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在一些实验中需要对物体加热,并且使物体均匀受热。本文对初中物理实验中使物体均匀受热的常用方法进行总结,指出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排水法 就是把实心物体浸没在盛有液体的容器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如果使物体漂浮在液体表面上,郡么物体受到的浮力就等于它的重力。应用这一原理可以灵活解决有关浮力问题,也可以测出物体的密度。  相似文献   

3.
动力学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与其所受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若物体受力作用一段时间,则力对时间有积累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若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通过一段位移,则力对空间有积累,使物体的动能或其它形式的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邹翔 《广东教育》2006,(7):75-77
运动是物体的属性,并不是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形式由两个因素决定:物体的速度和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相似文献   

5.
《莆田学院学报》2015,(4):69-74
阐析当下几部常用字词工具书中对"霾"这一单音节词的释义并不一致,而《说文解字》等古代工具书中"霾"的词汇意义古今也不完全相同。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了"霾"的构词能力和句法组合能力,还考察了《二十五史》中有关"霾"天气的历史记载,说明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霾"出现频次不断增加。最后特别指出,当今人们使用"霾"这个词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不能正确理解"霾"的意义;非"霾"误认为"霾";"雾霾"一词滥用和不能正确使用由"霾"组成的双音节合成词。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霾的判别研究、霾天气的成因、霾天气预报研究、霾天气监测技术研究、霾天气治理研究及霾天气尺度研究等6个方面进行梳理。未来需要加强对霾天气的持续动态监测,重视科学技术的更新应用,从动态、整体的视角进行霾天气的综合监测,为制定更为科学的霾天气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题目有一重为G的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为V1,露出液面的体积为V2。(1)在此物体上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使物体刚好完全浸没。此力F1的大小为多少?解析未施力时,V1的体积浸没在液体中,施力后,物体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也就是说,力F使V2  相似文献   

8.
邹翔 《广东教育》2007,(7):76-78
知识梳理 运动是物体的属性,并不是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形式由两个因素决定,即物体的速度和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在分析时应全面地从这两方面考虑.[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电学     
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相似文献   

10.
题 在光滑斜面的底端静置一个物体,从某时刻开始有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斜面向上滑去。经过一段时间突然撤去这个力,又经过相等的时间物体又返回到斜面的底端,且具有120J的动能,则:(1)恒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多少?(2)撤去恒力F时,物体具有动能为多少? 此题是下面两道高考题的变形题。  相似文献   

11.
物理上常用图把抽象的概念或物理过程简单明了他表现出来,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力比较抽象,人们无法直接“看到”.为了使物体受到的力更形像、更具体、更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我们把这个抽象的物理量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来,这就是力的图示.力的图示应正确地反映力的三要素.下面我们以某人用竖直向上的120牛的力提面粉袋为例,谈谈力的图示的作法.豆.画出受力物体一般把受力物体用D表示即可,也可用物体的大致形状表示.2.画出力的作用点力总是作用在物体上,所以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受力物体上.除重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重…  相似文献   

12.
①如果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或说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对物体做了功,它与日常生活中讲的“工作”和“做工”有区别。  相似文献   

13.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环境教育是借助教育宣传手段使人们认识、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4.
题之韵     
<正>别致的叙事风格、劲健的全景构图、丰满的设问层次、洗练的背景烘托,是2014年河北省中考一道以"雾霾"为背景的试题向我们传递出的神韵。【经典再现】生活热点分析霾,席卷中国多个省市,天地变色,人所共愤。人,历数霾的万千罪状。霾,感觉异常冤屈,开始了自己的诉说……(2)这场"呼吸保卫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同,你认为人们赞同的理由是什么?(3)结合右图所示,谈谈环境保护法的这一规定为何使霾忧心忡忡?(4)"呼吸保卫战"仍在进行。在解决霾的问题上,你希望后代对我们有一个怎样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物理《压力》和高中物理《力的分解》两部分教学中存在两个难点:①认识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与重力的关系;②认识在斜面上的物体重力所产生的两个效果:使物体压紧斜面和使物体沿斜面下滑。应用常规的板画分析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我们设计并制作了《斜面压力演示仪》,通过压力传感器将力信号显示出来,从而简捷、直观地表现出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物体所受重力的效果;并能反映斜面倾角变化时压力与重力沿斜面使物体下滑分力的变化情况。有效地解决了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演示物体浮沉的实验虽然很多,但大都存在两点不足:一是不能有效控制,使物体既能单独展现浮、悬、沉三个物理过程,又能使此三个过程连续循环进行;二是学生不能直接观察到物体自身重量增加减小(仓内进水和排水)的过程,不能把物体的浮、悬、沉现象与其原理结合起来。我制作的“浮沉原理演示器”既克服了上述两点不足,又取材容易.构思新颖,制作简单,实验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17.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选作参考系的物体,一般是假定为不动的。只有在选定参考系之后,才能确定物体是否在运动或作怎样的运动;也只有选择同一个参考系,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才有意义。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即运动具有相对性。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但是,在不同的参考系中描述物体的运动,繁简程度并不一样。具体选取时应使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尽量简洁、方便为宜。而且在解答问题时如果能巧妙的选取参考系,往往可以使解题过程大为简捷。以下举几例说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科学启蒙》2012,(5):42-43
平常,我们从凹面镜中看列的物体总是变了形的。你知道能用什么办法将变了形的物体还原吗?现在我们可以自己来制作一面凸面镜,使物品还原。  相似文献   

19.
直杆倒地时间的计算王晓云我们在研究物体位置的稳定性时,有一非常通俗的结论:物体的重心越低,物体越不易倾倒;升高物体的重心,则增加了不稳定因素。然而,杂技演员及一些民间艺人在表演顶竿之类的节目时,往往选用高高的竿子,杆顶上还要加上人或其它重物,使演员顶...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全一册《内能》一节的教学中,关于“压缩空气时内能增加”实验的教学要求是:“知遭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可见,这个实验的教学要求贯穿在三维教学目标中,所以教学中必须做好这个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