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塔中南坡地区特别是穿过塔中南缘断裂带的二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和断裂平面组合,发现塔中南缘断裂带走向NWW-NW,倾向NE,是分割塔中隆起和塘古孜巴斯凹陷的边界断裂。古生代塔中南缘断裂带经历了4个关键构造变革期,即加里东早期,加里东中期Ⅰ幕,加里东中期Ⅲ幕及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塔中南缘断裂带表现为高角度的逆冲断裂,兼有走滑的性质,沿走向分为三段:西段,高角度逆冲构造,断层面陡直,在中晚奥陶世发生了断层的强烈反转;中段,相比倾角较缓,剖面上表现为具盖层滑脱性质的高角度断展褶皱,中晚奥陶世断层发生反转,断距明显增大;东段,相比中段、西段,在早中寒武世-早奥陶世,表现出了一定逆冲断层的性质,并在中晚奥陶世逆冲断距增大,体现了应力传递在塔中南缘不同部位的差异性。这些认识对于寻找塔中南坡地区优质碳酸盐岩储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卢城  李坤  赵渝 《内江科技》2010,31(11):126-126
玛扎塔格断裂经过多期演化:加里东早期正断裂,加里东中晚期反转为压扭性逆断层,在喜山晚期又发生大规模逆冲。加里东早期正断裂往往下断入基底,向上断穿寒武系和早奥陶统进入其上的地层,而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和早奥陶统是优良的烃源岩,这些早期正断层在形成及其后期的演化过程中,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尤其是这些断裂活动期间,是油气穿层运移的良好通道,在活动期间产生许多微破裂面,且有很好的连通性和开启性。  相似文献   

3.
张昊  桑林翔  王丽滢 《内江科技》2013,34(5):84+150
乌36井区区域构造处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西端乌尔禾断鼻构造中部。乌尔禾—风城大型背斜构造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乌夏断裂带西部,为北东向展布的大型背斜—断鼻构造。在构造轴部附近被近北东走向的逆断裂切割而形成一系列断鼻构造。  相似文献   

4.
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断层产状为断煤(煤层面与煤层)交线的产状,并不是断层的真实产状。根据断层走向的定义,即断层面与水面相交的线叫断层面走向线(图1中AOB),走向线两端的延伸方向就是断层的走向;走向线也就是断层面上任一高度的一条水平线。  相似文献   

5.
河道型水库蓄水诱发地震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二维弹性有限元模型,计算了河道型水库蓄水造成的地应力变化,进而计算了走向平行于水库长轴的不同倾角断层面上库仑应力变化,以此来评价水库蓄水对库区断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蓄水增加的压应力非常有限;如果背景应力场有利于正断层活动,蓄水可能会导致一定深度和倾角的断层更加危险;如果背景应力场有利于浅表的逆断层活动,蓄水会抑制不同倾角的逆断层活动.  相似文献   

6.
酒泉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呈北西西走向,西界止于阿尔金走滑断层,东至榆木山。综合地震、非地震及地面露头资料研究成果,酒泉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具有以下特征:是由多个逆冲推履带侧向叠置而成;每个逆冲推履带由于逆冲推覆位于量的差异产生横向调节断层;由于调节断层的分割,构造变形及结构东西方向具有分段的特征;构造变形强度总体表现为西强东弱。  相似文献   

7.
依据已有的地质钻探、水位动态、连通试验及突水信息等综合资料,针对杨山逆断层、小屯正断层、F4正断层、F5正断层、牛庄正断层、82F1正断层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查明了断层控制寒武系灰岩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为矿井采区划分和采面布置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矿井底板灰岩水害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山王集断层现今为一条发育在淮南煤田南侧推覆构造带上的正断层,是导致新庄孜矿发生突水的通道。本文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调研了山王集断层露头区与隐伏区构造地质特征,分析了矿井突水后水位及水质资料,结果发现:该断层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先于印支期受SN向挤压形成逆断层,后在燕山期受SN向拉张应力下发生反向活动,形成导水正断层带。经过生产实践证明,山王集断层后期拉张改造所形成张性断层带是新庄孜矿山A1煤层63301工作面开采时突水直接通道。  相似文献   

9.
于开平 《内江科技》2011,32(4):141+189-141,189
胜利油田桩海地区基底断裂十分复杂,本文从断层的走向、产状方面重点分析了区内的埕北断层、CB30断层、长堤断层和桩西北断层等四条主要断层。通过构造演化分析,认为该区构造特征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即在基底断裂控制的中、古生界半地堑的基础上发育了埕北、桩东等第三系的断陷,在下第三系披覆构造的背景上,上第三系继承性发育披覆构造。该区的构造格局主要受北东向和北西向展布的断层控制,加上次级断层的切割,形成众多的断鼻、断块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0.
沾化凹陷斜坡带成藏模式及滚动勘探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克  刘魁元  赵翠霞 《内江科技》2004,25(2):26-26,25
沾化凹陷斜坡带呈条带状或透镜体状沿水道方向展布的沙三段砂体被后期发育的一系列盆倾断层切割,形成“切香肠”式岩性油藏。通过应用相控储层预测方法、地震约束下的储层描述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沙三段储层预测难度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范庄银矿区的地质勘查工作,文章认为范庄一带的热液型矿床(点)与该区的伸展构造作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伸展构造的控矿机制主要有三种:拆离断层面型控矿、拆离断层下盘次级断裂控矿、熊耳群中的犁式正断层控矿。  相似文献   

