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分析传统混凝土两相复合材料弹性模量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再生骨料中老旧砂浆含量的影响,分析水泥砂浆的体积与新天然骨料体积分数、再生骨料体积分数和再生骨料替代率之间的关系,建立预测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的三相复合材料模型。开展了不同龄期下不同骨料替代率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测试的试验研究,并采用所建立的各个复合材料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建议了最适合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计算的复合材料模型,给出了随龄期变化时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对扬州地区规模生产再生骨料所配置混凝土进行了回弹及碳化试验,研究了再生混凝土回弹值与再生骨料取代率之间的关系;粗骨料对回弹值的影响;随龄期的增加,再生混凝土回弹值增长与普通混凝土的比较.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碳化影响因素;再生二类粗骨料配置的再生混凝土抗碳化性能;水中养护再生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粗骨料与细骨料取代率对碳化深度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3.
以再生骨料、天然骨料、河砂、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S95粒化高炉矿渣粉、自研的MPE—GAA—AA—AMPS三元共聚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为主要原料,通过再生骨料不同取代率制作了520个再生骨料混凝土试块,运用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回弹值、弹性模量和单轴受压进行综合试验。结果显示: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发展规律与普通混凝土存在一些差异:再生骨料取代率直接影响着再生骨料混凝土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单轴受压应力一应变关系、弹性模量以及再生骨料混凝土修正后回弹值。通过加入自研的MPEG从-从-AMPS三元共聚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以50%再生骨料取代率,配制设计强度为30MPa的再生骨料混凝土是最切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4.
由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低于普通骨料混凝土,再生骨料的使用一直没有被广泛普及。为了提高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物理性能,本文提出了利用高炉矿渣砂制造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高炉矿渣砂的使用将能够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冻融损伤性能。在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中的抗冻试验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液氮进行快速冻融试验,对经处理的低等级再生粗骨料和高炉矿渣砂混凝土的泌水性能、抗压强度和抗冻融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经处理的低等级再生粗骨料和用高炉矿渣砂替代50%或30%的破碎砂的混凝土有优良的泌水和抗冻融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受压徐变试验研究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受压徐变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与普通自密实混凝土受压徐变的区剐。试验过程中通过对徐变试件进行密封和开放处理,有效分离了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受荷条件下各徐变变形组成,以便进一步研究各因素对徐变影响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相比普通自密实混凝土,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徐变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主要区别在于应考虑在普通混凝土水灰比的基础上增加再生骨料的附加含水量,利用邓寿昌-张学兵提出的再生混凝土附加含水量(△W)的计算公式,重新计算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的水灰比(W/C),′就可按普通混凝土的计算程序建立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新方法,通过实验验证,证明对这一新方法是可以应用于再生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并有很高的准确度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再生骨料的掺入使再生混凝土碳化过程比普通混凝土更加复杂。在介绍再生混凝土碳化机理的基础上,对碳化多尺度试验进行了总结,并根据试验结果分别从材料、环境与荷载角度分析了影响再生混凝土碳化的因素;同时,对常见的再生混凝土碳化模型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再生混凝土碳化的试验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70%的基础上,研究经碳化强化处理的再生细骨料对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未碳化再生细骨料的情况进行对比,再生细骨料的取代率为0、20%、30%、40%。实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随再生细骨料取代率提高而减小,碳化再生细骨料可提高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9.
再生骨料透水性混凝土是新兴的减轻环境负荷型混凝土,简要介绍了再生骨料透水性混凝土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总结了再生骨料的生产及改性工艺的研究现状,并对再生骨料透水性混凝土研究尚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将建筑垃圾中的废混凝土、废砖作为再生骨料,并与天然骨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研究废混凝土骨料、废砖与天然骨料的混合比及水灰比、废砖吸水率产生的附加水等对再生混凝土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仅采用废混凝土作为再生骨料时,配置的混凝土强度随废混凝土再生骨料比例的增加而先减后增,当废混凝土再生骨料的比例为100%时,其强度可达基准强度的92.2%;仅采用废砖作为再生骨料时,配置的混凝土强度明显低于基准强度,当废砖再生骨料的比例为100%时混凝土强度仅为基准强度的69.9%;将废混凝土和废砖同时作为骨料得到的混凝土强度随废砖比例的提高而下降,随废混凝土再生骨料比例的提高而提高,当废混凝土、废砖和天然骨料三者的比例为50%、25%、25%时再生混凝土强度为基准强度的119.1%;考虑附加水的影响,采用合理的水灰比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对废砖再生集料生产混凝土空心砌块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设计了一套废砖的破碎、筛分和分选工艺并测试了废砖再生集料的基本性能。针对废砖再生集料的特点,完善了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的成型工艺。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废砖再生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的抗压强度和热工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废砖再生集料的含量,掺加粉煤灰和聚丙烯纤维,可以获得强度等级为MU5-MU7.5,抗开裂性能和保温性能良好的混凝土空心砌块。  相似文献   

12.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配制混凝土空心节能砌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考察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生产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可行性,对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合当前建筑垃圾的现状进行调研,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生产工艺,并测试了再生集料的基本性能。结合再生集料的特点,论述了再生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的成型工艺,并对再生集料空心砌块的抗压强度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配合比设计,再生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可以获得理想的抗压强度。在此基础上,做掺加粉煤灰和纤维试验,进一步探讨了粉煤灰取代水泥对空心砌块抗压强度的影响以及掺加聚丙烯纤维对再生集料空心砌块抗裂和保温性能的改善。研究表明,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集料配制混凝土空心砌块在技术上可行,而且可以获得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对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30%和75%的150 mm×150 mm×300 mm再生混凝土棱柱体进行轴心抗压强度试验,测得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通过ABAQUS建立与试验尺寸相同的再生混凝土棱柱体有限元模型,并设置再生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参数。对有限元模型采用时间—位移的线性加载方法进行了单轴轴心压缩模拟,以验证ABAQUS中再生混凝土棱柱体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实际工程中废弃混凝土种类和原始强度等级,采用不同粗骨料取代率配制再生混凝土,测试其抗压强度.结果显示,在标准配合比下,原始混凝土来源和强度等级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有影响,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 of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on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concrete skeleton theory. For this purpose, 30 mix proportions of concrete with target cube compressive strength ranging from 20 to 60 MPa were cast with normal coarse aggregate and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from different strength parent concretes. Results of 28-d test show that the strength of different types of recycled aggregate affects the concrete strength obviously. The coarse aggregate added to mortar matrix plays a skeleton role and improves its compressive strength. The skeleton effect of coarse aggregat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strength of coarse aggregate, and normal coarse aggregate plays the highest, whereas the lowest concrete strength occurs when using the weak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There i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rete strength and the corresponding mortar matrix strength. Coarse aggregate skeleton formula is established, and values from experimental tests match the derived expres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