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扎克·帕尔曼,一位神奇的世界性人物:因患小儿麻痹症致残不得不靠拐杖走路、不得不坐在椅子上演奏的小提琴家,他以高超而精湛的琴音,赢得了辉煌的声名和全世界的赞誉。人们称他为“小提琴的帕瓦罗蒂,演奏家的马拉多纳或贝利”。他和他的小提琴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乐韵撩人,哪里就卷起狂热的旋风。今年8月,“帕尔曼旋风” 将在中国的上海和北京再次荡起。 帕尔曼是一对波兰移民夫妇的独生子,1945年8月31日他出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他当理发师的父亲十分喜爱歌剧,当发现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竟能哼出歌剧中的旋律时,既惊讶又高兴。  相似文献   

2.
马友友是当今国际大师级大提琴演奏家,被称为世界音乐界奇才。他5岁时就被公认是杰出的神童,19岁时与俄国大提琴大师罗斯托罗波维奇相提并论,25岁时成为世界各主要音乐会中的佼佼者,与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与指挥大师合作;每年在世界各地举行一二百场独奏音乐会。马友友1959年生于法国巴黎,祖籍浙江。他的父亲马孝骏是小提琴家和作曲家。母亲卢雅文是留法声学家和女中音歌唱家。友友的姐姐友乘既是医生,也是钢琴和小提琴手。在这个音乐之家的熏陶之下,友友具备了良好的音乐素质。小友友3岁开始学习小提琴。但是他知道姐姐也演奏小提琴…  相似文献   

3.
30年前,一位酷爱音乐的知青不管走到哪里,身上总背着一把小提琴,俨然一位演奏家。在集体户、大队部,在他独自放牧的时侯,都能听到他用插队第一年所挣工分购买的这把小提琴为大家演奏。于是《边疆处处赛江南》、《炉台》等当时最为流行的小提琴曲便从他的琴弦上汩汩流出,他在自己的琴声里陶醉……。小提琴伴他度过了插队那段难忘的青春岁月。光阴荏苒。杨光泽,这位当年的爱琴、拉琴的知青,如今已是一家公司董事长。地位变了,可他对小提琴的痴恋始终未变。在记者采访过的乐器收藏者中,杨光泽收藏的乐器规格之高、品种之精,堪称无与…  相似文献   

4.
《文化市场》2001,(1):4-8
80年代,当中国开放的大门向世界敞开,各国优秀的艺术家都相继来到了上海。然而当时由于没有一个完整、高标准的专业剧场而使得艺术的脚步停滞不前。费城交响乐团只能在当时仅有的万人体育馆里演出,音响效果可想而知;小提琴大师帕尔曼和指挥家祖宾&;#183;梅塔来沪演出后也指出,上海有一流的观众,可惜没有一流的剧场。  相似文献   

5.
肖斯塔科维奇生于1906年,卒于1975年,享年69岁,他的《第一交响曲》、歌剧《姆青斯克的麦克白夫人》(又名《卡杰里娜·伊斯玛依洛娃》)、《黄金时代》等作品引起了世界乐坛的瞩目。他早先热衷于音乐的革新,但得到的却是前苏联官方的严厉批判,以致于不得不立即撤回正在排练中的《第四交响曲》;随后他以较快的速度写了《第五交响曲》,才算得到当时官方和音乐评论家的认可。从此,他开始写传统式的作品,但创新的步伐并没有停止,而是采取了“旧瓶装新酒”的韬晦之术。正如一位作家所说:“他在作品中似乎总是探索着,一方面显然是公开的,另一方面则是隐蔽的,他以一种多样化的风格来适应这个世界。”他不断受到不公正的批判和冲击,为此,他心情压抑,难以释怀,不得已只好以“宣泄和独白”为两大特色在音乐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感情。  相似文献   