12.
内部被多条断层切割的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建模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耀忠 《科技通报》2003,19(3):196-200
以内部被多条断层切割油藏的地质建模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析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开发地质研究工作的特点,提出根据地震、测井解释成果、地质小层对比结果的井点数据,应用先地层格架再断层模型的地层学建模方法开展地质建模研究.应用油藏顶底层面断层线的精确编辑实现油藏内部断层之间复杂的切割关系,形成油藏储层参数赖以分布的精确构造模型,解决了油藏内部被多条断层切割的复杂油藏构造建模研究过程中回避内部断层的缺陷;并且在模型建立后,为给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准确的数据场,实现了多条断层准确断开的网格模型.应用与该思路相适应的IRMS软件成功实现了营13馆陶组油藏精确构造模型的建立,成果在油藏模拟及开发方案的应用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一条龙地区断层性质与接触关系的实测与分析,得出了地层接触均为正断层接触的结论。同时通过将该处地层与周围地区中新元古界地层厚度进行对比得出了该处断层构造的主要特征即剥离断层使地层发生明显减薄。最后分析了正断层的形成与剥离断层致使地层减薄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4.
潘晓仁 《内江科技》2009,30(1):99-99
永安镇油田位于单断式箕状凹陷(东营凹陷)的陡坡断阶带,受3条大断层控制,永东位于永安镇油田东部,其构造格局主要受断层控制,即主要由一个地垒式隆起向三阶受近东西向延伸的南掉正断层断阶转化,断阶从北向南明显呈现为若干依此南掉的台阶,从南向北依次出现油藏,油气藏,气藏这样一个油气藏分布序列。  相似文献   

15.
刘军平 《内江科技》2012,(6):138-139
东辛地区构造是在背斜构造背景上被断裂切割而复杂化的构造。构造南、北两翼发育两组四条近东西向的二级断层,将其反向切割成中间陷落的“堑式”背斜,从而奠定了主要的构造轮廓。地堑内部又被一系列次一级断层复杂化,形成了由三个分支断槽系组成的三叉断槽系。而三叉断槽系是集断裂、地层、沉积、砂体、油气于一体的统一地质体。断槽内高部位的储层发育较差,但对油气分布来说又是向相对较高的位置聚集,这就确定了东辛地区沙三段的主要勘控方向是在构造位置相对较高的、储层较为发育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文章依托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哈达特岩金矿普查项目"以及在收集前人的各项成果的基础之上,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出露的地层为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岩性为一套巨厚的浅变质岩系,华力西晚期,蒙古洋自西向东闭合,自此,华北板块结束洋陆俯冲碰撞而转为陆陆碰撞(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形成大量以近东西向为主的逆断层、近南北向的正断层以及轴向近东西向的褶皱或复式褶皱为主的构造体系。变质作用以及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形成的变质热液、岩浆热液、构造热液等使得古老地层中的元素发生多次的分异富集,在成矿有利地段形成有工业价值的矿床。  相似文献   

17.
张炎忠 《内江科技》2014,(4):60-60,79
1区块油藏特征 乐安油田草13断块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草桥一纯化镇断鼻带东部,为南界被石村断层切割遮挡的继承性断鼻构造。沙四段地层倾角3°~4°,顶面埋深12s0~1360m。储层岩性以粉砂岩、粉细砂岩为主,夹层多.分选性差,  相似文献   

18.
在煤矿井下巷道掘进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过复杂地质构造,比如褶曲、断层等情况。本文介绍了煤巷施工过程中遇到逆断层,采用沿煤跟顶施工、放炮掘进、打管缝式锚杆超前控制、架棚支护等措施,安全通过逆断层的工程实例,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多年来的生产经验及孙疃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利用地震点、钻探取芯及物理测井曲线解释成果,对区内断层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总结出区内落差大于30米断层有28条,多为正断层,区内多为近似南北走向,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分别对杨柳界沟断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及分析,为矿井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在地质滑坡灾害的防治领域,需要对山层进行层面重构,分析山体的层面断层效应和数学模型,重构出地质层位曲面,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传统方法对地质山层的断层重构采用离散点Delaunay的三角网快速生成算法,在三角网扩展时对离散点断面约束曲面的重构效果不好。提出一种基于地质逆断层区域分支约束的地质山层断层面重构方法,进行断层效应分析。分析了地质滑坡灾害的山体地质层的构造和断层层面重构方法,进行山体断层的内部结构参数体系分析和物理构造,然后采用层位插值和矢量裁剪方法进行地质山体滑坡的山层断层三维建模,采用地质逆断层区域分支约束方法,得到断层区域层位面的位置和空间预测值。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方法能有效准确反映地质层的边界信息,断层复杂地质构造得到准确的拟合,通过精确地拟合出断层面的种子点和空间发展趋势,能有效实现对地质滑坡灾害的预测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