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创作中审美超越的实现,其创作主体个人因素的作用十分重要;且有它足以体现主体个人能动性与创造性等本质力量的、自由自觉而又合乎规律的作用特征和运动程序;因而要正确把握和充分发挥其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2.
关于文学创作中心理定势与审美超越互动的问题,学术界尚缺少研究。本文认为:创作主体的生命驱力及在社会实践中完善起来的向往自由的创造天性,是其互动的直接的动力来源;创作主体综合多种自身因素的自足而开放的自我调节系统及其功能,是互动趋向平衡又打破平衡并产生正面效应的内控机制;创作主体艺术思维的综合作用和多层次运动,是互动的一个重要条件;创作主体的想象、灵感、无意识等心理因素的作用,是互动的具体动因。同时,心理定势与审美超越的互动无论是对创作主体自身建设、对创作的顺利完成,还是对文艺作品审美价值的提升均具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文学创作中心理定势的整体情状及其积极效应问题,我已在有关研究中作了较为深入系统的探索①,然而,心理定势作为创作主体心灵世界所长期积贮的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既具相对独立性,有自身的思维运行模型和心理作用范式,又与作为整体自我调控系统的作家艺术家内在的思维、情绪情感及心智结构等其它多种因素密相关联,因而也就总以个人因素的具体运作形式对创作发生微妙而不可忽视的影响③;同时这种影响并非线性一维的单向形式,而总呈多向二重甚或多重的复合运动情状,即具立体的多面影响效能。所以,在对文学创作中心理走势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4.
论北宋词的审美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词具有浓郁的审美悲剧意识,其生存样态包括词人的生命悲剧意识,词体的生存悲剧意识,词学主体的情感悲剧意识,产生这种审美悲剧意识,主要是时代悲剧心理,词体对悲情的宣泄功能,悲音为美的美学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作家感知论     
感知不仅是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作者创作能力的体现。本文着重论述感知的实践性、选择性、独创性与审美性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功能、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创作意识是促使创作能力转化为创作行为的意识。在文学创作活动中 ,没有创作意识 ,创作主体不可能运用创作能力 ,展开具体创作活动 ,文学作品也就不可能产生。作家的创作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至少包括三个基本方面 ,即创作动机、创作预期和创作潜反射心态。在每一种因素中又充满着十分丰富的生活、审美以及创作观念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学创作既有文学创作的共性,也有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儿童文学创作的共性是,它和成人文学创作一样,也是主体和对象的和谐统一、生命融合。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是由儿童文学的作者和读者的不一致性(主要是读者的特殊性)决定的,儿童文学是成人写给儿童看的文学,读者(儿童)的心理特征、接受程度和审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创作主体的二重性、创作对象的限定性、文学形象的特殊性、创作风格的空灵性、语言表达的浅近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文学创作的“品牌性”与生俱来。在经过了从“作者、作品、读者”到“创作主体、文本、接受主体”再到“生产者、产品、消费者”这样一个在当下可以发生种种价值流动与固化的关系中,品牌、品牌化之于“文学创作、文化作品、文化产品”就有了一个整体性的、自然的也是必然的价值构建。文化市场识别、精神审美价值增减“器”、创作个体或群体差异化审美形成战略、文化产品经济利益诉求工具、创作主体“群体性”共振效应、主体价值延伸与边际效益、创作后发展驱动力等等,能够形成一个关于文学创作品牌的有着相对独立无形资产的“价值认知体”。尽管在文学创作的完形过程中,必然要审视、追踪其品牌价值实现的实际结果及其所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是,文学创作品牌构建的价值作用,在文学的当下生存与未来发展上将会愈来愈明显、愈来愈重要和愈来愈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9.
赵树理小说当年取得的辉煌与今日小说阅读的尴尬的巨大反差,引导我们从作家创作主体本身出发,包括创作主体的心理动机、审美价值取向以及写作观念和模式等方面,探究其小说创作的得与失,探究其小说成功的因素以及留下的缺憾。  相似文献   

10.
作家的审美选择,受主体和客体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个人经历、心理素质在其审美选择中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庐隐的小说创作既纳社会人生于笔端,反映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又以明显的主体意识融入作品,描写了"五四"一代知识女性的苦闷、挣扎和追求以及她们在爱情婚姻上的种种烦恼与不幸。本文意在从庐隐的生命遭遇、生活经历来揭示其小说创作的悲剧艺术。  相似文献   

