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从“自然-社会-人”的内在联系中提出了自然解放、社会解放和人的解放的整体性解放思想,显示其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性逻辑。马克思、恩格斯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置于全面揭示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生态文明视为人类自觉地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所呈现出的文明状态。马克思、恩格斯将生态问题放到自然解放、人的解放与社会解放的视域中考察,揭示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导致生态文明系统失衡以致引发社会危机的根本原因,进而彰显出生态文明时代必定是人与自然和解、人与社会和解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人文关怀"是恩格斯自然观的价值维度,把人的解放与自然的解放统一起来是他的一贯主张。无论在青年时还是晚年时,恩格斯自然观中"人文关怀"的价值维度是一以贯之的。探究恩格斯自然观的价值维度,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多次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并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对我们在新世纪里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具有深远的意义。作为高教工作者,不仅要认真学习领会这一理论,而且应努力付诸实践。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马克思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所致力于研究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目地,就是为了寻求人类的全部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同社会发展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4.
吴鼎鼎 《文教资料》2009,(24):98-99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合理诠释了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之辩证关系,成为解决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的指南.其人本意蕴可通过生态自然观蕴含的物质本体自然观及实践人化自然观来解析.生态自然观本身贯穿了解释学的见地,从广义上说是一种解释学.通过"效果历史"、"视域融合"和"本体论"的解释学思想维度能够解读出生态自然观所蕴合的更深层次之人本意蕴,从而得出以人为本更需要从生态环境出发,不断完善人类自身意识,最终获得人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的利益.正是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人类社会的发展才呈现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研究,揭示了其所呈现的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相对立的二元结构,利益与法、国家的关系及人的解放问题,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利益思想,从而为马克思后期思想的转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为其科学唯物史观的形成标志.  相似文献   

6.
和谐作为哲学概念,是一个关系范畴。和谐社会是一个包含多方面关系和谐的社会状态。从人类本性上说,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马克思把人类千百年来所追求的“和谐社会”,提高到与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可分割的理论高度,从而在真正的意义上提出了“和谐社会”。总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其深层意蕴就在于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不同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以及人类从事物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方向、内容和规模对自然现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着重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历史背景、科学性及其重大意义,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科学自然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对科学技术哲学的重大贡献主要有自然观、科学认识论(方法论)和科学观三个层面。自然观方面,创立了辩证自然观并倡导了以自然科学为中介研究自然观的方法;科学认识论方面,强调了科学认识主体的历史主体性并注重丁认识论的哲学提升与具体科学史史料的有机融合;科学观方面,强调了科学研究的动态过程、自然科学家与哲学家联盟的意义以及科学对社会的双重效应。恩格斯的这些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对于当代具有极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拥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充分吸收了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的成果,让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得到科学层面的证实.他们在扬弃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基础上,揭示了不同物种在自然界中的辩证地位,为打破"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奠定了基础;并在"自然历史"的视角下接纳了生态学思想的萌芽,揭示了非人类中...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20,(1):65-70
社会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具有现实性、主体性和社会性。马克思曾鲜明地预见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并创造了一系列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以"现实的个人"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以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作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基础,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诉求——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本文在忠实原著文本的基础上,挖掘文本内涵,反本溯源,从主体、实践和价值三个维度出发梳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演进逻辑,以期为国家治理改革和社会实践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晚年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阐发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其内容包括对劳动在人与自然分化过程中的作用的详细考察、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精辟论述和对人与自然矛盾解决的途径的系统阐释。恩格斯的自然观对于我们揭示当代生态危机的实质、探寻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以及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极其深刻的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的基础上揭示了自然的涵义、特征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内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反而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的当代,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进行透彻阐释,对于构建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社会有深刻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卑贱与隐喻:生态批评视野下的电影《逃亡鳄鱼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逃亡鳄鱼岛》是澳大利亚近年来拍摄的比较成功的恐怖惊悚片。电影叙述了一场发生在人与鳄鱼之间的生死较量。在电影所散发的恐怖气氛之下,影片揭示了人类主宰和自然卑贱的自然观,同时对自然强大力量与作为自然物的鳄鱼进行了一系列隐喻,将入与自然的关系描述成一种必须进行生死决斗的对立关系,在深层次上展示出入类利益至上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质疑"马恩对立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理论界都有人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与恩格斯的哲学不仅是有差别的,而且是对立的,这种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张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统一,恩格斯则主张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二元对立;(2)在历史发展的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强调人的活动的重要性,恩格斯则片面强调遵循客观规律的重要性,是机械决定论.作者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为依据,从以上两个方面论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马恩对立论"是虚构的、不能成立的.文章还从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和详细阐发他们的理论的过程方面,论述了二人思想的基本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关于人是自然界的自我意识的观点作为人本生态观关于人类生态位的核心观念,不仅对于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大自然观至为重要,而且揭示了生态文明所瞩望的生态人格所应有的基本内涵。达到自然界的自我意识的生态人格,应该是列斐伏尔说的把主客体集于一身的"总体的人",是马斯洛说的超越型的人,还是马克思说的感性理性平衡发展互补共生的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的许多重要发现中,恩格斯特别强调两个伟大发现:第一个伟大发现是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第二个伟大发现是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两大发现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那么,这两大发现是如何做出的呢?笔者以为,这两大发现都与悖论问题密切相关,其中"人与环境"悖论的发现在唯物史观创立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哲学思维中,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论自然观颇具特色,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老子把“道”作为宇宙的根本,世界的本原。庄子进一步丰富了“道”的内涵,提出以无为本的宇宙本体论思想。近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使人们认识到人与大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这就是老庄思想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绿色发展理念有马克思主义的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思想来源。西方经济思想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从早期朴素自然观向资本主义时期个人主义的经济价值观的转变。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创立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认知是与马克思主义相通的人类智慧。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我国现阶段的国有企业理应、也必将成为引领全社会实现绿色发展的引擎。  相似文献   

19.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宏观和微观领域对物质运动的新发现,使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当初提出的物质观有了更新的认识,特别是由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恩格斯提出的无限自然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生物学、物理学和数学领域,也需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新的概括和总结,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观。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是以往一切时代所无法比拟的,现代科学技术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重大课题。钱学森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与技术观,站在战略科学家的高度提出:要把科学技术研究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来考察,研究和总结其运动变化的规律,首先就必须建立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研究“科学技术的分门别类,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科体系的发展,演变,新学科的成长和老学科的消亡或重新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