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仅仅PKI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网络的需求.在身份认证之后,还需要PMI权限的控制.在PKI/PMI上对属性证书进行研究,提出了在属性证书的持有者属性中用公钥序列号来填充,从而实现了属性证书与公钥证书的绑定.然后通过AC-RBAC模型来实现资源的访问控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公钥基础设施(PKI)、角色访问控制(RBAC)、特权管理基础设施(PMI)和LADP的定义、原理,整合设计了这些技术在多应用系统的应用和流程.  相似文献   

3.
基于PKI的电子政务系统,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安全信息技术和PKI建模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我国的电子政务也在得到不断地发展。本文从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KI、基于PKI的公钥技术及PKI体系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论证,并对其应用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电子政务PKI体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傅亚民 《中国科技信息》2007,(12):101-102,104
信息安全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因此,世界发达国家对此都有充分的认识,信息安全的核心是加密技术,而其中最核心的安全技术是PKI和以此为基础的PMI和VPN技术。  相似文献   

5.
PKI技术在电子商务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其面临的安全威胁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PKI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公钥管理理念,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安全保证.目前国内外PKI的研究均有进展.  相似文献   

6.
PKI/CA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密码学PKI/CA技术是电子政务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PKI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密码算法是信息系统安全的之源。现主要探讨加密算法及基于PKI的电子政务安全系统。  相似文献   

7.
自2008年5月我国政府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文件以来,政府内网服务的安全面临着多重威胁和挑战,面对这一问题,文章拟建了一套构建在政府内外网之间的接入平台,其中除了常用的PKI、PMI技术,还应用了分布式数据库的处理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内网服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唐怡云 《科技风》2012,(13):117
本文介绍了当前广泛用于解决电子商务中安全问题的PKI技术。结合民用飞机研制的业务模式,运用PKI技术为民用飞机研制远程协同办公提供应用解决方案,充分保障了大型客机研制的安全要求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现有RBAC模型的理论和性质基础上,建立了改进的分布式异构数据库访问模型,并采取PKI和PMI相结合的应用方案,解决了访问主体的网络认证和访问控制的安全问题。这种方案既保证了信息的机密性,又能保证信息具有不可抵赖性。  相似文献   

10.
数字签名与数字证书是整个PKI的核心技术,管理数字证书的电子证书系统就成为PKI的核心部分。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与深入普及,电子政务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其网络安全变得日益重要。运用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KI)技术实施构建完整的加密/签名体系,可以真正实现互联网上交易与信息传输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述了区域云图书馆系统的应用模式,概述了它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指出要实现区域云图书馆的安全运行,既要加强制度建设,更要注重安全技术的选择。作者提出了基于PKI和PMI技术的区域云图书馆用户认证和访控解决方案。该方案能安全高效地满足区域云图书馆在用户身份认证、访问控制、信息保密、数据保护和安全审计等方面的需求,是较理想的区域云图书馆安全解决思路。文章就提出的方案,详细阐述了它的设计实现思路。  相似文献   

12.
PKI是为网络提供安全服务的基本框架;VPN是在公共网络中建立的可鉴别、保密、控制授权的临时安全虚拟连接;IPsec是用来增强VPN安全性的标准协议。本文简述了PKI、IPsec的基本框架,研究了PKI与IPsec的结合技术,讨论了基于PKI-IPsec的VPN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PKI技术中互操作问题的研究现况,从PKI互操作性与PKI互操作能力的关系入手分析互操作问题,提出一种互操作性评估模型.通过对参与互操作的PKI应用和PKI服务进行互操作能力评估的方法,来提高PKI系统互操作性,解决应用互操作问题.该模型为现有的PKI系统指出了互操作能力改进的方向,有利于建设具有全面互操作能力的PKI系统.  相似文献   

14.
聚焦2000—2019年广东省获得的国家级和省级科技项目成果,从获奖项目的专业领域、创新主体性质、地域来源等信息分析了新世纪以来广东省科技奖励工作的特征。研究发现,广东省科技奖励工作存在地域分布不平衡、个人奖励制度建设缓慢、科技获奖项目后评估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因此建议优化个人奖励设置、引导社会力量参评科技奖励、建立符合区域协同发展的科技奖励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机器学习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构建一种从海量数据中核心技术识别方法,运用该方法识别出新能源汽车领域20项核心技术与21项潜力技术.之后,运用专利相对优势指标法(Revealed Patent Advantage,RPA)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关键技术的布局现状,并与其他国家的技术布局进行对比.结果 表明我国在电池冷却或保持低温技术和车辆电池应用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相对技术优势.通过对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识别与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与战略布局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供方视角的技术转移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供方参与主体的不同将技术转移模式进行分类,分析各种技术模式的特点以及适用范围,并分析了国内两种技术转移新模式,以指导企业更有效地开展技术转移。在此基础上,借鉴国际技术转移经验,指出新形势下技术转移模式的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The value-capture problem for innovators in the digital economy involves some different challenges from those in the industrial economy. It inevitably requires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platforms and ecosystems. These challenges are amplified for enabling technologies, which are the central focus of this article. The innovator of an enabling technology has a special business model challenge because the applicability to many downstream verticals forecloses, as a practical matter, ownership of all the relevant complements. Complementary assets (vertical and lateral) in the digital context are no longer just potential value-capture mechanisms (through asset price appreciation or through preventing exposure to monopolistic bottleneck pricing by others); they may well be needed simply for the technology to function. Technological and innovational complementors present both coordination and market design challenges to the innovator that generally lead to market failure in the form of an excess of social over private returns. The low private return leads to socially sub-optimal underinvestment in future R&D that can be addressed to some extent by better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by the innovator and/or by far-sighted policies from government and the judiciary.The default value-capture mechanism for many enabling technologies is the licensing of trade secrets and/or patents. Licensing is shown to be a difficult business model to implement from a value-capture perspective. When injunctions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ringement are hard to win, or even to be considered, the incentives for free riding by potential licensees are considerable. Licensing is further complicated if it involves 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s, as both courts and policy makers may fail to understand that development of a standard involves components of both interoperability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f a technology standard is not treated as the embodiment of significant R&D efforts enabling substantial new downstream economic activity, then rewards are likely to be calibrated too low to support appropriate levels of future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