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于2011年出版,揭开了敦煌石窟研究的新篇章。书中敦煌早期三窟——莫高窟第268、272、275窟,是学界公认敦煌现存最早的石窟寺遗迹。"敦煌地接西域",西北印度和中亚的弥勒信仰在三窟得到纯粹而完备的图像学表现。三窟的具体年代迄无定论,不同的意见及窟内复杂情况须深入探讨。早期三窟美术品的制作技法值得注意。敦煌早期壁画至少在绘制开始的步骤,应该是使用了湿壁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第275窟可以置于莫高窟自身、吐鲁番——河西早期石窟两个序列中进行比附.比附状况显示,第275窟与吐鲁番——河西十六国晚期石窟面貌差异大,与莫高窟北魏洞窟联系紧密,第275窟年代为北魏早期较为合理.这一年代推断与北魏攻占河西后敦煌独盛、余地皆衰的历史背景吻合.  相似文献   

3.
莫高窟早期三窟属于敦煌石窟保存有壁画和彩塑的最早期洞窟,包括第275、272和268等窟。在文献调查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无损多光谱分析技术和介入性的剖面分析与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这些洞窟的壁画和彩塑制作材料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天宫伎乐的由来及其内容天宫伎乐是佛教艺术的产物,是指壁画中天宫圆券门内奏乐歌舞的天人。敦煌莫高窟早期的每个洞窟中几乎都有这个题材,最早出现在北凉时期第272窟窟顶叠涩式藻井的四周。敦煌艺术是佛教艺术,题材内容多以佛教经典为依据。各时代流行的经典和教派不同、洞窟的题材内容、性质、形制也随之改变。早期洞窟的性质与禅修观佛有关,从现  相似文献   

5.
敦煌文书是中国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发现的4~11世纪的纸质写本和印本文献,1900年道士王元箓发现于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又称敦煌遗书。20世纪之初,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使它成为世界的焦点,被世人所瞩目。藏经洞即今敦煌莫高窟第17号窟。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距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的宕泉(今名大泉)西侧的鸣沙山崖壁上。莫高窟现存大大小小的洞窟有700多个。在这些洞窟中,最早的有公元4世纪前  相似文献   

6.
《腊八燃灯分配窟龛名数》卷提供了敦煌一些窟名和大中祥符年间的窟龛数,根据这一文卷还可以了解其他一些窟名和年代,现在补述如下: 阴法律分配到的第二层是敦煌早期窟开凿的地段。乐僔开创的一龛已无遗迹可寻。268窟、272窟、275窟是目前大多数人公认的十六国时期的洞窟,但属于西凉或北凉,则意见不完全相同。从窟中仿中原木构的图象,以及造像和张掖、酒泉、高昌等地北凉作品不同来看,似是西凉窟。莫高窟出土有西凉经卷,却不见北凉文书。这也从侧面证实  相似文献   

7.
莫高窟第361窟建于吐蕃统治敦煌晚期,是中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洞窟之一。此窟位于莫高窟三层楼以北,其所处的莫高窟南区北端崖面是中唐洞窟密教内容较为丰富成熟的一区。以莫高窟第361窟为研究中心,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讨论莫高窟第361窟与第359、360窟及周边其他中唐洞窟的关系,进而认为南区北端洞窟群是莫高窟中唐晚期最为重要的从事密教活动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造像比例、塑像制作、形象特征、衣冠服饰等方面,探讨莫高窟早期三窟的佛教造像,推测早期三窟佛教造像是根据一定样本进行制作的,样本来自中原,或从西域传入.进一步论证三窟为同期开凿,是莫高窟现存最早的一组洞窟.  相似文献   

9.
《敦煌石窟论稿》,贺世哲著,敦煌研究院编“敦煌研究文集”系列之一。本书收集了作者历年来从事敦煌石窟研究的主要文章共计20篇。主要包括有敦煌莫高窟石窟与禅观,敦煌莫高窟隋代石窟与双弘定慧,对莫高窟第285窟系列研究,对敦煌壁画中的法华经变、维摩诘经变、涅槃经变研究,对莫高窟第254窟难陀出家图、第290窟佛传画、第420窟窟顶部分壁画等的研究,也有关于十六国北朝石窟千佛图像、三世佛与三佛造像、十方佛造像,以及莫高窟释迦、弥勒、阿弥陀的三佛造像等研究,另包括从供养人题记看莫高窟部分洞窟的营建年代等论文。书后附有“贺世哲论…  相似文献   

10.
莫高窟第156窟是敦煌石窟代表窟之一,是归义军首任节度使张议潮的功德窟,是吐蕃之后莫高窟洞窟营建新的里程碑式洞窟,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其营建年代和洞窟功德主,根据窟内供养人题记和《莫高窟记》,学界有不同观点,传统认为洞窟建于大中五年至咸通六年,其中前室和甬道是由张淮深续修完成。也有大中十二年完成说。经仔细梳理归义军相关史实,重新省思题记题写的习惯,可以肯定张淮深没有参与该窟的营建工程,实由张议潮主持下完成,时间当在大中五年至大中十年间。  相似文献   

