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价值认同,以考查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积极推动学科课程建设,发挥考试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向作  相似文献   

2.
石红 《陕西教育》2009,(1):124-125,106
大学生民主法治观念的养成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而民主和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支柱.大学生民主法治教育应立足中国民主法治现状,以提高大学生的民主法治观念为根本目标.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为出发点,明确民主法治与社会主义、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实践的正确认识,培育民主精神、规则意识,确立法律至上观念.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劳动观是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劳动观教育对塑造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受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各教育主体的不重视以及劳动形态的复杂多变,大学生群体中出现劳动意识薄弱、劳动态度消极及劳动目标功利化的现象。为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观念,要不断创新劳动教育理念,充分发挥高校、社会及家庭三者协同育人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劳动新人。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语境下的普法生力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肩负着法治强国的重任。将法治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不仅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进高校的需要,更是实现高校现代化治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践行依法治国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基于高校思政教育下的大学生法治文化培育,可以通过学校育人、网络辅助以及社会实践等不同路径进行创造性交融,实现培养法治素养与思政素养兼具的现代化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培育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水平,但由于培育环境的复杂,内容的多元,方式的多样,使自媒体给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培育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针对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法治理念培育存在有效性降低、工作难度大、法治理念淡化和法律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应当营造积极健康网络法治环境、加强移动网络监督和管理、提升大学生处理法律信息能力、建立主体间性的网络教育关系等措施,从而促进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6.
法治思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意。法治思维不是职业思维、法律思维,而是良法思维,包括法律信仰、职权法定、程序正当、责任意识四个核心要素。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有三种途径:一是以树立大学生法律信仰理念为宗旨,培养大学生对法治价值的认同感;二是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调整法治教育教学内容,提高法治教育师资质量;三是以公众参与为途径,培育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7.
以"知法""懂法""依法维权"为核心内容的法治思维作为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无论是对大学生个人的发展,还是对大学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都至关重要.文章以新时代法治思想为根本,立足于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时代课题,分析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中的重、难、急,探讨新时代"法治思想"的价值内涵,指出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路径:基于...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新媒体为主体的社会环境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及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影响。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树人为原则,新媒体为教育平台,对新时代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高职大学生法治思维方式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聚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推动“教师、教材、教法”的“课堂革命”,提升课堂法治教育课堂实效,是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在高职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背景下,法治教育课堂教学需要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高职大学生学习特点和专业特性创新法治教育教学方式。以“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为主题开展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通过融通专业的针对性教学,凸显轨道交通行业背景的校本特色,探索高职大学生法治思维方式培育的校本模式,是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呈多样性,服务和奉献意识淡化.因此,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刻不容缓.本文围绕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的培育展开阐述,指出高校应当紧紧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发挥课外实践活动的辅助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以重大事件为契机进行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等途径,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创新民族精神培育的形式与途径,在当代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与清晰的逻辑。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而且也能够促进全面依法治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探讨如何实现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基础课教学。阐述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内容,从教育主体、教学内容和教育载体等维度提出建议,以使大学生具备理性的法治意识,实现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为新时代思政课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学法治课培育学生法治意识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南和实践遵循。“大思政课”之“大”,从思想维度看,主要体现在坚持系统思维和全要素理念;从实践维度看,主要体现在教学课堂的时空突破、教学路径的方法优化及教学评价的体系完善等方面。培育学生法治意识,要善用“大思政课”,正确处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关系、守正与创新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方面能够发挥显著和独特的积极作用。课程教师可以立足于统编教材,进行教学体系转化,设置专题教学,以“治国与修身”“爱国与为民”“卫国与法治”作为主要内容,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责任意识、国家安全法治素养。通过锻造理论课堂、社会和实践课堂、网络课堂,强化大学生国家安全理论素养、丰富大学生国家安全实践体验、培养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和网络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党的治国方略,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了解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并对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措施进行探讨,对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并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融媒体新时代,大学生成为"触媒"的主力军。与此同时,融媒体中充斥着消费主义思想对当今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也影响着当今的大学生。消费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消费的符号化特征和物欲的恣意放任化特征。本文建议从加强思想教育、倡导大学生理性消费,传播消费环保思想、推崇绿色消费文化,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校园全方位思政引导,利用高校学科优势、普及金融常识树立理财意识,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和契约精神等方面引导大学生培育健康、积极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6.
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对于我们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准确理解法治内涵,切实找出大学生法治意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工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传统教育模式往往因为以施教者为主体造成学生在接受过程中主体地位缺失、主体意识差、创新意识不强等具体问题,从而影响教育效果。这迫切需要以接受理论为指导,转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更多从接受者的角度观察和审视教育过程、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创新教育环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能够真正入心入脑,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是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重大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集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坚定政治意识的本质体现。人民中心发展思想有其内在逻辑,它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基本内容,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要求,以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为重要抓手,以党全面领导下的现代法治为根本保证,四者紧密联系,互融共生,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法治观念对国家法治进程影响深刻,而综观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令人堪忧。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抓好大学生法治意识便有了新的要义。本文透过大学生法治意识淡薄的现状,查找原因,分析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的路径,这也使得探究如何强化大学生法治意识建设有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深刻反思工业文明得失的结果,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各项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法律素质培育应以生态发展为中心目标,以生态意识为核心内容,以生态课堂为重要载体的法治教育将有助于大学生养成生态法治意识并实现自身的和谐全面发展,成长为时代发展所需的“生态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