教学绘声绘色;"语用"在绘本中彰显魅力;"感悟"陶冶孩子良好的情操。  相似文献   

13.
张丽 《教育》2015,(4):78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精神的粮食,终生的伴侣,最真挚的朋友。这句话出自苏联作家高尔基。对于阅读的坚持不懈,成就了这样一位举世闻名的文学家。一个孩子除了教科书之外不读其他优秀的文学作品,那么他对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淡,更谈不上对知识的渴求,优秀也理所当然地离他越来越远。培养孩子广泛的阅读兴趣是所有家长和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自己的生活和教学经验,我认为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应从故事开始。  相似文献   

14.
看书自学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一条最主要的途径。有些家长在指导孩子看书学习时,往往都比较重视语文学科,以为数学学科可以不看教科书,只管多多解题就行了。其实,这种看法是非常错误的。那么,怎样指导孩子阅读数学教科书呢? 一、整体通读与重点细读阅读数学教科书,首先要从整  相似文献   

15.
<正>偶然看到一篇文章中提到"让阅读从娃娃抓起"。可近几年接触了较多的一年级孩子,发现大部分孩子学前阅读量几乎是零,只有极少部分孩子在家父母会给他们买书和读故事给他们听。可西方国家的孩子在上学前就已经有几十本到百来本的绘本阅读量,和这相比,显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和美国都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教育,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阅读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个中国普通家庭和一个美国普通家庭为孩子提供阅读材料的经济能力大体相当,但美国学生的阅读量却是中国学生的6倍。许多教师和家长不禁疑惑:"两国学生的阅读量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距?怎样才能让中国的孩子在阅读方面得到有效提  相似文献   

17.
2000年版的人教版高中语文,除了教科书外,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还编写了配套的《语文读本》。这厚厚的六大本《语文读本》,从量上讲是教科书的双倍,从质上看篇篇都文质兼美。假如高中三年既能学好教科书,又能阅读这六大本《语文读本》,对充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学生读写听说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增进文学素养,大有益处。经过调查,发现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情况是“想法是好的,做起来是难的”。究其原因,一是时间紧。语文课时少,一般一周6节课,还要去掉两节作文课,真正学教材的只有4节课,最多学两篇讲读课,这中间还要穿插各种测试,…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使全国中小学生同时共用一套教科书的局面成为历史.国家制定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的"一标多本"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平台,同时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各科教科书.这一改革举措除了要求尽快完善教科书编写核准制度之外,还要求逐步建立规范有序、公正透明、民主科学的教科书选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新颖的阅读方式,正以独特的魅力和优势逐渐走进幼儿园,走近孩子。在幼儿园通过对绘本的阅读,使教师从中找到课本以外知识、情感的源泉,让孩子获得另一种认识自身和周围的途径。任何活动都有存在的价值,绘本阅读也不例外。本文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挖掘绘本阅读潜在的价值,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绘本阅读是如何融入幼儿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20.
家长是孩子读到的第一本教科书,而一本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长远的,甚至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