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除这两天外,极地都有极昼或极夜现象出现,且出现极昼或极夜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在不同地点、不同季节,太阳视运动的情况也不同。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是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当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是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那么极昼地区的太阳周日视运动是怎样的呢?下面分三种情况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2.
南北两极每年都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但北极极昼日数比南极多7天多,极夜日数差则相反。为什么两极的极昼、极夜日数会不同呢?我们知道,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春分点和秋分点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晨昏线通过两极,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此时两极均无极昼、极夜现象。自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夏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晨昏线与南北两极不相交,南北两极分别出现极夜、极昼现象。而自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北两极又分别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如果公转轨道是个正圆,地球的形状为正球体,那么,南北两极的极昼…  相似文献   

3.
太阳视运动规律分极昼地区和非极昼极夜地区进行分析:极昼地区太阳在天空中运行的轨迹是一个倾斜的圆;极夜没有太阳视运动;非极昼极夜地区抓住三个特殊位置:日出、日落、正午时太阳所处方位,然后这三点相连就构成了太阳视运动路线。  相似文献   

4.
季节物象值北半球夏季值北半球冬季日出日落的时间日出时间早于6时,日落时间晚于18时,白昼长于12小时,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日出时间晚于6时,日落时间早于18时,白昼短于12小时,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日出日落的方位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太下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海洋和陆地气温差异北半球同一纬度,海洋上的气温低于陆地,海洋上的等温线凸向低纬,陆地上的等温线凸向高纬;南半球同一纬度,海洋上的气温高于陆地,海洋上的等温线凸向高纬,陆地上的等温线凸向低纬。从全球范围看,北半球夏季时…  相似文献   

5.
北极探险     
渺无人烟的北极,一年只有极昼和极夜。极昼时,太阳永远挂在天边;极夜时,天空常闪现五彩缤纷的极光。这里坚实的冰盖下,蕴藏着地球上1/3的宝藏! 公元850年,诺曼人奥特尔首入白海,他虽只在莽莽  相似文献   

6.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当太阳直射点位置移位时,会产生哪些要素作关联的变化呢?我们可以从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中找到相关答案。从这简单的光照图(图1)中可以得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β)与晨昏线和经线夹角(α)以及AN两点的纬度差是相等的。可以想象,当β变化时会带动α与AN纬度差的变化。可见当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β)变大,伴随着晨昏线与经线夹角(α)也增大,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范围也在扩大;昼夜差值(ED)也在增大。反之亦然。从上面的…  相似文献   

7.
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数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用高中立体几何、三角函数知识去定量化分析高一地理课中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状况 ,从中我们不仅能感悟到数学的博大精深 ,也能精确认识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球体 ,太阳光线在任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在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中 ,由于黄赤交角为 2 3°2 6′,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周期移动 ,从而导致地球各地昼夜长短有规律的周期变化 .在冬至和夏至时 ,南北极圈内还发生极昼和极夜现象 .如下图所示 ,设A点纬度为 φ ,此时A点的太阳光线与赤道平面所成夹角 ,即A点的太阳高度角为H ,优弧BCD代表昼长 ,劣弧DA…  相似文献   

8.
以一年为周期,地球周而复始的变化叫周年变化,也叫季节变化。一、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两者的变化趋势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一般要注意三种不同区域的情况:(1)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其正午太阳高度与昼长时间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不一致。(2)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地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从太阳高度看,极昼是指一天中最小(0时整)太阳高度不小于0;极夜是指一天中最大(12时整)太阳高度不大于0。(3)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与昼长时间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二、气温的季节变化研究全球气温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9.
到了南极住哪儿 长途旅行都是会有时差的,何况北极极昼的时候南极可是极夜啊!北极熊虽然在极夜时不会像棕熊冬眠那样睡得不省"熊"事,但也会有一些昏昏欲睡的时期.因为它们既要降低代谢率熬过不利环境,也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应对极地多变的天气和其他生存挑战呢.极昼极夜突然转换显然很难适应的,建议北极熊在南极的生活从夏天开始,这个季节南极有许多动物,突然又进入白天的它们至少不会挨饿.  相似文献   

