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这堆财经报刊中能成长起中国的《财富》、《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吗?新生代财经报刊没有培育期,少年老成。同其他领域类似,国内的报业发展也呈排浪式特点,继前几年的都市报热、周刊热之后,国内报界又迎来了一个财经报刊热。2001年4月中旬,报摊上花花绿绿的报刊丛中齐刷刷地又多了几个新面孔,单财经类的,就有《经济观察报》、《新财经》、《新财富》、《今日财富》、《数字财富》,一个个都收拾得那么齐整,容光焕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似的,都出来了。更  相似文献   

2.
今年4月份,《人民日报·海外版》(以下简称海外版)在版面上有了较大的调整,新增加了4块周刊:《网络周刊》、《金融周刊》、《名流周刊》、《西部开发周刊》。这4块周刊不仅在规模上也在报道格局上改变了海外版的整体面貌。那么,海外版增加这四块周刊是出于何种考虑呢?笔者  相似文献   

3.
下乡采访归来,总喜欢翻翻报纸,看了4月上旬的几家大报,在制作标题上,雷同的颇多。“不是”什么,“胜似”什么,即是一例。我看这也是一种“套话”,因为出现在标题上,姑且谓之“套题”吧! 如4月3日,中国财贸报第二版刊登的《不是造林站,胜似造林站》,是上述模式;4月4日工人日报第二版的《不是鲜花,胜似鲜花》和4月5日人民日报第三版的人物通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也都是这样的模式!例子还  相似文献   

4.
《巴布工程师》是英国BBC的著名卡通节目,在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播出后的收视率都非常高,深受世界各地小朋友的喜爱。今年4月份,《巴布工程师》系列动画片在中央电视台少儿  相似文献   

5.
荆天 《新闻传播》2010,(5):61-61
明星访谈类节目是综艺娱乐类节目的一种。它的根基是娱乐,是在取悦受众,娱乐受众上,是受众对娱乐节目的消费。近几年来不管是港台还是大陆,在明星访谈类节目上都有很大发展,台湾的如《康熙来了》等都是非常好的节目。近些年来大陆的明星访谈节目也得到了飞快的发展,类似《艺术人生》、《超级访问》等节目也有自己的固定受众群。那么明星访谈类节目是如何做到如此深受喜爱的呢?下面我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相似文献   

6.
元尚 《图书馆》2000,(3):79
(摘自《中国文化报》2000年4月8日)日前有媒体称,对话体图书有可能成为图书市场上的新宠,不知此推断依据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把时下生产出来的对话体图书销出去,那么倒可以把这一推断看作是一种营销宣传。对此我们在北京几家颇具号召力的图书市场上进行了调查采访。海淀图书城应该说是比较能反映读者口味和阅读趋向的市场之一。笔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前来购书的教书先生。他认为眼下的所谓对话体图书多因为了抢市场而制作得比较“水”,“对话体的特点应该在于精,你看《论语》也是对话体,《柏拉图对话录》也是对话体,但都很精,很能反映作者的真…  相似文献   

7.
近来文坛有两件盛事,很引人注目。那就是两种译本的《尤利西斯》和十几种译本的《红与黑》的几乎同时面世。尤其是《尤利西斯》,在读书人当中可说是人人争道,除了书本身的早负盛名和两种译本都出自高手之外,还因为那是本极难翻译的“天书”。于是由此我想到了另一本“天书”,即94年郭宏安君送我的他近译的十九世纪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如果说乔伊斯是个“奇才”,波德莱尔也该算得上是个“怪才”。其实,这类特立独行的文人,每个民族都少不得有那么几个。我们唐朝不是有个号称“鬼才”的李长吉么?杜牧之说  相似文献   

8.
2012年4月,第29届湖北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湖北《荆门晚报》“走、转、改”系列报道《寻访农村当家堰》获得一等奖。这是湖北省市州晚报获得的唯一一个一等奖,也改写了湖北省市州晚报无缘湖北新闻奖一等奖的历史。那么,《寻访农村当家堰》系列报道是怎样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呢?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已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其中一些经典之作被受众所熟悉和喜爱,如《实话实说》《鲁豫有约》《艺术人生》等。但同时,谈话节目也成为招致非议最多、令观众失望最多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谈话节目热”也渐趋冷却,反思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都是一个“谈话场”营造的问题。任何一档谈话节目.总是由主持人、嘉宾、话题,三个方面构成的,那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又是怎样对“谈话场”产生影响的呢?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段时期,《中华新闻报》、《羊城晚报》、《新闻记者》等报刊都编发了《长治日报》抓舆论监督的成功经验,看后感触颇深。同样是地方性新闻媒体,为何《长治日报》的舆论监督能有那么大的力度,并取得那么显著的效果呢?无疑,这与长治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支持有关,也与他们有一个开明大度,思想解放,一心为民的市委书记有关。  相似文献   

11.
翻开每天的报纸都可看到有关出版工作的报道和书刊评介文章。其中表扬鼓励的不少,但也有许多是对出版工作的建议和批评。从案头的几份报上顺手摘录几个题目:《出版界“人体”大战应鸣金收兵了》(文汇报4月15日),《出版外  相似文献   