6.
“求购启事:欲购小提琴一把,请勿索价太高,请拨电话……”我怎么会注意到这条信息呢?自己也觉得奇怪,因为我一向很少翻阅分类广告。我把报纸置于膝上,闭上双眼,依稀想起多年前的往事。那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我们全家在自己的农场上辛勤耕耘,勉强维持生计。那时,我也渴望能得到一把小提琴,但家里没有钱……我的两位孪生姐姐开始对音乐产生兴趣时,哈丽雅特,安妮学弹奶奶的竖式钢琴,而苏珊娜则拉起爸爸的小提琴。由于不断  相似文献   

7.
对于许多人来说,知道歌唱家袁晨野的名字,恐怕不是在音乐会上,而是从近一年来,特别是近几个月来,一些报刊对他在3次国际重大声乐赛中连续获奖的报道中。去年6月,在东京举行的国际声乐比赛,有16个国家107名强手展开竞争,袁晨野取得第二名(不分男女声)的好成绩。一年后,在第七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表演家比赛中,袁晨野摘取了声乐赛的金牌(不分男女声),这也是在这一届各项音乐比赛(声乐、钢琴、大提琴、小提琴)中,亚洲选手中唯一获得金牌的人,并从此结束了在柴氏赛中亚洲人与金牌无缘的历史。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个月后,…  相似文献   

8.
西藏歌舞团团长,国家二级指挥,中国音协会员,西藏音协副主席,中国合唱家协会理事。欧珠多吉1960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从师著名音乐教育家丘建华先生学习小提琴,毕业后,任西藏歌舞团管弦乐队首席小提琴,随后,赴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学习专业,从师于著名指挥家黄晓同先生和著名合唱指挥马革顺先生,并得到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的指教,1979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该院。欧珠多吉有较深的艺术修养和造诣,他的指挥动作准确严谨,手势清晰,对比鲜明,富有激情,处理作品风格独特,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他曾指挥、创作并上…  相似文献   

9.
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贝多芬在西方音乐史的地位恐怕并不为过。他在不长也不算短的57年生命历程中,创作了大量的不朽作品,其中包括9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10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和一系列弦乐四重奏曲、声乐曲、剧乐曲,以及许多其他乐曲。和他众多的乐曲  相似文献   

10.
在音乐中开创美国风格方面也许艾夫斯(1879—1945)先于科普兰,但科普兰却是本世纪第一个严肃音乐的美国作曲家,他的作品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年以后,科普兰就在美国的音乐活动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他不仅是作曲家,而且还是指挥家、演讲家;作家、音乐节的组织者和音乐方面的行政官员。在工作过程中,他获得很多的荣誉。在纽约最初开始学习音乐之后,科普兰在21岁那  相似文献   

11.
在我的面前,摆着一幅爱因斯坦手托小提琴的动人肖像。那是1930年爱因斯坦准备在犹太会堂音乐会上,演奏小提琴以募捐资助犹太同胞时拍摄的。这幅作品勾画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艺术家的形象。爱因斯坦爱好古典音乐,对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尤为喜爱。他不仅对小提琴有精深的造诣,而且还常常用钢琴弹奏贝多芬和巴赫的曲子。他在对相对论的孤军探索中引弓独奏,以艺术作为对科学灵感的激发、补给和滋养;在对社会活动和和平运动的参与中表演三重奏、四重奏以至开音乐会,以作为对美的追求、对和平的渴望和唤起人们的良…  相似文献   

12.
今年4月,蒙古国家交响乐团在国家音乐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当交响乐团刚刚演奏完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蒙古人称之为《对蝶》),全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几位热情的观众跑到台前,向大汗淋漓的指挥和小提琴领奏者献上束束鲜花,祝贺演出成功。这是时隔31年后,蒙古国家交响乐团再一次把这支具有中国江南特色的小提琴协奏曲奉献给蒙古广大音乐爱好者。蒙古音乐界人土认为,这次演出田写了蒙中文化交流史上的新篇章,也是蒙古乐坛上的一件盛事。1963年,已故著名蒙古小提琴演奏家策伦道勒格尔女士和她的丈…  相似文献   

