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黎族传统体育发展。主要结论:黎族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于祭祀、生产生活与娱乐活动。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现代体育冲击、交流频繁的民族文化、后继无人以及资金匮乏等,都严重制约着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建议:只有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将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结合,才能不断推动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体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其发展状况如何,全国民运会为其提供了一个集中展示的大舞台。分析了全国民运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机制,保护与发展状况,传播方式;提出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建议:选择性保护传统体育项目,对于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家园核心的项目要大力进行保护和传承。对于不合时宜、违背人类普世观,与人类发展方向背离的项目应该果断舍弃;辩证性发展体育项目,既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上舞台,也让其扎根民间;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数据库,更加直观、立体地对其加以传承。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普通高校开展地方传统武术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地方传统武术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健身功能,而高校作为武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块重要的阵地,理应加强对传统武术的教学,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相结合对蒙古族传统体育的民间沿袭进行解读,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剖析其源起、发展、跃升及流失等社会学成因。从研究中发现,文化与环境的变迁使得原有的民间沿袭不再适应项目自身的发展,学校传承已成为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民族个性"的强化、"人性化"编撰教材、培养传统体育项目继承人等途径来完善自身文化体系,以利于在蒙古族区域内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从而较好的保护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民俗学和体育学为基础,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运用田野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冀东民俗体育的传承进行研究,挖掘与整理了冀东民俗体育项目,探究其传承方式、传承价值以及传承中面临的困境,提出确证民俗体育时代价值,加强非遗申报管理工作;完善民俗体育传承机制,发挥学校教育传承作用;打造民俗体育项目品牌,开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等发展路径,以期达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冀东民俗体育创新性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启动,为杭州传统体育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文章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杭州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认为政府的政策导向是非遗体育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充分利用传媒工具进行宣传是非遗体育项目发展必不可缺的手段,与社会互动、与地方产业结合是非遗体育项目发展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城市、城市化、城市化对体育文化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进而对城市化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尤其是武术生存与发展进行了论述。结论认为: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进行城市化的文化改造,才能在城市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正>学校是一个文化传承的机构,学校体育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它也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渠道。学校体育有着场地、时间、人员配备等方面的便利条件。而且,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是一种很好的人文社会资源,学生通过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不仅是锻炼身体,学习运动技能,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也是学校实施人文素  相似文献   

9.
龚晓 《精武》2012,(33):79-80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融合,承载着一种传统民族的价值取向与文化内涵,文章从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特征作为切入点,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价值与现代社会价值进行了分析与描述,并针对目前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有效促使其进一步发展的观念及措施,以恢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主体地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保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席朝杰  蒋广涛  邱伟 《精武》2011,(A1):74-75
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成绩斐然,尤其是个人项目。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竞技体育项目中赢得世界人民的广泛认可。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中国武术在举国体制下路径的选择进行论证。研究得出:竞技武术制度的确立、武术传承体系的建立、武术经济的商业运营为武术文化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在“全民健身”背景下,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取得了阶段性的创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凝聚着民族智慧、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性格,在助力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形成民族理想信念和建立文化自信。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襄阳市传统体育学校建设现状以及传统体育项目进入校园的实施路径,目的在于推进襄阳市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传承与弘扬我国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在“全民健身”背景下,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取得了阶段性的创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凝聚着民族智慧、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性格,在助力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形成民族理想信念和建立文化自信。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襄阳市传统体育学校建设现状以及传统体育项目进入校园的实施路径,目的在于推进襄阳市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传承与弘扬我国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3.
梁衷维  赵云 《体育风尚》2023,(5):119-12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基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校本课程有利于其传承和发展。本文以壮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例,分析其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出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方法,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教学工作,以期进一步深化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壮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高校由于其特殊的性质肩负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使命.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挖掘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特质,针对东北地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厘清东北地区高校在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责任,并深入探讨其可持续发展路径,以期有益于相关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育教学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各高校也在不断加大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不仅要加大学生传统体育项目训练,还要注重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基于此,该文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改革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访谈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阐述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月牙镗的文化起源及其传承方式.结果显示:月牙镗作为侗族村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其传承与开展过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但存在传统文化保护意识薄弱,村落体育认同感缺失,文化传承后备力量不足等困境.为此应构建村落传统体育协会模式,加强后备人才培养;挖掘整理传统体育文化精华,打造村落体育产业特色;村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新媒体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游艺赋对于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汉唐时期各种游艺赋中的传统体育文化。汉唐游艺赋对于传承一些传统体育项目的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包括器具材质、形制、规则、技法等具有重要价值。此外,游艺赋对于传承体育精神文化也大有裨益,赋家们常常着力阐发一些传统体育项目中所蕴藏的宇宙哲学与人生哲理,在防止过度娱乐化倾向的同时彰显游戏竞技的伦理教化功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问题进行了探究,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结构特征,对影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时间、空间、主体和生活方式因素进行了概括总结,最后提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应保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结构的完整性;改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扩大受益人群;积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和完善保护体制等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材化处理的意义,指出其有利于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利于解决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材化处理的原则,指出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自身特色和学校自身特点这三个原则。最后,讨论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材化处理的方法,明确了要向着文化方向、规范方向、系统方向、趣味方向进行教材化处理。  相似文献   

20.
时下以田径及球类教学为主,以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为辅的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因教学资源与条件的限制给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造成困扰。基于此种现实,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结合教学实际对红河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调查与挖掘并创编成特色民族韵律操。同时借鉴学习体育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最新前沿,统合大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的优点,对异步教学法进行创新与优化,构建创新异步教学模式,并通过在高中学校施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实践以探究该模式的可行性。研究认为创新异步教学模式能很好地适用于高中体育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民族传统体育学习兴趣与文化认同;红河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可进行深入挖掘,以民族韵律操或其他形式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