12.
何静是一个无拘无束的女人,性格多面,无论是温柔婉转还是热情奔放,何静都表现得那么自然,没有丝毫的做作,流露的也是真性情。作为歌手,在音乐上无论是爱听的还是爱唱的,她也都是一变再变,从不停留在同一地点。成名作《向北方》是一首火辣辣的中国RAP;《喜欢你》旋律舒缓动人,缠绵得“要带你去飞”;而《家园》则清朗大器,质朴清丽,活脱脱一幅民族风  相似文献   

13.
《出版视野》2008,(3):26
4月16日,《中国日报》驻重庆记者站正式挂牌成立。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中国日报》总编辑朱灵出席了揭牌仪式并为记者站揭牌。 被誉为“13亿中国人民的英文名片”的《中国日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国家级英文日报.在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相似文献   

14.
就我所知,仅在文摘类报刊上介绍过的,就有两个《红色家族》这种家谱式的作品了——一个是原公安部长罗瑞卿的女儿点点的《红色家族》,一个是原南方某省负责人项南之后的《红色家族》。可见,写《红色家族》,是当今的一种时髦。也许笔者生也愚钝,总也弄不清这《红色家族》究竟是个什么。我不知道,《红色家族》的作者们,是不是《红色家族》的红色成员。如果他们不是红色者,那么,他们的“家族”,就称不上是《红色家族》。这是因为,他们  相似文献   

15.
合刊告读者     
从1993年起,《编辑学刊》和《出版史料》合二为一,由两个刊物合并成一个了。刊名仍沿用《编辑学刊》(为的是省得重新登记)。面对接连不断的来稿来信和已经取得的明显的社会效益,两个刊物都有过种种长远的、短期的设想和追求,突然要作出新的生存选择,当然会令人感慨万千并多少有那么点黯然神伤。但是,当今学术性刊物有如此际遇者,岂仅是我们两家,能合并而继续生存,不也可以算幸事一桩吗!知足常乐,想到合并中还有幸运的因素,我们终于也乐  相似文献   

16.
谁都没有料到,中国书业对市场反应能力是那么的敏感与迅捷,的确让人刮目相看。譬如,近年历史长篇小说尚在冷落和寂寞之时,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了三卷本的《曾国藩》,畅销国内,反响热烈。于是乎,嗅觉特别敏锐的出版者纷纷掉头策划选题,制作产品,杀入历史长篇小说的阵地中。一时间,这方领地硝烟弥漫。从封面风格到题目制作都类似于《曾国藩》的《李鸿章》、《左宗棠》等历史长篇作品短期内也杀将出来。  相似文献   

17.
照片上的高云岗、王迎晖和王国辰三人,不同之处很少,相同之处很多。他们同在一片青春园,都是男性,读了17年书之后得到了两个学士学位,去年大学毕业,都分配在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当记者。又同去站了三个月柜台,在工厂当了三个月的“机器人”,……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而他们的世界,竞有那么多的相交点。大约是在今年初,《经济参考》报上新开了个栏目,叫《新记者站柜台》,陆续登些署名为“本报实习记者××”的文章。这个栏目,不知不觉地给我们留下了清新独特的印象。《新记者站柜台》的刊头上画着个秤,后来,这个栏目又变成了《新记者进车间》,刊头上便又画了个车床。稿子却仍是先前的风  相似文献   

18.
这是今年4月中旬工人日报上的几个标题:《将消费者忽悠一通,就没人道个歉?》《,‘网络黄祸’为何屡禁不止?》,《不逃课每月奖励20元?》,《后备人才是否应公开?》,《防沉迷系统,看上去很美?》。细读新闻内容,这些标题中的“?”都可以不用,读者反而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9.
据报载,中央电视台门前经常排着两个长队:一路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向《焦点访谈》节目反映情况的;还有一路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向《焦点访谈》节目公关的。 从上述现象可以看出。一方面,《焦点访谈》节目深得人心;另一方面,《焦点访谈》节目是在冲破重重阻力和障碍的情况下进行舆论监督的。既然作为中央级的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舆论监督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和阻碍,那么,省市级、地市级  相似文献   

20.
就象雪峰上一株小小的雪莲,三年前,某团的吴天文是个极普通的人。但是,当日历翻到1985年11月的时候,这株小小的雪莲发出了耀眼的光,团党委决定为他报请二等功;《新疆日报》、《喀什日报》评他为优秀通讯员;《乌鲁木齐晚报》聘请他为特约通讯员。身旁的战友们亲热地称他为“边防线上的小记者”。就连小吴自己也难以相信:自己也竟能在《解放军报》、《文汇报》上崭露头角了。谁都知道,成功来自永远进取的耕耘,可谁能想到,仅有三年,小吴在千里边防线上跑了十多次,苦是难以想象的。1983年时,小吴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娃娃兵”,来到了军营,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好些事又使他感动不巳,渐渐地,他萌发了写稿的念头。起初,一篇、二篇,上百篇稿件寄往报社,却连一篇也未见报。他第一次感到:世界上没有那么容易做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