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些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往往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给解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解答这类应用题,通常要先统一单位“1”,然后再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 例1.华舍实验学校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9名,且男生人数的2/5与女生人数的1/2相同,求六年级一共有学生多少名?  相似文献   

2.
一、通过梯级练习培养抽象和概括能力新授课的巩固练习要遵循以下思维规律 ,先出示基本题 ,让学生模仿一般的解题规律 ,巩固新知识 ;再出示稍有变化的习题 ,让学生摆脱模仿 ,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 ,合理安排一些同类事物的的综合练习题和富有思考性的习题。例如 :在教分数乘法应用题时 ,先让学生练习直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再练稍复杂的应用题。1五年级有男生 30 0人 ,女生比男生多 15,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2五年级有男生 30 0人 ,女生比男生多 15,女生有多少人 ?3五年级女生比男生多 60人 ,女生比男生多 15,女生有多少人 ?通过这几个…  相似文献   

3.
某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题目中有多个数量 ,而且数量关系比较复杂 ,解答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能掌握一些巧解方法 ,解题速度就加快了 ,现举例说明。一、巧转条件例 1 五年级原有学生 2 4 0人 ,其中女生占 71 5 ,后来转进几名女生 ,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1 531 ,后来转进几名女生 ?解题思路分析 :这道题女生人数在变化 ,总人数也在变化 ,只有男生人数没有变 ,可以把原来“女生占 71 5 ”转化为“男生占全年级人数的 ( 1 -71 5 )” ,把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1 531 ”转化为这时“男生占总人数的 ( 1 -1 531 )”。这样先求出后来全年级的人数 ,再…  相似文献   

4.
刘德宏 《青海教育》2002,(11):38-39
某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题目中有多个数量,而且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解答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能掌握一些巧解方法,解题速度就快了。现举例予以说明。一、巧转条件例:五年级原有学生240人,其中女生占715,后来转进几名女生,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1531。后来转进几名女生?解题思路分析:这道题女生人数在变化,总人数也在变化,只有男生人数没有变。可以把原来“女生占715”转化为“男生占全年级人数的(1-715)”,把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1531”转化为这时“男生占总人数的(1-1531)”。列式为:240×(1…  相似文献   

5.
某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题目中有多个数量,而且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解答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能掌握一些巧解方法,解题就容易了。一、巧转条件例1五年级原有学生240人,其中女生占715,后来转进几名女生,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1531,后转进几名女生?分析与解:这道题女生人数在变化,总人数也在变化,只有男生人数没有变,可以把原来“女生占715”转化为“男生占全年级人数的(1-715)”,把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1531”转化为“这时男生占总人数的(1-1531)”。这样先求出后来全年级的人数,再求出后来又转进的女生人数。列式为240×(1-715)÷(1-1531)-240=8(…  相似文献   

6.
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问题,是分数应用题的关键问题,它决定着解题方法。怎样认识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呢? 有的教师认为,在有分率句子中的“是”、“比”、“占”、“相当于”等词语后面的量,即是表示单位“1”的量;也有的教师认为,题目中哪个量都可以看作单位“1”的量。试看下例: 某班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3/4,男生比女生少几人? 按前者的观点分析问题,其思路是这样的:根据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3/4,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全班人数就相当于女生人数的(1+3/4),也就是女生人数的(1+3/4)是42人,女生人数为42÷(1+3/4)=24(人);根据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  相似文献   

7.
a/b=a÷b=a:b(a、b均不为零)。上式表述的是一个很重要的关系,即分数、除法与比间的相互关系,利用这个关系,我们能简便地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分数问题。 例1 已知五·二班男生人数相当于女生人数的4/5。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五·二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5。(2)男生人数相当于全班人数的4/(5 4)=4/9;(3)女生人数相当于全班人数的5/(5 4)=5/9;(4)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5-4)/5=1/5;(5)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5-4)/4=1/4。 训练一、根据下面的已知条件,完成后面的填空题。  相似文献   

8.
在解答复杂的分数(含百分数、下同)应用题时,经常会遇到标准量不一致的情况。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标准量的“转化”训练,使他们能够找到一个解题所需要的标准量,以此与题中的已知条件相对应。如果说找准单位“1”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那么进行单位“1”的转化则是解答复杂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了。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对学生进行训练的。 一、换一个量作标准且的练习 1.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甲数的。 2.男生比女生多25%,女生比男生少。3.女生比男生少20%,男生比…  相似文献   

9.
比与除法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比表示的是两种量的倍数关系,而除法是一种运算,但是比与除法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透彻理解比与除法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例如:某校五年级有450人,男生是女生的23,五年级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从题中知道,这道题的分率句是“男生是女生的23”,根据分率句列出的数量关系式是:女生人数×32=男生人数。想一想,求其中一个因数的23,该怎样做?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得出:男生人数÷女生人数=23。“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按照比的意义也可以说成“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因此,分率句“男生是女生的23”也…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材第43~44页例1,2)第1课时,新授课。 复习铺垫设计 1、用等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1)女生人数是男生的2/3, (2)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5。 2、列方程解下列文字题:  相似文献   

