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刊随笔     
“黑便士”全张票如何排列本刊2003年第7期23页《“黑便士”票中票设计错误的新发现》一文,介绍了5国发行的“黑便士”票中票都在邮票的左下角和右下角的字母发现设计错误,从1990年到2000年,一错再错。此文极富趣味性,可惜在介绍“黑便士”邮票全张时也出了错。  相似文献   

2.
去年底,在内地邮市上,有人兜售“焦裕禄错色票”、“妈祖错色票”,许多人误以为是两家首次承印邮票的单位缺乏经验,致使质量不稳定而出现了变体,纷纷高价购买,甚至流至港台。这两种“变体”的特征主要是深褐色的文字变为绿色,其余部分也有变化,如焦裕禄的肤色和衣衫变暗,妈祖像及天空偏绿等。总之,与正票有  相似文献   

3.
一、定义不全 正体票(P502)“又称正票、正常票,图案正确、印制合格,无变异或错版的邮票。与错体票相对而言时的称谓。”那么与变体票相对的又该如何称谓呢?可改为“与错体票和变体票相对而言时的称谓。”(严格地说,应为“无变异又非错版的邮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对错体,变体的混称造成错,变难分尽管“错体”(Error)和“变体”(Variety)一对名词在外国早已出现,但在我国,对邮票上的一切变异通称为“变体”,如“中心倒印变体”、“加盖字(错排)变体”、“对倒变体”,“漏齿变体”、“倒盖变体”等。若说还有什么分别,也就只是“大变体”和“小变体”,再加上一个含义很不明确的“趣味品”,全凭各人自己掌握,没有一个标准尺度。笼统的好处是不搞繁琐,  相似文献   

5.
丁劲松  赵岳 《上海集邮》2012,(12):32-35,2
小2分倒盖兼复盖邮票是红印花加盖邮票中非常著名的变体票。这种倒盖和复盖同时出现的"一错再错"现象在红印花小2分邮票的加盖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错票存世量不超过20枚,被誉为红印花  相似文献   

6.
读《集邮博览》2003年第8期丁丁同志的《偏爱错票对不对》一文(下称“丁文”)。发现该文没有正确理解错票的概念,错把变体票当成错票。在我的印象中,丁丁同志在大小  相似文献   

7.
图1:美国著名的“飞机倒”错票,美国集邮界称之为“詹尼倒”,这是1918年发行的一枚24美分的航空邮票,右边的是“飞机倒”错票。图2:1983年发行的20美分《科学与工业》邮票,右边的错票漏印全部黑色。图3:1994年的《大海的奇迹》四方联漏齿错票。  相似文献   

8.
正邮票设计错误,早即有之。有的还因此成为世界级珍贵邮票,令人向往不已。而一些票中票的主图,也会发生错误,本来是想将本国的首枚邮票或早期邮票、别国的"世界珍邮"再次展示在票中票里,可有时恰恰相反,票中票的主图不仅成不了票中珍邮,反而因缺乏邮票基本知识或一时疏忽而成为了笑柄。我们知道,1840年印制黑便士邮票整版枚数是240枚,横12枚,竖20  相似文献   

9.
提到错变体票,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蓝军邮”、“放光芒”、“一片红”等,对其价格望而生畏,认为错、变体票实非我辈囊中羞涩者所能收藏。殊不知现今除了价高之变体外,尚有价值低廉而未引起邮人重视的变体,笔者以为下列品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问:最近集到原澳门邮电司的“关门票”——“澳门回顾”邮票,我注意到邮票的葡文铭记是“MACAU”、而葡文票名中的“澳门”却写作“MACAV”,“U”变成“V”不知是否属于错票。  相似文献   

11.
戳文联句     
阿庆 《中国集邮》2000,(10):20-20
变体邮票,又称畸形邮票、异体邮票。多为局部图样、齿孔、纸质、背胶、加盖字等与正票有变异。造成变体的原因,可分为版模、印刷、加盖、齿孔、背胶等变体类别。常因邮票在印制生产过程漏检,经邮局售出流入社会。研究其成因及使用情况是集邮研究的内容之  相似文献   

