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当我荣获宝鸡县广播站好新闻二等奖、好通讯二等奖和三等奖时首先想到的是《新闻知识》杂志的帮助. 1985年3月,当我第一次看到《新闻知识》时,只是个对新闻一窍不通的爱好者,是贵刊《通讯员经验谈》栏目里年上稿一百多篇的经验之谈激起了我学写新闻稿的信心,以  相似文献   

2.
我是南阳县黄台岗乡的通讯专干。当我1985年初学写稿时,有线索无从下手,写出稿没有重点,投出去石沉大海。1987年,经县委通讯科介绍,我开始订阅《新闻爱好者》自学。几年来,我就是靠《新闻爱好者》这个良师益友的帮助,在县级新闻单位和党政内部信息快报上发稿400多篇,在地级以上新闻单位发稿160多篇。我订阅本刊吃到“甜头”后,介绍和动员爱好写作的同志订阅该刊的数量逐年增加,由1987年的5  相似文献   

3.
作为豫西小秦岭一个贫困山区乡的业余新闻爱好者,不少朋友认为要写出好稿难于上青天。但1998年12月,我采写的通讯《我要栽烟》,却在市报“金苑杯”优稿大奖赛中,成为全年发表的数以万计的各类作品中5篇获奖新闻报道之一。论全年发稿量,我这个业余新闻爱好者并不多;论题材,同类的烟叶方面的报道该报已发了不下十篇;何况仅仅在我们乡,最好的村去年栽烟40万平方米,产值70多万元,而我写的这个村只栽了5300平方米,产值1万多元,甚至比不上人家一个冒尖户栽的烟多。既然如此,又何以获奖呢? 窑院村十年九旱,是全市…  相似文献   

4.
确实是良师益友我是1986年担任周堂镇党委宣传委员的。为了改变我镇通讯报道工作的后进局面,除抓好通讯队伍之外,我也动笔写稿。开始凭着满腔热情试着写了一些,但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今年元月,河南日报给我寄来一本《新闻爱好者》。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从此,我就和它交上了朋友。除我自己订阅外,还到处宣传,已有11位热爱通讯写作的同志订阅了《新闻爱好者》。今年上半年县广播站已采用我21篇,地区以上报刊、电台采用12篇。这个刊物真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5.
压根也没想到,俺们两个只有小学五年级程度的人,能连续二年被市、县、乡评为优秀通讯员。这都是《新闻爱好者》给俺们帮了大忙。 1986年6月,我们两个萌发了写新闻的念头。一连写了60多篇,只在县广播站用了两篇,其它都是泥牛入海无音信。1987和1988,我们两人订了全年的《新闻爱好者》。我们觉得“新闻写作入门”、“说长道短”、“通讯员园地”、“好新闻选登”、  相似文献   

6.
5年前,我经考核被乡党委招聘为乡专职通讯报道员.面对新闻报道工作的一个个新课题,我感到一筹莫展.恰在这时,主抓宣传的乡党委副书记姬有堂同志送给我一本《新闻爱好者》.当我翻开《新闻爱好者》,那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栏目吸引了我.从此,她帮助我不断进步,逐步  相似文献   

7.
我是海安县海北乡的一名业余通讯员。近二年来,我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注意埔捉和挖掘有时代意义的新人新事,利用业余时间写出各类新闻稿件一百多篇,被县以上新闻单位采用七十七篇。事中一九八四年六月十二日在《南通日报》上发表的通讯《深情》被评为省和全国好新闻。  相似文献   

8.
1998年11月13日在《通川日报》刊出的通讯《父子竞选村主任》(见附稿)有幸分别获得1998年度四川省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地市州盟报好新闻一等奖。每当与编辑部同仁谈及《父子竞选村主任》时,他们几乎第一句话都是说:“那篇稿子题材确实很好。”不少新闻界同仁在谈论创好新闻作品时,都首先强调要有好的新闻题材。好新闻作品必须有好新闻题材,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前提。然而,我采写《父子竞选村主任》后的体会是,有了好的新闻题材还必须下功夫采访与写作,才能充分反映题材的新闻价值,从而才有可能出现新闻价值高的新闻…  相似文献   

9.
我的老伴袁秀英,今年75岁了,一辈子没进过学校门。但她却对《新闻爱好者》情有独钟。 1990年我离休后订了《新闻爱好者》,刊物上所登文章我篇 篇必读,从 而学 到了 不少 写作知识。10年来,我在各级新闻单位发稿千余篇,多次受到县、市领导部门表彰。我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学教师,成了全县闻名的“优秀通讯员”、“特约记者”和“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当我把市委宣传部颁发的“好新闻奖杯”捧回家时,老伴笑眯眯地说:“你得这荣誉,可是《新闻爱好者》的功劳呀!” 一天,我想找一本《新闻爱好者》查个资料,翻箱倒柜,竟连一本…  相似文献   

10.
我原是一名民办教师,教书育人之暇,酷爱新闻写作。乡领导决定聘我为乡专职通讯员。到乡里后,宣传委员王洪献当即给我订阅了《新闻爱好者》,并把以前订阅的全部取出让我学习。经过一段钻研,我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赵峪村残疾农民王沁子几十年如一日义务为群众维修农用机械和交通工具,从不取分文报酬。经过一个多月的采访,我写成了通讯《世界需要热心肠》,分别被县广播站、河南电台采用。同时,我写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新闻稿在洛阳日报上刊登后,也被评为精神文明新事。后来,经过进  相似文献   

