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李涵 《图书馆杂志》2000,19(4):58-60
辑佚是整理研究中国古籍的手段之一,明清以来,它逐渐形成和确立了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从而成为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辑佚学的研究是对保存在群书中的已失传文献的佚文进行搜集整理,编辑成册,以达到恢复其全貌,或辑录出一个残本的目的。我国古代辑佚工作始于南宋,消沉于元明,至清代则有大的发展,成果累累,功绩卓著。本文拟对清代辑佚工作做一全面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辑佚是以佚书、佚文的搜辑、整理为中心的文献整理活动和方法。清代是辑佚发展的兴盛期,清代《四库全书》的纂修、目录书的编撰、古经解汇编都与辑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全唐诗》不全,因为是康熙皇帝钦定的大书,清代学者看出问题,也只能有“成书不说”之叹。日人上毛河世宁先有《全唐诗逸》,我国自30年代以来,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辑佚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检唐诗编要辑佚,辑佚需要鉴辨,鉴辨需要考证。前些年我作《全唐诗续补遗补》,近几年作《全唐诗续拾辨证》,都是在时贤辑佚成果的基础上,微尽绵薄,做一些鉴辨考证工作。精音癸级》引姚叔祥语有“辑唐诗非裙采难,鉴辨难”的论断。其实辑佚已不易,鉴辨自然更难。凡是投身于此的人,都有深切的体会。考证虽然不易,但是寻找证据…  相似文献   

4.
清代辑佚的繁兴是和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的,但具体到每一位学者而言,他们辑佚的缘起又有所不同。文章从为学术研究、重视某类文献、不满已有辑本、重应用、因师承家学五个方面对清儒辑佚的缘起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清代是经学的“复盛时代”,乾嘉学者以其辑佚补亡之长技,对三家《诗》佚文遗说进行了全面搜讨,至清代后期,凡属保留了三家《诗》义的典籍,已被搜寻殆遍。清代学者在三家《诗》辑佚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限于时代和学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局限。  相似文献   

6.
《春秋左传诂》是清代著名学者洪亮吉的代表作,在清代《左传》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左传诂》所辑《左传》旧注为考察中心,通过细致比对《左传诂》与宋儒王应麟的《古文春秋左传》、余萧客的《古经解钩沉》、严蔚的《春秋内传古注辑存》在辑佚条目数量、来源及文本等方面的异同,指出《左传诂》在辑佚过程中参考了王、余、严的成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因袭了诸家辑本的文本特征,且辑佚条目亦欠完备。此外,学者多谓《左传诂》中的"杜同此""杜取此""杜本此"三条例为洪氏所独创,其实王应麟早已运用了"杜同""杜注参用"的形式。应该说,洪氏制定的条例直接得益于王应麟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翻阁了近一年半以来的“真理报"的国际评论文章.从这一段时期的"真理报"的国际报道来看,国际评论文章大体上有这样几类:(一)评论员评论;(二)观察家评论;(三)"国际评论";(四)"国际轻济原评论";(五).国际问题的短评和札记等.先说评论员评论.。署名"评论员"的评论,是代表报纸发言的一种评论,从内容来看往往是评论当前国际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或某一国的政局(如评论日本大选等)等等.篇幅一般较长,短者三千字,长者可达五、六千字.署名"评论员"的文章,还有以"国际评论"为题的一种.这种评论是粽合评述当前国际上重大部问题的文章,而不是像前面那一  相似文献   

8.
清代辑佚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辑佚学研究,清末至20世纪70年代末是开创时期,为后世的研究奠定了基本格局.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学术研究的复苏,对清代辑佚学的探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理论探索层面和个案研究上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粗浅之处,今天应立足于时代.融贯中西,充分发掘其中的优秀遗产.  相似文献   

9.
关于"百三十一篇记",宋代王应麟、明代朱熹、清代朱彝尊、戴震、段玉裁、丁晏、陈奂等经学大家都有所考证。按照目前可考的14篇,梳理前人辑佚成果,将记文的全部内容补注完整,可以更为清晰地认识"百三十一篇记"的内容和性质。  相似文献   

10.
清代盛行辑佚,尤重《世本》。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曾讲:"(清儒辑佚)古史中的《世本》及《竹书纪年》为主要品。"现存刊行本,有金溪王谟二卷、承德孙冯翼一卷、嘉兴陈其荣二卷、江都秦嘉谟十卷、武威张澍五卷、通州雷学淇二卷、高邮茆泮林六卷(以下简称)。尚有近人王梓材作《世本集览》,有目无实。1957年商务印书馆将诸本合编出版,名之曰《世本八种》,此书附有简略的校勘记,匡谬正俗,颇惠学人。但是,本世纪以来,几乎没有人对清辑《世本》逐本研究,有关的史学史著作很少评论《世本》,对诸辑本的褒贬不一。本  相似文献   

