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从克隆人技术目的看,基础研究性克隆一般不会引起伦理上强烈冲击,治疗性和生殖性克隆则强烈冲击着人类伦理道德。生殖性克隆伦理问题的突出表现在于有损人类的尊严,治疗性克隆伦理问题的核心则是胚胎的权利与道德地位问题。考虑到克隆人技术的真理性和实践性两个层面,以及评判标准的相对性,对该技术进行绝对的善恶评判有失慎重。不过,生命伦理领域制定规范该技术的伦理原则是必须的,其中,知情同意原则理应是一个重要原则,其伦理学依据在于: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相似文献   

2.
现在,关于克隆人的争论聚焦于生命伦理基本原则上。主流的思想认为克隆人违反了生命伦理基本原则中的不伤害原则和尊重原则。但这种观点有以偏概全之嫌,对克隆人技术的用途应区别对待,有些会违反生命伦理基本原则,但如果把成熟的克隆人技术作为一种辅助生殖手段用于满足不育夫妇生儿育女的需求,并不会违反这两个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3.
人胚胎的伦理地位问题争议很大。人胚胎具有将来发育为人的目的性,是人类世代交替的一个必要环节。依据生存目的论人胚胎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人的伦理地位、尊严和权利。依据效果论,伦理观念应随着科技形势而变化,人类良好的生存发展是胚胎伦理选择的根本。胚胎伦理的两个方面应当统一起来,采取均衡的科研政策。  相似文献   

4.
文艺伦理还是文学伦理——论文学伦理成立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伦理和文学伦理的分歧源自学术界对文艺学与文学学或文学理论的不同理解,而文学伦理成立的基础在于文学本身所特有的性质。就学科研究的细致化和专业化而言,对文学这一艺术形式的研究,应当说“文学学“、“文学理论“的称谓更恰当。文学与伦理学都是与找寻人生意义有密切关系的活动,因此文学与伦理学结合的应用伦理学分支学科在应用伦理学的理论框架中被称为文学伦理学,它是以文学活动中的道德伦理问题为主要对象的伦理价值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反对克隆人——2005年2月18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声明禁止任何形式的克隆人类活动。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反对生殖性克隆人的立场,加强对治疗性克隆研究的管理,确保人类的尊严和生命伦理原则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6.
克隆技术是当今世界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宪法学考虑的是:克隆技术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科学研究自由的保障和限制。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考量克隆人的影响。克隆人的出现影响的首先是宪政的基本价值,即人的尊严和生命价值,克隆人的出现不可避免的会亵渎人的尊严和生命的价值;克隆人的出现也会对宪法最基本的权利———自由和平等产生颠覆性的冲击,会造成新的奴役制度和新的不平等的现象。对于克隆人的挑战,宪法学应该正确厘定科学研究自由的范围和界限,应该区分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  相似文献   

7.
克隆技术的不断发展,涉及克隆的道德问题在应用伦理学领域也日益凸显。"克隆人的合理性"问题,成为克隆伦理研究的核心问题;克隆伦理的研究上存在着不同的争论,学者从不同角度、立场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见解。  相似文献   

8.
克隆技术的不断发展,涉及克隆的道德问题在应用伦理学领域也日益凸显。"克隆人的合理性"问题,成为克隆伦理研究的核心问题;克隆伦理的研究上存在着不同的争论,学者从不同角度、立场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见解。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生命科技,要不要尊重伦理学原则,要不要倾听伦理的声音?有关专家针对一些科学狂人在美国秘密克隆人的做法指出——克隆人违背人类生命伦理。  相似文献   

10.
"命运与责任"是石黑一雄文学创作的一贯主题,透过《别让我走》揭示的人体器官捐献者的命运与伦理困境,作品对克隆人"顺从"与"责任"的伦理意识书写,不免使我们联想到日本传统"效忠"文化,感受到作家对日本民族二战历史悲剧成因的无言悲悯与诘问。基于这样的认识,文章以文学伦理批评视角,透过小说特定伦理环境中克隆人的伦理选择能指,探赜形成克隆人伦理意识的文化渊源,索隐克隆人"责任"伦理表现与日本"效忠"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作家与作品的深层所指。  相似文献   

11.
从伦理学意义上讲,人始于脑生之后(即受精卵发育10周时脑功能启动之后),终于脑死之时。伦理学意义上的人的特点是拥有感受性,感受性的存在是其享有完整的道德地位以及人们可以对他进行道德评价的前提条件。这样,以脑生/脑死,换句话说以感受性的存在与否为标准,人就可以分成两类:一是生前之人和死后之人,二是普通的人(亦可称为伦理人)。生前之人和死后之人尽管也是人,但因不具备感知能力而难以享有与普通的人同等的道德地位。在发生权益冲突之时,生前之人与死后之人要让位于拥有感受性、因而享有更高道德地位的普通人(伦理人)。这一点不仅为堕胎,而且也为治疗性克隆提供了重要理据。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几年中,克隆尤其是克隆人类的伦理学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与争论,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其词,本文概述了克隆的定义,回顾了克隆的历史,试图将克隆人类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展现给读者,使人们对克隆人类的道德与否做出自己的判断,向时,将作者自己的观点做了表述。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克隆技术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的伦理理论对人性的假定以及人的什么特征对伦理分析是关键的都存在差异,因此它们对克隆技术的伦理分析也有差异,不可能达成共识。关于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为了获得器官、组织的克隆把人类作为一种手段并且创造出更多的需要,是不合理的;克隆作为个人对生殖方式的偏好选择在技术成熟的前提下是可以接受的,但若将其普遍化,就会产生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印度洋海啸爆发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为的因素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通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人和自然的关系后,我们知道必须赋予自然以“伦理尊严”,树立和谐伦理观,才能真正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长期共存.  相似文献   

15.
侦查行为伦理评价标准及其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行为的伦理评价可以使侦查人员正确定位,塑造其献身精神和人权保障意识,使整个社会受到良好的激励和感染。侦查行为外部伦理评价标准包含尊严、勇敢、忠诚、正直、善良、良心、公正。构建我国侦查行为伦理评价体系:借鉴儒家道德的精义,确立具有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伦理价值综合评价体系,正确处理法律评价与伦理评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儒家的传统观念认为,人之为人的根本是德性,而德性的萌发和教化始自家庭,家庭是人伦关系的基石。从这一视角来看,由于缺乏健全的家庭人伦关系,由无性生殖的克隆人往往无法形成确定的自我角色认同,这势必会影响其道德情感和道德观念的培育,最终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克隆人技术对儒家传统伦理秩序的深层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国内对旅游规划的研究偏重于分析方法和实证研究,对其进行价值判断、伦理分析与负面反思者较少,而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旅游规划者必须拥有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职业操守,才能梳理出实证背后的利弊、得失,才能在旅游规划所面临的复杂的利益冲突中作出职业化的正确选择,获得社会公信,实现利益平衡,让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相似文献   

18.
人体临床实验视角下的医学伦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达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2):124-128
医学研究中不道德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人体临床实验客观上存在着不明确性、危险性,因此,人体临床实验应以遵循医学伦理原则为根本出发点.以人体临床实验的道德问题为切入点,从法律与伦理学层面考究人体实验的道德责任,主张以人道主义、自主与尊重、行善与不伤害和公正原则作为人体临床实验研究应遵循的医学伦理原则,最后,对人体临床实验研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