12.
从事极限集邮应具有一定的专题知识和集邮知识。集邮知识体现在选用的邮票(如变体票、不同齿度票等)上,也体现在了解片图和票图的内在联系上和销票的邮戳上,本文着重谈谈后两个问题。 一、片图的内在联系问题 1.通过片图证实票图的设计来源。在我国,邮票图案是参考明信片图案而设计的事实,在70年代左右是比较常见的,当时不那么讲究“知识产权”,以致对某些邮票原图的作者成了空白。比如1978年发行的T19《发展中的石油工业》第6枚“海上钻探”的图案,我们在1977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发行的明信片《祖国处处披新装》中的“海上钻井”图案上找到了几乎和邮票设计  相似文献   

13.
黄山 《上海集邮》2007,(7):35-37
绘画讲究构图,中国传统称为“章法”,“布局”。邮票作为方寸艺术同样也有构图的问题,而且除了票图本身的构图外,还有票形、票幅,边框的选择,以及三要素(图案、铭记和面值)的位置安排。由它们形成的整体构图是邮票设计的重要一环,也是欣赏邮票时冲击视觉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14.
戴定国 《上海集邮》2000,(12):28-29
早期邮票或珍稀邮票常常是不少国家发行票中票的理想选题。美国不常采用票中票的样式,却对邮票的老戏新唱情有独钟。这其中既包括“克隆”百年老票,仅更改邮票上的发行年份或色彩;也包括“起死回生”,动用很久以前设计但被打人冷宫的旧作。在即将到来的2001年,美国邮坛将再次上演老戏新唱的精彩节目。  相似文献   

15.
样票,顾名思义便是做为样子的票品,不是正式发行的邮票。税票,纸币等也有样票,或称为“样张”。中国最早的邮票是大龙邮票,发行于1878年7月下旬。在此以前为其印制的样票都有哪些?具体情况如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1990年苏联发行的《"黑便士"邮票150周年纪念》邮票,其中"黑便士"票中票下角字母"T-P"和"V-K"的两枚被集邮界认定是"黑便士"票中票"设计错误"的典型,如被认为是邮票设计者"缺乏邮票基本知识或一时疏忽"。其实,"错误"的字母内藏玄机,这是自称"冒险家"的俄罗斯画家科瓦尔为自己和家人精心策划的"集邮纪念碑"。刘大有先生的《"冒险家"科瓦尔的艺术生涯》,将披露科瓦尔与邮票结缘的更多有趣故事和他作品中的中国要素。  相似文献   

17.
传统类展品中怎样利用实寄封传统集邮类展品中选用实寄封要重视下面两点,即封上所贴邮票的珍罕性和邮票在信封上使用的难得性。邮票的珍罕性不仅指正票,还要考虑组外品和变体票(包括趣味品),因为一些难得的组外品和变体票  相似文献   

18.
赵人龙 《上海集邮》2004,(5):40-40,F003
“民国四珍”中除本刊前已介绍的“宫门倒”、“暂作2分”倒盖和“暂作3分”倒盖外,尚有一种北京一版帆船1元加盖歪头“限新省贴用”误排为“限省新贴用”变体,兹继续介绍如下。 按此变体票的原票为北京一版帆船邮票,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印制,元数票全张为10×5的50枚。1915  相似文献   

19.
在购买邮票的时候,一些集四方连邮票的集邮常会提出这样的请求:“请给我带厂铭的方连”。即使购买单套邮票,有时也可听到“要带边的”要求。这是因为邮票厂印好的邮票,都是整版发到各邮局或集邮公司的,人们称之为版票。整版邮票四周的白纸称为“边纸”。  相似文献   

20.
订购家具,收货时看到油漆有色差,肯定要求厂商返工或更换;购买服饰用品,发现面料存在瑕疵,必定另选完好无损的。惟有集邮爱好者,见到邮票图案设计错误、票图倒印、漏色移位、漏打齿孔、刷色变异者,都会视作珍品收藏。为了增加邮集的珍罕性,有的集邮者还特意参加拍卖会,选拍适合组集展示的错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