11.
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攻破这个难点呢?本人认为,在练习时,采取分层练习,各个击破的方法,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略举几例.一、条件形式的变换的专项练习1、甲数是乙数的1(1/4)倍,乙数是甲数的( )%.2.男生人数的3/4与女生人数的2/5相等.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 ).3、8本练习本的价钱和6支铅笔的价钱相同,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每支铅笔的()/().4、快车速度比慢车快20%,慢车速度比快车慢( )%.通过这组练习,使学生根据解题需要随机变换条件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有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从份数入手分析,还能找到最佳解法。例:六年一班上学期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8。本学期转入女生6人,这时女生占全班人数的49。上学期全班有学生多少人?眼一般解法演找不变量,转化单位“1”由于本学期转入女生6人,因而全班人数随之发生了变化,“38”和“49”的单位“1”不同,不能直接建立数量关系。但是,从题意中不难找出男生人数是个不变的量,因此应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由“上学期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8”知,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8÷(1-38)=35;又由“本学期女生占全班人数的49”知,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9÷(1-49)=4…  相似文献   

13.
问题:原有男女同学325人,新学年男生增加25人,女生减少5%,总人数增加16人,那么现有男同学多少人?这是一道求部分数的百分数(百分率)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总量、分量与分率之间的关系。先算出女生减少5%所对应女生减少人数是多少。关系:总量=分量÷对应分率可用逆推法(即分析法)这样思考:要知现有男生人数,应知原有男生人数。要知原有男生人数,应知原有女生人数。要知原有女生人数,应知女生减少5%所对应的女生减少人数。而女生减少人数正好等于新学年总增加人数16人比男生增加人数25人少去的人数(25-16)=9(人)。解题方法:先算女生减少人…  相似文献   

14.
较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历来是教学的重点,难就难在学生会将诸如"男生比女生多1/3"理解为"女生比男生少1/3"。对此,我曾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单项训练,让学生用关键句写关系式(男生比女生多1/3,数量关系式是:女生人数乘以(1+1/3)=男生人数),以求避免出现上述错误。然而错误还是难以避免,一旦给出完整的应用题,仍有相当部分学生会那样思考。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干扰,表现在:(1)"差比"对"倍比"的干扰。例如,"男生比女生多5人,就是女生比男生少5  相似文献   

15.
【题目】六年级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共46人,其中女生人数的4/5是男生人数的1(1/2)倍,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男、女生各多少人?[分析与解]题中有男、女生两种量,故需统一单位"1",若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那么男生人数相当于女生的4/5÷1(1/2)=8/15,与46人相对应的分率是1+(8/15),由此可求出单位"1"的量  相似文献   

16.
现行课本对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基本上是综合法。即在确定单位“1”后,先综合出题中另一个数量的对应分率,再将综合出的分率和已知数量综合,求得问题的解。这种解题思路大致可分为三步:(1)确定题中某一个数量为“1”;(2)求题中另一个数量相当于“1”的几分之几;(3)根据一个数乘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二单元把“比”编排在分数乘、除法之后,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之前,这为教师扩大比的应用范围、拓展分数应用题的解题策略,提供了可利用教学资源。本文就如何创造性地处理这部分教材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强化与充实比的有关知识在教学比的意义、比与除法的关系及比的基本性质后,教师可以着重充实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并组织学生做相应的练习:1.把含有“分率”的句式转化成两种数量之比。如:鸡的重量是鸭的23,可以转化为:鸡的重量∶鸭的重量=2∶3。人全题连总总个数1““工人又如:男生人数占全班的59,以转化为:男生人数:全班人…  相似文献   

18.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理解题目中关键句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找出看作单位“1”的量,然后根据一个数乘(除)以分数的意义来解答。所谓“一题多解”,就是对同一道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就是在学生掌握一般解法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运用假设或转化,转换单位“l”的量。这样做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解题思路,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学校课外兴趣小组有4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tr,女生有多少人?————””————““——~3’——~‘”“””如果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l”,列_、,。。,…  相似文献   

19.
有些应用题,一个量的变化能引起与其相关联的量的变化。在解答这类题时,如果能找出题中的"不变量",以此作为解题的突破口,就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例1.上学期参加数学小组的男生的人数占小组总人数的5/9,这学期有:21名女生加入数学小组后,男生的人数占小组总人数的2/5,求参加数学小组的男生一共有多少名?  相似文献   

20.
1.变换练习。主要有语言变换和图形变换两种。2.联想练习。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联想到“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几分之几?”等。通过这一联想,学生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个之几”的应用题有较深刻的认识。3.重点练习。教材中,大部分知识前后联系非常紧密,有很多新的知识可用旧知识来学习。练习设计时,教师抓住知识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作为重点让学生练习,可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4.对比练习。许多习题叙述、结构形式相似,学生由于概念不清而发生混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