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母亲的味道     
同学们,当我们早上匆忙地从床上爬起来,是谁已经为我们做好了可口的早餐?当我们背上书包急急地走出家门时,是谁的身影徘徊在窗前张望?当我们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家里,是谁早已为我们准备好了洗澡水?当我们为了学习而挑灯苦读到深夜时,又是谁悄悄地在桌上放一杯牛奶?  相似文献   

2.
看云     
有多久的日子,我们不曾再举头看云了呢?当我们在现实的泥沼举步维艰,当我们在效率挂帅的时代奔波竞逐,当我们在城市钢筋水泥的森林低首疾行,有多久?我们竟忘了头顶上,  相似文献   

3.
“哥,你下辈子想当什么?”电视剧《蓝色生死恋》中的尹恩熙正问她哥哥。“唉,妹妹,你下辈子想当什么?”哥哥笑着问我。“啊?这个……”我转过头看着哥陷入深思……“唉……”“喂,你叹什么气呢?傻啦!?快说下辈子想当什么?”哥哥打破了我的沉思。“我想当一颗星星。”“什么?”哥哥大叫了起来,“太荒谬了吧!你……为什么?”哥哥感到莫名其妙。我走到床前望着天空说:“星星真的很美,而且你知道吗?每一颗星星都有许多的秘密,让人觉得很神秘。而且,我要做一颗能在城市中看到的星星,做能连接牛郎、织女的星星,让他们永远不…  相似文献   

4.
毕玉茗 《小学生》2007,(12):4-5
父母在我们生命中的地位是至高的,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心血,当我们渐渐懂事时,是怎样爱父母的?当我们长大后,又将怎样爱父母?我们还很小,但我们能体会父母的辛苦吗?我们现在能做的还很少,但我们为父母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了吗?体谅父母,关爱父母,这种爱正在我们的心中播种、发芽、长大……  相似文献   

5.
热爱读书     
咱是谁?咱是老师。老师哪一点跟人不一样?有学问。学问有多大?古语云,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又云,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通,诸子百家无所不晓。吓人吧?没办法,谁叫咱应了老师这个名?有一次我去喝“豆腐汤”,见丧棚前大书“当大事”三字,当就当呗,也没在意。偏偏吃饭时同桌有个人对这几个字认了真,非要弄个明白不可。可没人明白,于是有人出主意:“老师一定知道,咱桌上谁是老师?”我大窘,怕人查根底,装老实不敢吱声。回家一查,原来出自《孟子》:“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为送死,可以当大事。”闹了半天…  相似文献   

6.
当圣诞夜曲充斥着你的耳膜时。除夕的爆竹声是否已悄然淡去?当情人的玫瑰抱在怀中,七夕的鹊桥是否已忘却消逝?当“圣诞果”来往传送.中秋的赏月是否已索然无味?当西方节日日益盛行,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否已开始流泪?  相似文献   

7.
记得中考后选专业时,许多亲朋好友都奉劝我:千万别当老师,当老师苦,当老师累,当老师的生活太遭罪。但我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是一时冲动,还是无知的年少轻狂?时光荏苒,从教已经13年,一路走来,我感慨良多。当老师苦吗?苦!苦到没目没夜,连最基本的八小时睡眠都无法保障。当老师累吗?累!累到没有自己的空间,没有时间去享受正常的家庭温馨。但是,当我看到学生们从幼稚走向睿智、从脆弱走向坚强、从依赖走向独立、从懵懂幼童成长为翩翩少年时,我认为自己曾经的付出和劳累都是值得的。正因为值得,  相似文献   

8.
对万般人情世态有自己的主见,而且老练成熟,善于处理各种关系,难道这是写作的基础?为了写作,先去当公关师,当社会活动家?社会上那些“人情练达”者,见风使舵、八面玲珑,他们与文学的关系便是——大都成了文学名作的讽刺对象,有几个成了大作家?真正有成就的作家,有时恰恰是不善言辞、拙于交际的。  相似文献   

9.
周慰 《上海教育》2007,(6A):11-12
当我们经历了突飞猛进的硬件建设,当教师们能够娴熟地运用信息技术,当教师博客风靡一时,当“数字校园”成为很多学校的建设目标……明天,教育信息化该迈向何方?  相似文献   

10.
丁永真 《江苏教育》2007,(13):74-75
搞教育为什么?办学校教什么?当校长干什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思考与回答。我当校长就是让师生做“真人”。于是,“求真”便成了我的管理哲学。求真,就是要还原教育的本色,追求教育的本真,遵循和探求适合师生发展的一切规律。  相似文献   

11.
《成长》2005,(8):40-40
我跟什么人翻脸?陌生人?不会。交惰一般的朋友?没有必要。只有“死党”闹翻了,才会怀恨在心,彻底闹翻。从好朋友演变到反目成仇,理由似乎不会太多。但是当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被践踏的时候,当我最要好的朋友伤害我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朋友,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你是呵斥?放任?还是……近日,读了两篇小故事,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3.
“多数时候,我们是否注定成为旁观者?我们能影响事件的进程吗?当我们没有表现出消费疲劳的迹象时,我们能够声称自己患了‘同情疲劳'吗?”  相似文献   

14.
编辑部报告     
一月无话……喳喳侧记: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个瘦子嘴里吐出四个字后转身欲溜,众Fans岂能答应?但见鼠标、键盘、溜溜球一陈乱飞,可怜的瘦子避之不及被砸得晕头转向……(“当——当——”)就在这里,耳听得连声炮响……炮?炮响?哇,谁扔的“二锡脚?”(晕一)太狠了点吧,匿了,练评书去了。  相似文献   

15.
亲爱的读者:您留意到了吗?本刊主编亲爱的读者朋友,当我们把不期杂志送到您手中的时候,您留意到有些什么变化了吗?翻开本期焦点,您是否会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是的,当我在编辑它的时候,一种焦灼的压迫感攫住了我的心:天呐!面对如此险恶的社会环境,独生子女的...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我”要讲个不停?李老师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正在给孩子们上科学课。当讨论“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吗?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吗?”等问题时,学生的发言一不小心就被他打断了,实验之后,当他要求学生再讨论时,学生面面相觑,谁也不说话。为什么“我”要讲个不停?李老师的说法是——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当所有滞涩唇边的话语,透过两个人的指尖,通过电脑和手机,来往于几万英尺的高空,几乎毫无延迟地传递,你是否感受到温暖?当那些以光速开始的感情,又以光速结束,你是否还会怀念?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十年之后,认真思考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一节节语文课结束之后,学生头脑中应该留下的究竟是什么?是一篇篇课文?一个个生字?还是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一生受益的良好习惯?毋庸置疑,后者应该是我们的追求。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相似文献   

19.
我后悔了     
刘玉芳 《初中生》2007,(7):107-107
当你正准备用手中的钱去买冰淇淋吃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瘫在地上乞讨的老人,你会怎样想?是厌恶、可怜,还是事不关己?你会怎样做呢?是一走了之,是诚心相助,还是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20.
    
你见过风吗?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当树枝摇曳的时候,那里就有风经过。你见过风吗? 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当红旗飘扬的时候,那里就有风经过。你见过风吗?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当水波荡漾的时候,那里就有风经过。你见过风吗?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当纸飞机滑翔的时候,那里就有风经过。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三路小学三(3)班@吴浩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