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的阳光     
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爱的阳光     
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王鹂 《中学教学参考》2012,(31):128-128
一年多的新课改,让笔者感悟很多。走近新课程,感悟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但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大班额教学的现象,这使我们农村教师在课改实施中深感迷茫困惑、步履维艰,却仍在切切探索:大班额背景下如何实现小组合作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尊严。这是因为我们要培养的不仅仅是知识性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适应新时代竞争的人——心理上的强。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卢萍 《文教资料》2011,(1):106-107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新课程中,“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不仅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更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走近新课程,感悟新课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情绪情感体验,更关注每一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而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心理上的强者也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转变,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实现新课程这一理念的转变,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应建飞 《考试周刊》2014,(38):175-175
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可运用心理学教育方法和手段,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提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学生的道德生  相似文献   

9.
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如何实行有效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怎样形成学生良好心理素养,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班主任老师面前的一个个值得深思的课题。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更应该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实施的基础工程,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比过去更关注每一位学生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更关注其人格尊严和道德操守,更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语文学科独特的人文性、思想性特点和优势,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和开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11.
关注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得和能力提升,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还需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用赞赏去催绽学生的成长之花。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建构起来的教学模式,我们才称其为“新型教学模式”.“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相似文献   

13.
走近新课程,感悟新课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情绪情感体验,更关注每一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而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心理上的强者也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生动活泼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15.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改的基本取向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转型——从“关注学科”到“关注人”;从“关注知识”到“关注生命”;从“目中无人”到“以人为本”。这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也是新课改的着眼点和归宿。本文旨在通过“教育形状”的解读,进一步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生命整体性和主动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就是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见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对于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意识创设情境,利用生活事件、运用生活问题等去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进一步学会生活。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倡导教育要"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在"面向全体""面向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新理念下,每一位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后进生的成长,让他们与其他同学一样,充满自信,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19.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一新课改的基本取向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转型——从"关注学科"到"关注人";从"关注知识"到"关注生命";从"目中无人"到"以人为本"。这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也是新课改的着眼点和归宿。本文旨在通过"教育形状"的解读,进一步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生命整体性和主动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20.
关注学生的发展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意味着:一、关注每一位学生;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