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英汉语中都有大量比喻性词语,但由于各自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比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选择也不尽相同,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比喻性词语的喻体与喻义问的对应关系着手,可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比喻性词语可通过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典故格言等诸多形式表现出来,英汉两种语言在对同一本体设喻时,采用的喻体却有同有异,喻体与喻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网络语言中的谐音是网络新词汇产生的主要方式,以往网络中的谐音仿词主要是汉语与汉语的谐音仿拟,英汉结构的谐音仿词是近年才出现的。这类仿词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成语谐音、惯用语谐音、古诗词谐音和专有名词谐音。英汉结构谐音仿词的出现不仅有语言内部的原因,还有语言外部的原因,还表现出了特有的辞趣。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英汉身体部位惯用语引申义的比较,着重列举了脸、头、眼、鼻子、背的相关用语,从用法和功能两方面,看出中国人更加注重与自我密切相关的事物,西方人更加注重对外部世界的观察,揭示二者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惯用语初探     
惯用语作为与成语、谚语、歇后语平行的语言单位,在现代汉语语史上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虽然80年代,专家和学对惯用语的研究越来越多,但远未达到系统化、理论化的阶段。章试图从意义、来源、构成形式、结构关系和语体风格等几个方面对惯用语和成语进行比较,把惯用语从成语中区分开来。通过比较,进一步发现惯用语自身的个性特点,如惯用语的感情色彩、特殊来源、发展变化、及其特殊的修辞功能等。从而使我们对惯用语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王保宇 《天中学刊》2002,17(3):122-123
文化的研究对象和范畴包罗万象,不一而足,但它首先应指向语言,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沉淀着使用它的那个特定民族在文化和传统上的历史集体无意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堪称是语言的精华,因而习语在体现语言的文化特征方面,比之其他语言成分,更具有典型性。 从广义上讲,习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涵盖面是大致相同的。英语习语除了固定的短语或表达法外,还包括口语体、谚语、格言,乃至一些俚语。习语在汉语中也叫熟语,《辞海》(1989)说它“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英汉习语在性质上有其共同…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的礼貌,是一个相对概念。在中国人眼里看来是有礼貌的行为和语言对于西方人来说并不一定是礼貌的。礼貌现象是每个语言社团都有的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之中。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问候语、告别语、恭维语、自谦语、致谢语、道歉语、禁忌语、委婉语、称呼语和角色语等礼貌惯用语和表达法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探究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7.
英汉语中都有大量比喻性词语,但由于各自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比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选择也不尽相同,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比喻性词语的喻体与喻义间的对应关系着手,可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比喻性词语可通过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典故格言等诸多形式表现出来,英汉两种语言在对同一本体设喻时,采用的喻体却有同有异,喻体与喻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英语和汉语成语包括:固定词组的普通说法、谚语、惯用语词组、俚语、寓言和暗指等等。成语基本上来自民间,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文化特征、生活经验和民族特性。不同语言的成语特点既受到其民族文化特征的影响,又影响其民族文化。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一)惯用语属于熟语的一种,它虽然没有成语那样源远流长、数目众多,但因其凝练概括、形象生动,同样深受人们的欢迎。特别是用于形容人的惯用语,它通过借喻的方式来模拟形态、描述特征和揭示性质,更是逼真形象、惟妙惟肖,为人们喜爱。请参考下面关于写人惯用语的解释,从提供的惯用语词条中(或自己另选)选4条加:以解说。供选择的惯用语:小卧龙、老黄牛、老脑筋、过河卒、寄生虫,螺丝钉、笼中鸟、井底蛙、顶梁柱、孺子牛。  相似文献   

10.
字面意义在惯用语理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进 《现代语文》2006,(4):50-51
汉语惯用语是熟语中的一种.尽管学界对惯用语的定义还不尽一致,但是它作为汉语中富有魅力的表达形式一直备受人们的青睐.20世纪80年代后,惯用语的研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人们借鉴西方语言学者的惯用语研究成果对汉语惯用语深入剖析诠释,极大地推动了汉语惯用语的研究.近些年兴起的认知语言学或是认知心理学以其独特的视角开辟了惯用语研究的新天地,有学者已经注意到惯用语字面意义对惯用语理解的作用,但仍有忽视字面意义的倾向,我们拟对字面意义在惯用语的理解中的作用加以梳理,以科学认识惯用语字面意义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英汉成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都拥有丰富的成语。成语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文化色彩的英汉成语在翻译中占有很大的一部分。本文旨在讨论英汉成语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现象,并就成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英语习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而且来源复杂,所以英语习语的汉译是翻译的难点。以社会语言学和符号学为基础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文化的交际过程。翻译就是妻翻译意义,并尽可能使原文和译文达到最大限度的等值。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英语习语的汉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英汉习语翻译要体现中西方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萍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110-112
习语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中西方不同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价值观促成了英汉习语之间的巨大差异。为了使英汉习语的翻译体现这些文化差异,应该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如直译法、意译法、借用法、补译法与节译法、音译加注法等。在翻译时,译者要对中英两国的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并建立自己的习语语料库,这样英汉习语的翻译才能做到准确、通顺和畅达。  相似文献   

14.
汉语四字成语作为汉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瑰宝,如何把它们翻译成英语,是本科翻译专业学习者面临的一大困难。运用元认知理论探讨其在本科翻译专业四字成语的英译教学.分析当前本科翻译专业英语教学中有关四字成语英译教学的现状,探讨如何运用元认知理论来改善四字成语英译教学方法,以便提高四字成语的英译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英汉习语具有它们不同的文化特征。通过比较英汉习语之异同,讨论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的影响并详细举出在英汉习语翻译中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条件、文化和生活的习俗不同,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文化特色和信息,体现了两种语言间的文化差异。承认习语差异,重视习语差异,用比较语言学理论指导英汉习语互译,可以形神兼备地传递其中的文化信息,实现英汉语言间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英汉成语各自承栽着不同的文化信息,体现不同的文化特色,这给跨文化翻译带来很大困难。只有掌握英汉成语文化内涵的异同,对造成英汉成语表达差异的根源进行探讨才能成功地进行英汉成语互译。本文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分析了英汉成语的文化异同。对英汉成语的互译进行了探索,提出应针对具体的语境采用不同的译法。  相似文献   

18.
习语翻译是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习语具有显著的文化特征。文化相似与相异对英汉习语翻译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必须研究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并对在翻译中如何处理文化相似相异问题进行尝试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英汉语言中,存在着许多喻义相同喻体相异的习语。本文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此类习语所含文化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根据民族文化的个性,从理论到实践论述了此类习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许莉莎 《海外英语》2011,(8):219-220
English idioms, as the quintessenc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re vivid, terse and comprehensive expressions refined and sanctified through long time use by the native speakers. The nicety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 of idioms is the important part in translating. In the thesis, th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I summarize some methods of translating English idioms into Chine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