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递归作为一种算法设计策略,是程序设计和描述算法的一种有力工具,在程序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尤其在数值计算、数据结构、人工智能、算法设计与分析等领域应用广泛。分析递归算法设计的一般思想与方法、步骤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几个经典的可以采用递归实现的算法,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分析问题,找到递归实现的两个基本核心问题,即递归表达式和递归终止条件,并据此编写递归调用函数。  相似文献   

2.
递归算法或者递归程序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高校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必须掌握的一种程序设计方法。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学生在学习递归算法时遇到的难点,然后将递归算法进行不同角度的分类,由易到难详细剖析递归算法的设计思路,最后对递归程序的设计过程进行讲解和总结。文中还结合了实际教学案例,给出了递归算法的讲解和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3.
递归算法是程序设计中的一种重要算法.用递归设计的程序结构比较清晰、简洁,但由于递归的设计思想比较巧妙,特别是对于规模较大的问题,掌握递归的实现过程和算法的复杂度分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本文通过具体实例详细分析了递归算法的实现过程和复杂度,以此来加深对递归算法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4.
递归是程序设计和描述算法的一种有力的工具,递归是在数值计算、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人工智能及其它领域应用广泛。从递归的算法分析以及公式化方法,讨论了递归程序设计的一般思想。  相似文献   

5.
黄津津 《教育探索》2008,(11):69-70
递归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递归算法是程序设计中经常采用和有效的编程方法。用递归设计的程序结构比较简洁和清晰,但递归算法是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因此,对递归算法的概念及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给出递归算法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对递归算法的内部实现过程的描述,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递归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程序设计中递归算法执行速度慢的原因,提出了递归算法的非递归技术,此法计算速度很快,通用性较强,可用于改造一切使用递归方法设计的程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举例及对递归算法和非递归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说明了对于符合递归设计思路的实际问题所设计的解决算法,为什么应尽可能不采用递归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数据结构中递归算法实验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鹰 《怀化学院学报》2004,23(2):132-134
讨论递归算法实验教学的两个问题 问题Ⅰ :先依据有关数学原理写出数递推等式 ,再根据常系数递推等式编写递归算法 ,从而使学生容易掌握递归算法的设计 问题Ⅱ :引入递归状态树 ,使得递归错综复杂的调用关系变得清晰、明了 ,从而使学生更容易分析递归算法的执行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递归是计算机科学中极为重要的概念,递归调用技术在数据结构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所以对递归的研究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文献对其技术和实现由递归往非递归算法的转化都有大量的介绍,对于由非递归往递归算法的转化较少.本文就此讨论了非递归算法的重要性和到递归算法的转换主要解决方法.1 递归和非递归问题一个对象部分地由自己组成或按它自己定义的则称为递归的.递归在自然界是经常要遇到的,众所周知,递归程序设计方法和实际问题的自然表达式相近,又特别符合于人们的思想习惯,具有容易设计,程序清晰易读等优点.因此,在程序设计中使用递归是十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实现递归算法替换非递归算法的多种方法。对于那些不支持递归的程序设计语言(如Fortran语言),通过采用这些方法,不仅为递归问题的非递归化找到了一些有效的解决途径。而且提高了程序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从生活化的递归现象、数学化的递归公式、程序化的递归方法等三个层次,分析了递归问题的关键思维特征、数学递归模型和程序设计方法,并提出递归方法应用模式,最后应用该模式求解典型的递归问题。  相似文献   

12.
程序设计中的递归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递归程序的结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给出了复杂的递归问题的程序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用递归算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及与或图的定义,并通过两个实例介绍了借助"与或图"设计递归算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程序设计中,递归算法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为帮助学生对递归调用有深刻的理解,特制作汉诺塔动态演示程序,从而把复杂的教学问题变为直观,生动的动画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With known item response theory (IRT) item parameters, Lord and Wingersky provided a recursive algorithm for computing the conditional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number‐correct test scores, given proficiency.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generalized algorithm for computing the conditional distribution of summed test scores involving real‐number item scores. The generalized algorithm is distinct from the Lord‐Wingersky algorithm in that it explicitly incorporates the task of figuring out all possible unique real‐number test scores in each recursion. Some applications of the generalized recursive algorithm, such as IRT test score reliability estimation and IRT proficiency estimation based on summed test scores, are illustrated with a short test by varying scoring schemes for its items.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高校二级网站建设和管理效率低下的情况,文中使用JSP编程技术开发前台应用程序,采用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开发了基于JSP技术的运城学院站群管理系统,对系统的构建思想、开发环境以及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作了说明,重点是归调用多层栏目算法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基于递归树的递归调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递归树的递归调用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子递归调用与树节点的映射关系,设计了创建递归树的递归算法。研究了观察点与递归树遍历序列的关系,提出了"遍历序列-观察点-递归调用映射规则"。实现了递归树的创建及遍历,并基于STL和boost库定义了一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8.
Mathematical tasks and tools, including tasks in the form of digital tools, are key resources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in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ion. Even so, the ‘design’ of mathematical tasks is perceived in different ways: sometimes seen as something distinct from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and sometimes as integral to it. Whilst task design has often been carried out by designers or mathematicians (perhaps as textbook authors), the focus for this review article is research that has involved mathematics teachers as partners in the design of tasks. The article provides a state-of-the-art review of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is presented under three headings that consider, in turn, the role of mathematical ‘tasks’; the nature of ‘task design’; and the notion of ‘partnerships for task design’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Subsequently, we present current research that is providing new insights into tasks, task design, and task design partnership. Based on this, we argue that ‘task design’ needs to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what to design, which tools are necessary or beneficial, and under what conditions; digital tools and task resources offer particular affordances that traditional resources cannot provide; and not only do teachers benefit from being partners in task design (in terms of their professional learning) but without their involvement some aspects of task design would most likely be neglec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