10.
一、两切点之外地区(极昼出现地区)的视太阳运动 这里的两个切点指的是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之处.晨昏线与纬线只有在春秋分两天不相切,相切的纬线圈上为极昼或极夜.极夜地区太阳在地平圈以下,这里考虑极昼出现地区太阳周日运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英雄悲歌     
孙涵 《今日中学生》2024,(Z1):15-18
<正>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南极是个神秘的世界。它无比遥远,寒冷干燥是它的特色,冰天雪地是它的常态。夏季极昼,全天阳光普照,没有夜晚;冬季极夜,长夜难明,见不着太阳。那里绚丽多彩的极光犹如天空燃放的烟火,能在瞬间把宁静的夜空映得通明。尽管南极人迹罕至,却是别有洞天,敦实的企鹅扭着舞步,海里鱼豹兴浪,空中雁鸟翱翔。多彩的世界,迷人的景象,南极令无数探险家心驰神往。  相似文献   

12.
演示方法使用极昼极夜仪要特别注意: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无论运行到什么位置,地球的自转轴所指的方向都不可以改变,必须始终保持北极阳左方倾斜,南极向台方倾斜。  相似文献   

13.
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这种移动会导致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昼夜长短的状况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位置密切相关,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有一定的关联性。那么,这种关联性是否可以通过我们熟知的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图表示出来?通过查阅文献,笔者发现,目前研究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图的文章虽然不少,但是大多都集中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所造成的影响。其中包括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极夜的范围互求,南北极圈极昼极夜的变化趋势,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凹凸状况。[1]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的讨论也仅仅停留在文字分析方面。[2]关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问题有用数学分析和推导的,也有利用黄经推导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δ=arcsin(039.7775sinλ),λ是黄经度。并有分时间段利用日期推导太阳直射点纬度,如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这个时间段,δ=arcsin{0.39775×sin[×n]},n 为从春分日开始太阳运行的天数,n沂[0,186];在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到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这个时间段,δ=-arcsin[0.39775×sin(n-186)o],n为从春分日开始太阳运行的天数,n沂[186,276];在冬至日到次年春分日这个时间段,δ=-arcsin{0.39775×cos[×(n-276)]},n为从春分日开始太阳运行的天数,n沂[276,365]。[3]但对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图,至今未发现有人利用函数研究地球昼夜长短情况以及昼夜变化。本文拟对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图进行函数分析,从中找出其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地理教学中,众所周知,因为在春分、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所以各地白昼与黑夜的时间相等,都是12小时。而夏至时呢?因为太阳直射在北纬23.5°,所以北极圈以内为极昼(即白昼的时间为24小时),在赤道上白昼仍然为12小时,南极圈以内地区为极夜(即白昼的时间为零小时)。如果学生问:在夏至时北京40N的白昼的时间是多少?若太阳直射点在南纬15时,南京(32°N)的白昼时间又应怎样计算?现在我们根据太阳直射点A地的纬度α和B地的纬度β,来计算B地白昼长的时间。如图:  相似文献   

15.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是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为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极昼极夜的范围,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等一些重要气候类型的形成,都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密切相关。说它是难点,是因为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立体几何知识,很难建立起立体模  相似文献   

16.
南极和北极     
1南极和北极分别是地球的南北两端。在两极地区,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当南极出现极昼时,北极会出现极夜,而当北极全天白昼时,南极则整日黑暗。编辑洪静两极地区终年冰天雪地,气温极低。北极圈内有人长期居住,而南极是个无人长期居住的地方,那里的气温平均在零下56摄氏度,最低时甚至降到零下94.5摄氏度,因此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在那里建立了科学考察站。北极的气温虽然没有南极那么冷,风也没有南极那么大,但也是个冰雪世界。北极圈内居住着因纽特人,他们住在用冰块砌成的屋子里,虽然外面很冷,但里面却很暖和。雪撬是他们的交通工具,海兽和鱼类…  相似文献   

17.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说明器简介房县通省乡教育组丁徽先(442115)四季形成,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现象......都与太阳直射点南北多动有关。可是宇宙太大,小学生对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看不见摸不着,很难理解。为此设计并制造了这一种说明器。它能使学生直接...  相似文献   

18.
关于“‘极昼极夜’释疑”的置疑《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6年7-8期第62页有李春楼教师的文章“‘极昼极夜’释疑。”李老师在其文章中指出:北极极昼、极夜日数应与春秋二分日之间时间间隔吻合,极昼日数为186日,极夜日数为179日,而不是教科书上所说的,...  相似文献   

19.
极地地区由于有极昼极夜现象,在极昼期间太阳总在地平线上转圈,终日不落(如图1),即24小时之中每时每刻的太阳高度都是大于或等于0°。笔者在教学中探索总结出一个命题,学生通过学习,举一反三,可以解答许多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在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中讲到;北极的极昼持续日数为191天,极夜持续日数为174天。由此可见,北极的极昼时间明显比极夜时间长,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