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兴 《收藏》2012,(9):60-65
宋金时期是婴戏图创作的高峰期,对当时的瓷器装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婴戏图不仅在瓷器绘画中十分流行,而且以卧婴为造型的瓷枕也盛行一时。  相似文献   

2.
黄巧好 《收藏》2018,(6):67-73
在种类繁多的陶瓷枕中,有一种陶瓷枕,以优美的造型、多样的装饰和美好的寓意而深受喜爱,这便是以如意为名、以如意头为枕面造型的如意形瓷枕。如意形枕,顾名思义是以如意为造型的瓷枕,是一种俯视枕面造型类似叶片或祥云纹、左右两侧有两到三处曲线对称、上有桃尖的瓷枕类型。如意形瓷枕始于唐末,兴盛于宋代,是瓷枕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造型艺术。由于瓷枕在明清时逐渐被其他材质的枕所代替,如意形瓷枕也由此式微。  相似文献   

3.
伍若毅 《收藏界》2012,(2):67-67
这是一对古人清凉之夏常用的瓷枕,自去年在一藏友家第一次看见便被其活灵活现的模样而吸引,心底不由生出丝丝怜爱之意,上个月终于以一件自己颇为喜欢的瓷器与藏友交换得来,心底甚是欢喜。这对孩儿瓷枕造型显得很可爱,枕做孩儿状,一男一女齐跪于地,以孩儿背作枕面。  相似文献   

4.
正婴戏图,即描绘孩童游戏的图案。自晚唐五代出现以来,婴戏图历经宋、元、明、清及至民国的长期发展,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传递着传统儒家哲学中多子多福的观念以及人们对子孙满堂美好生活的追求。晚唐及五代瓷器上的婴戏图,最早形成于晚唐五代时期。南方以湖南长沙窑青釉褐绿彩扛莲童子纹和越窑青瓷刻划划海水莲花婴戏图为代表。北  相似文献   

5.
王樱 《收藏》2018,(6):88-91
陕西省澄城县尧头窑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瓷窑遗址之一,自唐代创烧以来,窑火千年不息,沿用至今。尧头窑的产品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瓷枕的艺术水平又独具特色。尧头窑瓷枕造型林林总总,有长方形、兽形、人形等,以刻花、划花、印花、雕塑、彩绘为饰,题材丰富多彩,有些还配以诗词、民谣、俚语村言;用途上,除了实用卧枕,还有作为书写、医疗用的腕枕及脉枕。  相似文献   

6.
在明清瓷器纹饰中,婴戏图广为流行,画面也丰富多彩,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尤其是清代乾隆之后,婴戏图不仅人数众多,场面开阔,而且所表现的婴戏内容也大大地超过了前朝。还值得一提的是乾隆之后,开始出现身穿清朝服饰、头扎小辫的婴戏图纹。  相似文献   

7.
赵学锋 《收藏》2012,(3):50-51
2010年11月,磁州窑博物馆征集收藏了一方金代磁州窑三彩童子戏狮枕(如图),枕的造型很独特,为以往之少见:一只狮子侧卧在后,两个童子躬卧其前,一童子右侧卧,将狮子尾巴牵搂怀中,丰满的脸蛋上憋足劲力,又溢满微笑;另一个童子则左侧卧,肘支立,托住圆圆的脑袋,整个后脑壳  相似文献   

8.
赵学锋 《收藏》2012,(2):50-51
2010年11月,磁州窑博物馆征集收藏了一方金代磁州窑三彩童子戏狮枕(如图),枕的造型很独特,为以往之少见:一只狮子侧卧在后,两个童子躬卧其前,一童子右侧卧,将狮子尾巴牵搂怀中,丰满的脸蛋上憋足劲力,又溢满微笑;另一个童子则左侧卧,肘支立,托住圆圆的脑袋,  相似文献   

9.
李光辉 《收藏》2018,(6):61-66
瓷枕的造型与装饰不仅蕴含着实用、舒适等功能,而且融合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艺术乃至政治因素,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兽形枕及枕上的动物装饰题材为代表的动物枕更是充分反映出古代陶瓷枕制作者的洞察力和创造性。本文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文物为依托,探讨陶瓷枕中的兽形枕和动物题材纹饰的装饰内涵。  相似文献   

10.
正在瓷器上题写诗句与民谚为饰,开创于唐代长沙窑,自宋以降,至金元流行的瓷枕,更是把文字装饰表现得淋漓尽致。瓷枕平整的枕面非常适合书写绘画,大量的书法艺术便被用于瓷枕装饰,这些书于瓷枕上的诗词曲赋、民谣俚语,有的极富文人情怀,有的市井气息浓郁,真实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