11.
当代类书编纂体制上的突破:兼评"辑而不作"论朱育培(汕头大学图书馆)类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工具书.困其内容广征博引,资料宏富和便于查寻,对古时学子应试登科及后人据以辑佚文献,曾起过重要作用.类书历朝均有编纂,至清代曾盛极一时,随后日趋衰落.有人认为"辑...  相似文献   

12.
辑佚是传统治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在今天还发挥着很大作用。据学术界的一般看法,辑佚是起源于宋代,至今约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今天,我们不应仅仅把它当作传统治学的一种方法来继承,更为重要的是,还应把它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也就是说,不应只停留在"功力"层面上认识辑佚的历史和作用,而应从"学问"高度上来探讨辑佚的起源、兴衰,辑侠的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辑佚? 辑是指搜集、编辑,佚是指散失。简单地说,辑佚就是将佚书(佚文、佚诗)现存的片断材料加以搜辑、整理,最大限度地恢复佚书(佚文、佚诗)原貌的文献整理活动和方法。辑佚中的"佚"是相对而言的,绝对的"佚"则无法"辑"了。因为是相对的,"佚"所指的范围可以随时变化,可以相对于一首诗、一篇文或一本书而言,也可以相对于一个人,还可以相对于一个时期、一个朝代、甚至一个国家而言。为了避免辑佚  相似文献   

14.
清代苏州万卷藏书家的刻书活动及其功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底本珍善、校勘精审和搜求辑佚、汇刻丛书等方面,论述了清代苏州万卷藏书家的刻书活动及其重要功绩。  相似文献   

15.
原本《玉篇》引《诗》非常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本文通过例证指出,在版本方面,这些引《诗》可以考证汉至唐前的《诗经》著述体制。在校勘方面,因原本《玉篇》为目前较早引用《诗经》的文本,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在辑佚方面,可以作清代三家《诗》辑佚的重要补充。在提供异文方面,可以为重新考察清代辑佚三家《诗》的方法提供新的思考。同时指出,原本《玉篇》所引《诗》之经、传、笺文字与今传《毛诗》不同,除了有钞胥手误外,也存在顾野王为《玉篇》体例而故意改易传、笺文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尤袤集考略     
本文通过考察宋人尤袤的作品集在宋代的刻印、元代的刊行、明代的流传、清代的辑佚以及近世的整理情况,重新审视对于其诗词声名变迁有着重要影响的文学作品的传播,纠正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问题界定的含糊其辞。  相似文献   

17.
(一)"六大"以来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工作,1940年下半年就开始了。但当时中共中央并不是为了编印《六大以来》一书,而是为召开"七大"准备材料。由  相似文献   

18.
“传递读书种子”——张金吾藏书观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吾,清代学者型藏书家.其藏书乃为治学读书而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传递读书种子"的读书观,成为有史以来揭示出私家藏书活动社会精神含义的第一人.在此观念指导下,张金吾进行借书流布、刻书传世、编总集钩沉辑佚、辑丛书嘉惠学林等一系列泽及当世与后人的藏书活动,极具进步意义,由此亦证明他是一伟大的学者型私人藏书家.  相似文献   

19.
清代学术最有功于中国文化的,是对古典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本文将主要论述清代校勘学家、辑佚学家臧庸的生平和学术成就。 一、 臧庸的生平简介 臧庸初名镛堂,字在东,一字西成,号拜经,江苏武进人,生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卒于嘉庆十六年(1811),终年四十五岁。臧庸曾拜校勘学家卢文 为师,“遂通九经三史,尤明小学”(阮元《 经室二集》卷五)。这为他后来成为校勘学家和辑佚学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臧庸的高祖臧琳,是康熙时的经学大师,著有《经义杂记》等书。臧琳的治学思想对臧庸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他初涉学术之门时,便产…  相似文献   

20.
胡智锋  刘俊 《新闻大学》2020,(2):44-54,120,121
新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改革开放之前,以配合意识形态宣传为主导;(2)改革开放至新世纪前后,呈现出规模化、专业化、开放化的面貌;(3)21世纪以来,进入本土化、多元化、前沿化发展的快车道。在未来,新闻传播学的发展突破,需要在建构"新闻传播学"和"中国新闻传播学"两个主体性方面,打开学科的发展思路:(1)从建构"新闻传播学"的主体性角度讲,需要注意"无"和"有"、"非独立"和"独立"、"非成熟"和"成熟"的三大问题;(2)从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的主体性角度讲,需要注意本土实践的独特性、国情的独特性和文化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