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是美国非洲裔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代表作。她用前人未曾选择过的角度和思路,通过鲜活的描述,开美国非洲裔女性文化领域之先河,成为一代黑人女性文化先锋。托妮·莫里森以女人、黑人、作家多重身份、多重视角,通过女性主义文学,继承、发展并扭转了读者对传统文化深层思维模式的认识,将读者对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与边缘文学进行了全新的整合,让人们以更加浓厚的兴趣就这一领域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托妮?莫里森突破了以往的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矛盾描写女性种族意识,而是强调通过内心矛盾的刻画,推动黑人女性主义文学进入了真正的自我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托妮.莫里森小说《柏油孩子》中从黑人女性的视角阐释了女性的身体同自然一样被视为男性统治的对象,从而表明了莫里森的生态女性主义的立场: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真正目的上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托妮.莫里森在其四十年的创作历程中,坚贞不渝地进行着非裔女性主义书写。她的九部小说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了黑人女性在性别、种族、文化层层罗网之下的历史性的宏大叙事。文章运用黑人女性主义和叙事学理论,以莫里森小说创作的叙事主题为切入点,从宏观角度分析莫里森九部小说在主题上的叙事关联,在明晰其创作思想的连贯性的同时,分析她对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出现和发展与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休戚相关。托妮·莫里森作为当代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除了立足于非洲的传统文化并从中吸取养分,还紧抓时代脉搏,无论是创作手法还是写作理念都紧随西方文学运动方向。在西方女性运动和黑人解放运动的影响下,其作品打上了时代烙印。在小说《天堂》中,莫里森将处于性别和种族双重边缘的美国黑人女性纳入了叙事中心,通过黑人女性的声音和经历记录了美国黑人寻找自我和家园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主要取材于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实生活,她尤其关注处于边缘地位的黑人女性的心理体验。文章选取莫里森作品中最为典型的三位黑人女性,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揭示莫里森关注的"丑女人"的真正含义:那些被认为是"丑女人"的黑人女性其实就是最美的女人,因为她们是黑人自我的代表者、引导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6.
夹缝中求生     
文章探析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解读黑人世界的美与丑、善与恶、爱与恨、生与死,关注黑人女性反抗种族、性别、文化的歧视所经历的艰难坎坷,揭示了她们追寻自我及生存意义、追求平等幸福的两难困境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7.
秀拉·梅·匹斯的悲剧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秀拉》是 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第二部小说。描写的是两个黑人女孩之间的友情。情节简单但含义深刻。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主人公秀拉的悲剧根源 :黑人是白人社会中的他者、秀拉的现代性与黑人的传统相脱离、主人公秀拉与黑人社区相脱离。由此莫里森从一个特殊角度指出黑人女性将来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王维维 《文教资料》2009,(14):19-20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她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不仅体现了丰富的女性主义内涵.而且蕴含着深厚的后殖民主义思想。本文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双重角度对作品进行了审视。剖析了黑人女性在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下主体地位的丧失和女性意识的缺失的原因,旨在呼唤黑人女性找回自我,重塑自我,关爱自我.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9.
李琴 《青海师专学报》2006,26(3):163-164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美国当代黑人小说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多重叙事视角的运用,来探讨莫里森小说的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10.
<秀拉>是托妮·莫里森小说创作的新起点.该作品中的黑人女性形象十分引人注目,她们的生命轨迹隐含了莫氏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背景下黑人女性命运的深切思考和探索.从小说的表现手法来看,<秀拉>也基本上莫定了莫里森的创作风格.因此,对该小说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莫氏的创作思想和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