13.
一位曾在7岁时就令乐坛震惊的神童,在音乐界纵横70年之久的小提琴大师梅纽因,因突发心脏病,于1999年3月13日在柏林的一家医院病逝,享年82岁。病前他已安排好去波兰指挥华沙交响乐团。梅纽因在1916年4月22日生于纽约,父母是从巴勒斯坦移民到美国的俄籍犹太人。梅纽因既是美国公民,又是英国公民。他1965年被封为荣誉骑士,1985年加入英国国籍后才开始正式享用这一称号,1993年被封为勋爵。他的早期演奏风格令音乐界为之惊叹,认为他是本世纪音乐界的巨星,他具有真正独立的人格,神一般的魔力。他7岁在…  相似文献   

14.
日寇侵占的朝鲜。郑律成的父亲被捕后.母亲让年幼的他到中国投奔参加抗日的哥哥姐姐。临行时,他的音乐启蒙老师安博士将视为生命的小提琴拱手相赠。在上海他得到地下党员穆兰的救助.也得知哥哥姐姐牺牲的消息.并经组识介绍来到延安。延安及前线的见闻使他处在前所未有的亢奋之中。他遇到了质朴的战士,  相似文献   

15.
流亡二十载,喜回家园王云秋编译1994年2月,75岁高龄的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轻快地步入像蒙特卡温迪什的市政大厅,他仿佛年轻了20岁,因为他即将可以回到自己的祖国了。这位前苏联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20年来极少公开露面。他在给自己邻居的信中激...  相似文献   

16.
1925年,正值诗人里尔克50岁的生日。里尔克昔日的好友,为托尔斯泰作品插图的画家列昂尼德·帕斯捷尔纳克向他发来了贺信。画家在信中介绍了自己的大儿子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并说他这位已经成为俄国知名诗人的儿子是里尔克“最热烈的崇拜者”。就这样,两位诗人开始相识,并互通了书信。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在信中激动地表达了对里尔克的崇拜。  相似文献   

17.
现在国际音乐比赛会为数已一百有余。无论在哪个比赛上获奖都并非易事,而其中最难者之一就是波兰的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会。与它不相上下的还有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会、朗·蒂博钢琴和小提琴国际音乐比赛会,以及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会。迄今为止,肖邦钢琴比赛会已使众多优秀的音乐家脱颖而出。这个比赛会的创始人是被誉为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会之父的耶基·杰拉布列夫(1887—1980)。1925年他萌生了举办这个比赛会的念头。当时他是华沙音乐学院教授,钢琴家。关于发起这个比赛会,他这样说:“1925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  相似文献   

18.
王惠云 《世界文化》2012,(10):2+1-F0002,1
一位男子坐在华盛顿特区的一个地铁站里,然后他开始拉小提琴。这是1月里一个寒冷的早晨。在大约45分钟的时间里,他演奏了6支巴赫的曲子。此时正是上班高峰,据统计共有几千人经过这个地铁站,大多数人都赶着去上班。  相似文献   

19.
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波兰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父亲是法国人,曾是华沙一所中学的法语教师。母亲是波兰人,贵族子弟,酷爱音乐。大概是母亲的遗传和家里浓郁的音乐氛围的熏陶,肖邦很小就显露出音乐天赋。他6岁时能把听过的曲调用钢琴弹奏出来;7岁从师捷克音乐家瑞夫尼学钢琴,当年便写出了《g小调波洛涅兹舞曲》;8岁开始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奏。1824年,肖邦拜师德国音乐家、当时任华沙音乐学院院长的埃尔斯纳,两年之后中学毕业,成为华沙音乐学院正式的学生。他爱上了那里的声乐专业的女生康丝坦采,但只是单相思而已。…  相似文献   

20.
在前苏联享有盛誉的大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1906年9月25日生于彼得堡。父亲是位化学工程师,与大名鼎鼎的门捷列夫一起共事。母亲是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弹得一手好钢琴。父亲也很喜欢音乐,歌儿唱得极好。这是一个爱好音乐的家庭,乐曲和歌声伴随着小肖斯塔科维奇成长。从孩提时代他便崭露音乐天才,9岁开始学钢琴,11岁开始作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