11.
一方面主要以诗歌创作和小说创作为视野,剖析了文学创作中的“心理距离”的运作机制,认为创作主体与现实主体、创作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对诗歌创作的情感和想象具有一定的内在调节作用,对小说创作的整体风格、叙事结构和语言风貌具有一定的潜在制约作用;另一方面又以“心理距离”为视角,观照中国当代诗歌小说创作史,揭示了当代诗歌创作主体对心理距离把握上的前后不同的特征,揭示了当代小说创作中的心理距离由小到大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2.
王微要求文学创作以抒写个性主体深切、真挚的情志意气为根本,倡导文词表达应怨思抑扬、情味隽永,崇尚文学情感的审美表达动人心魄。这一文学创作观念和审美旨趣体现的正是其所处元嘉时期重情兴抒发、重形式审美之文艺思想观念和创作风尚。然而,王微的文艺思想亦与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且日益盛行的极力于对外在景物作纤密描摹以求其"似",以及极尽辞采藻绘雕饰之能事以求其"新"、"奇"之审美价值取向和创作习气大相异趣。王微的这一创作观念、审美旨趣在其诗文创作及绘画艺术创作中均有鲜明的反映。本文对此进行了综合研究与考辨,并探讨了其与王微个性情志及现实生命遭际的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湘西苗族女作家龙宁英用文学创作的方式,借助事象、物象和人物形象以理解、记录、阐释与表达苗民族审美及文化信息,对包括民族文化在内的湘西区域文化进行理性反思,在细腻的笔触和浪漫的情怀中充满了强烈的历史理性和社会理性,其创作具有较为鲜明的审美人类学诗学特征。从审美和历史的双重视角审视龙宁英的文学创作,在肯定其文学创作的审美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文学创作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柳州师专学报》2022,(1):53-63
无论是书法创作,还是书法欣赏,其过程皆为审美体验活动,审美主体美感的产生即是书法意象画面的显现。从创作来看,受制于材料性能、空间环境以及表现能力、情绪变化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书家胸中之象亦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势赋形,势随情生,及至物化于纸上之时,文本所呈现之画面已非书家胸中之象。对欣赏而言,审美主体的审美感受受到人生阅历、文化素养、生命感悟、时空流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即使面对同样的文本画面,不同审美主体、不同时空,所显现的意象画面亦存在差异。同时,作为审美对象,不同的书法文本对审美主体的意象画面显现亦起引导、制约作用,故同样的审美主体面对不同的书法文本画面所显现的意象画面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文学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激发创作的原因和目的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论文从内、外因素两个层面对非裔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创作动因予以解读,以期说明她的创作动机与其作品存在状态之间的交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刘勰与亚里士多德对语言的理解大相径庭。亚里士多德认为语言是摹仿现实存在的工具,它的基本特征是明晰、适当和准确。因而,一切与文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修辞手法诸如隐喻等主要是修饰而已。刘勰则认为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它本身也是创作主体进行文学创作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学创作中思维的枢机,其本身的能指层面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且与创作主体的个性和生命力息息相关。因而,语言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主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海南的文学创作,应以建省办经济大特区为分界线。尽管建省以前也出现过游兵散勇式的创作队伍,但由于地理位置、文化背景、思维模式等因素的缘故;形成了作家创作意识的“闭塞性”,也正因为这种“孤岛意识”的潜在作用,始终没有出现一部具有海南特色,轰动文坛,震撼审美主体灵魂的力作,因此“文化沙漠”的思维定势便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了。然而,作为社会意识呈现的文学艺术,它的繁荣与发展,都离不开创作主体感知喧哗的现实生活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这种审美反弹的心理效应,恰恰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海南建省办经济大特区以后,其生活的辐射面奇妙多采,沉寂的大地接受着时代步伐的强烈敲击而日渐骚动与喧哗,人们的思维意识和审美趣味,正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趋向多元化。各种各样的人才纷纷涌进海南,尤其是许多内地作家带着新奇的心理感受和母体文化的烙印,汇集于海南这块热土,使海南本来的社会文化环境幽单一性的“独体”变成“多样性”的“复合体”,这些特有的文化因素,有力地推动着海南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发展,而散文的成绩尤为突出。本文将从海南新时期的散文创作中具有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入手,从整体上  相似文献   

18.
文学创作作为一种主体的建构性艺术活动,是一种心象性的活动,创作主体须具备各方面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要运用多元论观点审视文学现象,方能对文学进行全方位的理论探讨.周国清先生的文艺理论新著《定势与超越:文学创作主体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从创作主体的生成、自我提升、价值目标、品格、思维特质、心理定势及审美超越的互动等诸方面,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角度切入,一层层剥离出文学创作的实质,对于文学创作及文学理论建设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畅销书现象是大众传媒文化与工具功能作用下的产物,从畅销书现象以及相关数据入手,以创作主体为主要考察对象,通过对现有畅销书排行榜榜单数据的归纳,分析青春校园类、传统作家作品类创作,可以看到现代传媒手段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对创作主体和接收主体所具有的倾向性的引导和暗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顾晓红 《现代语文》2007,(12):58-59
十七年文学创作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但创作成果不甚理想。本文从创作主体即作家的因素分析入手,重点分析作家的文化水平、创作态度及创作心态对其创作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由于创作主体的失落,使十七年的文学创作缺少了文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