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技术差距对煤炭企业跨区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西部能源富集地省区为例,探讨技术差距对煤炭企业跨区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影响,结果显示,与FDI技术溢出迥异,技术差距越大越有利于技术溢出,技术差距较大组得了更高的技术效率.而技术差距较小的样本容易获得企业跨区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带来的技术进步,较大组的技术效率贡献大于较小组带来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选取九个投入指标和五个产出指标,对上海市高技术产业的五个细分行业进行多投入、多产出的动态效率测度。计算结果表明:(1)医药制造业效率增长较慢,波动较小,效率的提高是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进步率共同提高的结果;(2)航空航天制造业效率高速增长,波动幅度较大,该行业还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效率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率的大幅提高;(3)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效率增长较为缓慢,波动幅度较小,该行业已经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效率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率的提高;(4)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效率高速增长,波动幅度较大,该行业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效率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率的大幅提高;(5)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效率增长缓慢,波动幅度较小,该行业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效率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率的缓慢提高。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9,(2):32-37
运用超效率DEA与双边DEA衡量2006~2015年间垄断行业、非垄断行业及全行业的技术进步程度,并通过37个工业细分行业样本期间的面板数据实证回答学界关于技术进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是扩大差距亦或缩小差距的争议,认为技术进步对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现阶段技术和产业结构的有偏发展长期来看可能会使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因此政府需更加注重产业、技术结构的调整,从而使技术进步能促使收入分配更趋合理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DEA的非参数方法测算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通过对其分解,计算出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发现1987年以来,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依赖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较小,而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依赖技术效率的提高。然后从国际贸易和FDI的视角,利用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进出口贸易和FDI促进了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大于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系数,而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和 FDI促进了技术效率,抑制了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解析了江苏制造业28个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效率变化,进一步分析了贸易开放、贸易竞争和人力资本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近年来江苏制造业技术进步效应有所放缓,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技术进步或技术效率改进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显著;贸易开放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效应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贸易竞争力则主要通过技术效率改进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江苏省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目前还主要受到资本深化所带来的技术效率改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建筑工程获得了较大的进步,令我国在建筑工程的施工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透过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技术分析以及质量控制对符合企业节约施工成本、提升工程效率、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等方面,具备了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通过GL法与AR法对各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测度并对高品质垂直型、低品质垂直型、水平型三种产业内贸易形态进行划分,测算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较为迅速,但依然以低品质垂直型贸易类型为主,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然后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率进行测度,并通过Tobit模型和脉冲函数研究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效应,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正向显著,但行业间存在差距,且高品质垂直产业内贸易对技术进步的冲击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方程组以北京为例对高技术产业进行比较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强度对于行业技术进步有决定性作用,同时研发投入能够强化行业间产品创新的技术溢出;行业的人力资本的投入有利于提升对市场技术知识存量溢出的吸收能力;基于行业间的新产品模仿创新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于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有显著作用;从行业间关系看,偏基础性行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品质量改进思想构建了考虑能源效率改进与二氧化碳减排的经济增长模型,利用1999-2011年中国工业35个行业面板数据探讨技术进步通过影响经济增长与能源效率进而作用于二氧化碳减排的双刃效应。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在工业领域通过能源效率改进带来的减排效应尚不能抵消其推动经济增长带来的二氧化碳增长效应,但会使轻、重工业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向低端收敛;与轻工业相比,重工业的能源效率改进相对经济增长而言对二氧化碳减排的影响更强,以绿色技术创新带动重工业的能源效率提升将是未来节能减排工作的切入点与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3-2011年省际制造业面板数据,构建吸收能力指标体系,探讨技术差距门槛对FDI溢出效果的影响。从整体情况看来,全国30个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9.8%,技术进步是主要因素;国有、外资、民营制造业出现了不同程度增长,民营制造业增长最快,达到10.7%,远超过国有、外资。省际吸收能力差异较大,技术差距构成了FDI溢出技术的双重吸收门槛,国有企业门槛值分别为1.060、3.430,民营企业门槛值分别为2.2、8.260。对国有企业而言,FDI技术溢出的效果随技术差距扩大而下降;民营企业由于行业间技术溢出,溢出效果是技术差距的增函数。  相似文献   

11.
根据技术差距和制度差异可界定出模仿、移植、跟随、竞赛四种技术赶超模式,并识别出六种典型赶超路径.沿着不同路径,赶超模式和制度变革要进行动态调整.赶超路径选择是个情境化问题,且路径演化会相互影响,赶超国家要根据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选择适合的技术赶超路径.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世界技术领先中心是中国技术赶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从技术能力形成的角度看技术标准竞争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树宽  闫放 《情报科学》2006,24(6):851-854
有关技术创新的文献告诉我们技术变革可以分为技术路径变革和沿着技术路径的变革。当一个新的产业形成且有多个不同路径可供选择时,企业的标准之争本质上就是技术路径之争。考虑到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累计性以及路径依赖特性,标准之争的胜负对于企业在该产业的竞争能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国政府在本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竞争时应给予更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突破性技术变革的频率正在不断加快,而主导企业在技术范式的转换过程中却经常绩效下滑甚至被新进入企业替代。借助最近影像产业发生的数码技术突破性变革,本研究通过定性分析揭示了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从技术投资和技术能力两个角度考察了主导企业适应技术变革的方式,强调指出综合考虑多个视角对研究技术变革带来的竞争含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搜寻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构建跨界搜寻通过技术知识获取和技术知识传播影响企业技术差异化能力的理论模型。利用300份来自我国制造企业的问卷调研数据对所提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跨界搜寻对企业技术知识获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知识获取对企业内部技术知识传播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复杂性负向调节技术知识获取和技术知识传播之间的关系;内部技术知识传播对企业技术差异化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技术领域有不同的发展机会.基于专利情报构建技术机会和技术专业化指标,探讨近20年来技术机会的分布及其与区域技术专业化的关系.在1994-2001年和2002-2008年间,主要的技术机会分别集中在电气工程、化工技术,以及电气工程、仪器和机械工程技术领域.我国各省区中,只有广东省等级少数省区在拥有最高技术机会的技术领域实现了专业化,而其他的省区的技术能力则被锁定在其他的技术领域.技术进步的积累与路径依赖特性,以及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可以对此做出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传统的份额变化分析方法,通过细分工业各产业和把工业作为整体细分各地区两种方法,论证了从1986年到2001年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在中国技术创新对生产率增长有重要影响;从总体来说,产业结构对生产率的影响较微弱,但细化到各地区则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7.
技术引进是我国缩短与先进国家差距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在实现技术引进到创新的中介——消化吸收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充分发挥技术引进的后发优势,通过深入分析消化吸收工作不力的主、客观方面原因,提出了我国企业进行消化吸收系统模式,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技术合作中的装备制造企业技术能力成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技术合作中装备制造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机制,深入分析了样本企业技术合作与能力成长的过程;研究表明,技术合作推动企业摆脱“木桶效应”的羁绊,有助于企业保持技术学习和技术创新的主动权,随着技术差距的缩小,技术合作与自主创新的互动推进企业技术能力的持续成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技术合作的技术能力成长模型.  相似文献   

19.
扈春香 《未来与发展》2011,(7):53-58,48
制造业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提升制造业技术的升级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引进外资成为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升级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