11.
1986年全国好新闻5月12日在上海评选揭晓。四川电视台的《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纪实》、河北电视台的《一个盲姑娘的追求》和《人民日报》的通讯《今日两地书》被评为特等好稿。这次还评出了59篇一等好稿、78篇二等好稿、91篇三等好稿。这231篇获奖新闻,记录了我国过去一年的时代风貌。一批反映改革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优秀作品《讲民主不能离开四项基本原则》(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2.
人常说:师者,教知识;友者,帮工作.我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新闻爱好者》是良师益友. 我担任《水电工地报》总编辑工作,虽然已有一定本事,但是光靠这点本事是远远不够的.人的知识是要不断更新的,特别是在改革的新时期,一个新闻工作者,要想适时采编具有时代性的好新闻,就必须拜老师,交朋友.我甘心情愿拜了《新闻爱好者》这个老师,交了这个朋友. 我的老师知识真够渊博的——新闻理论,教我提高理论水平;新闻经验,输送给我“养分”;写作知识,使我精编、细作更开心窍:“通讯员园地”,提供给我培训通讯队伍的范例;……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学了《新闻爱好者》1988年第5期《探讨总编的学问》一文,开阔了我的视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一九八四年我采写的小通讯《深情》(《南通日报》六月十二日),被评为江苏省好新闻作品一等奖,全国好新闻作品二等奖。  相似文献   

14.
写好稿,出精品,是每一位新闻报道员孜孜以求的理想,但真正能“心想事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身处最基层的报道员来说,更是好梦难圆。1998年我在新闻从业路上留下了值得记忆的“痕迹”:言论《看着饭桌忙种田》获1998年南通市报纸好新闻三等奖;与《海安日报》记者合写的消息《妇女标兵陆美芳结下200多个“致富亲”》获江苏省1998年县市报好新闻二等奖;通讯《第200个“穷亲”》获江苏省报纸好新闻三等奖。笔者是一名乡镇报道员,学识和水平都属平平之辈,但一年中竟幸运地摘得了几只“大桃”,细细总结之,惟一个“勤”字使然。新闻界前辈把当好记者总结为“五勤”:眼勤、手勤、身勤、嘴勤、脚勤。我则对手勤有更深的体会。 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6年来,已记了满满的近20本采访本,它是我弥足珍贵的新闻信息库。许多优秀新闻人物和好的新闻事件都是从  相似文献   

15.
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有十多年了。开始,我在一个乡担任通讯员,一九七七年十月到县委担任专职通讯干事。自到县委工作以来,我采写的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各种新闻体裁的稿件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及《北京日报郊区版》等报刊采用八百多篇(包括与记者合写的).有人问我:你写稿子一定有“诀窍”吧?其实,我的“诀窍”就是四个字:勤学多练。我是一九七四年三月到平谷县镇罗营乡当通讯员的,从那以后才开始给报社写稿。十多年来,我  相似文献   

16.
说实话,当记者谁不想写好新闻,作为一个地方记者,我也有这份“野心”。 可是,说来也巧,从1984年,一直到1991年全国第二届现场短新闻评选揭晓,我有8篇作品获全国好新闻奖。 1984年写的消息《东鸭鸽营社员跑步成风》,获全国好新闻二等奖。 1985年写的通讯《记县委书记与乡长的对话》,获全国好新闻三等奖。  相似文献   

17.
“下期《新闻爱好者》来了,你别忘了给我留一份。”一位基层信贷员再三央求我说。陕县农行今年才开始订阅《新闻爱好者》,仅仅半年多时间,许多人就与它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每期《新闻爱好者》一到,都被大家争抢一空,成为业余爱好者的抢手货。在《新闻爱好者》的帮助下,全行的通讯报道  相似文献   

18.
鼓励与希望     
编辑同志: 我是一九八三年开始搞新闻报道的。过去,写东西抓不住中心。从去年开始订阅了《新闻与写作》,有了这位辅导老师,她教给了我许多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写作经验。其中,《通讯讲座》、《消息讲座》、《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办得生动活泼,对我这个初搞通讯报道的生手帮助很大。一九八四年一年我的稿被地区电台用了十四篇、省级电台用了七篇、本团场广播站用了54篇。我取得的这些成绩都是同《新闻与写作》  相似文献   

19.
1982年,我大学毕业后,自愿到乡下一偏僻的中学教书.那时,乡村文娱活动很少,精神食粮奇缺,我就托舅舅给我找几本书看,舅舅给我找了一些《河南日报通讯》(《新闻爱好者》  相似文献   

20.
今年2月2日,徐州日报社1988年“蓝天杯”评选优秀通讯员工作揭晓,钟环武又一次登上了光荣榜。钟环武今年38岁,是1984年走上新闻战线的,现任沛县唐楼乡通讯报道组组长。他连续3年被评为市、县优秀通讯员。 1986年1月13日,他写的评论稿《死要面子活受罪》,被省电台、徐州日报、县电台先后采用。在唐楼乡李娄小学任教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