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共"与"一共"是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的、意义相近的统计副词,它们在语义特征、句法功能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相同与相异的地方,本文对此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2.
“错”既能作补语,也能作状语,但“V+错”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错+V”,这被称为“错”作补语和状语的使用不平衡现象。该现象的产生首先是历时原因,其次,还有共时原因。从语法研究的三个层面阐释“V+错”比“错+V”更常用的共时原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形容词状补易位现象,并对状语和补语进行更深入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
多部门协同创新的"大思政教育"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大思政教育"体系中,由于"朋辈"之间的特殊关系及交往的全天候性,致使"朋辈引导"成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要积极从理论、组织、信息、队伍、技术、实践等多方面着手,为高职学生"朋辈引导"搭建良好的平台,促进该项工作很好地开展,为更广大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世界美学史上公认的"普罗米修斯"。他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一书中提出"美是生活"的新定义,打破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美学的垄断地位,开始书写唯物主义的新篇章。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观所提出的"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生活"和"艺术的另一作用是说明生活"则是其"美是生活"定义的具体应用。本文详细地从他的两个具体应用——"再现生活"和"说明生活"展开论述,更直观地挖掘出其美学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5.
“被”“把”同现句与“被”字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把”同现句是汉语中值得注意的一种句式,把它与“被”字句比较更有必要。从主语的定指性、全句施事受事的位置、谓语动词的性质、“被”的可替换性、副词和能愿动词的位置、全句宜用的人称主语的感情意义、相关句式的转换及移位等方面探讨两种句式的内在联系,从产生的时代、谓语动词带补语的情况及所加状语的最少数量、“被”是否引进施事等方面探讨两种句式的差异,可以帮助人们全面深刻地认识它们各自的特点,进一步弄清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作为儒家之经典阐述了"仁"的践行者"君子"是如何定位、如何培养的,更重要的是论述了"君子"所循之道。"止"作为"近道"的第一步,多数学者都是从"所当止之地"、"居"、"不迁"三个方面来解释,但仅从这三个层面理解"止"是不够的,不能表达其全部思想内涵。只有以文本为根据,从"止于至善"的过程性、渐进性和"物有本末"的始基性、根源性出发,才能诠释"止"的真正涵义。  相似文献   

7.
梅县方言"有(无)"句的特殊用法,主要体现为可以出现在谓词前,也可出现在谓词后。本文主要对这两种用法的"有无"句进行分析,阐明它们的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并通过共时的比较,说明梅县方言"有(无)"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做“双师型”教师更需做“双能型”教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对从事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但要做满足基本要求的"双师型"教师,更要做既有理论教学能力,又有实践教学能力的"双能型"教师,培养"双能型"教师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建立真正的"教学和实践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选取了词语"了"的一部分使用偏误加以调查和归类,并运用"最小树假设"分析了造成动态助词"了1"和语气助词"了2"使用偏误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教学上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2015年赴韩的国家汉办/孔子学院CPIK(Chinese Program in Korea)项目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对韩国初级汉语水平的学生对汉语数词"二"、"两"的掌握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以韩国龙仁市蒲谷中学学习了一年汉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在使用汉语数词"二"、"两"时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故事传承千年,在各类文学形式上都有体现,历史演义小说中涉及李杨故事的主要有褚人获《隋唐演义》及蔡东藩《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唐史》,细加比较,两者在创作态度、材料取舍、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各自体现了鲜明、典型的“尚文”“崇史”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从项目教学法在AutoCAD软件教学的应用研究中可以发现,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在AutoCAD教学中有着的不同效果。主线在项目教学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既可以多个主线并存,也可彼此交织,主线是AutoCAD教学中项目任务分类的主要依据,采用项目教学法和运用适当教学技巧能明显提高其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自主性学习是根据大学生的智力水平、运动能力、心理需求特点设计的适合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其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练习方法、任课教师.实验证明,自主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使学生的体育意识得以增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照“思无邪”在《诗经》和《论语》里所处的不同文化语境,阐发它的原初文化指向及其后的儒家诗学内涵,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孔子以“思无邪”对《诗经》“一言以蔽之”的缘由。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社 会政治、女性主义、学校教育制度等方面入手,阐述了我国近代女子体育教学在 提倡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社会运动与女性主义思潮的背景下开始萌芽,并随着 国家政治、经济、民主、文明的进步而飞速发展。剖析了我国近代以来女子体育 教学从“化大众”到“大众化”发展的艰苦历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女子体育发 展的积极因素和存在的诸多问题。旨在能进一步引起社会对女子体育的关注与重 视,促进本来就不具有运动文化素养的传统中国女性,能够尽快养成进行体育锻炼 的习惯,从而使女子体育实现真正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6.
互补理论——反思"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之争论,在本世纪初尤为突出。通过对两种训练理论的历史传承和理论内核的反思,导出“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17.
《全民健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专门的全民健身行政法规。将其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央7号文件"等法规的有关条文规定进行对比之后发现,《条例》具有以下特点:就性质而言,《条例》是一部较高层次的法律;从内容上看,《条例》是由单项立法向综合立法过渡的典范;从操作层面分析,《条例》对学校体育的有关规定还需要有相关的配套措施加以细化。为切实保障《条例》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落实,提出了重视领导工作与宣传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配套制度,加强学校基础体育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政治文化角度来看中国历史,可以说,儒家与法家互补,“德治”与“法治”兼重是一个基本传统。对之予以科学清理分析,能使今人获得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近十几年来,"中国威胁论"的存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公共外交作为一种独特重要的外交形式,可以通过向外国公众宣传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进而减弱、消除"中国威胁论"造成的不良影响,以达到化解"中国威胁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教学法难以克服学生在实战中的恐惧心理,教学效果不佳。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高校网球“5+11Min”模拟训练法,并进行教学实验,加强了学生的直觉观感,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动作要领,达到了增强学习兴趣及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