11.
西夏人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51页上的插图——"西夏人",是根据甘肃安西榆林窟第二窟段壁画西夏供养人武官和武官命妇像临摩的.微长而圆胖的脸形,高高的鼻子,修长的体态,窄袖紧身的服饰,不但描绘了西夏人的真实面貌,而且也反映了他们那时的风俗习惯和冠服制度.现在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还保存着一些西夏时期修建的洞窟.在这样洞窟中有很多壁画和题记,是我们研究西夏经济文化的珍贵资料.榆林窟又名"万佛峡",它与敦煌莫高窟同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石窟之一.榆林窟在甘肃省西部安西县西南150里的山谷中,洞窟开凿在山谷的两岸,因无文献可考,根据洞窟形制推测,其开凿年代可能在隋、唐及其以后.现存比较完整的洞窟,经敦煌文物研究所整理编号,东岩30窟,西岩11窟.两岩相距约百余公尺,从现存题记和壁画风格  相似文献   

12.
我们伟大祖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敦煌艺术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敦煌艺术是指以莫高窟为代表的一组古代石窟艺术遗迹。莫高窟也叫“千佛洞”,在甘肃省敦煌县城东南50里的鸣沙山与三危山之间的荒漠戈壁中。那里有一道深广的河床,河床东岸是起伏不平的砂丘,西岸是陡立如削的崖壁,莫高窟就开凿在西岸崖壁上。莫高窟全长1618公尺(约三里),分为南北二段,有壁画和塑像遗存的洞窟,绝大部分集中在南段,占据了近1000公尺的崖面。洞窟的布列很象蜂房,密集而错落有致。在它全盛时代,窟室曾多达千余,窟外并有木构的廊道相连,非常壮观。由于千百年来风日侵蚀、岩石坍塌、流沙掩埋和人为的损坏,洞窟数量已大大减少,木构廊道更荡然无存(只留下五座唐、宋时代的窟檐,已成为我国木构古建筑的环宝)。据敦煌文物研究所1957年统计,现存洞窟数为480个,包括北魏23窟、隋95窟、唐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初唐前期(唐前期第1期洞窟)至盛唐后期(唐前期第4期第2类洞窟)的代表性洞窟为例,分析了敦煌莫高窟初唐(唐前期第1期洞窟和第2期洞窟)和盛唐(唐前期第3期洞窟和第4期洞窟)诸窟造像各自的形式特点。敦煌莫高窟第220窟之后制作的造像存在着3个顶点:一个是以第328窟为代表的第2期诸窟末期,一个是以第66窟为代表的第3期,还有一个是以第45窟为代表的第4期。可知敦煌莫高窟唐前期造像不断地受到中原(长安)新的流行样式、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敦煌莫高窟第303、304、305窟是一组有明确年代题记、开凿于隋代开皇初年的洞窟。通过对这三个洞窟现存百余身不同身份地位男女供养人的服饰进行辨识和分析,将其与同时期不同地域服饰资料进行比对,再与史料文献相互印证,可知敦煌地区隋代初年男女性服饰的具体形制、穿搭方式和穿用礼仪以及与前朝后代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5.
吐峪沟石窟,古代称作了谷寺,位于新疆鄯善县火焰山脉吐峪沟悬崖上,西至吐鲁番县城60公里,距著名的高昌故城15公里。吐峪沟现已编号的洞窟46个。第44窟位于沟谷东岸南端较高处。窟的平面近方形,南北3.6米,东西3.7米,窟高约3米,窟门朝西,门高约2.5米,宽1.2米,门道长1.2米,也是方形。吐峪沟第44窟与敦煌莫高窟北凉时期的第268、272和275窟,尤其是后两窟,无论是  相似文献   

16.
西夏时期的敦煌石窟研究,是近年敦煌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敦煌西夏时期洞窟的分期,虽几经修订,仍是学者们争议较大的热点问题.关于敦煌西夏前期的莫高窟,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绿壁画和回鹘窟的时代归属以及莫高窟西夏前期标准窟的确定.本文在对洞窟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传世史料与前辈研究成果,对莫高窟与西夏前期营建有关的洞窟进行全面梳理,再次对其中所涉及的断代问题进行讨论.最终认定,绿壁画洞窟主要属于北宋曹氏归义军后期和沙州回鹘时期的重修,沙州回鹘洞窟基本上可视作北宋曹氏营建的余绪,西夏前期实际上在莫高窟只进行了极少的补修重绘,以莫高窟第340窟、第395窟和第206窟为代表.  相似文献   

17.
莫高窟275窟是现存最早的洞窟之一。前人已对该窟北壁的故事画内容作了考证,确定自西而东至少绘了五幅本生故事画,即:毗楞竭梨王本生、虔阇尼婆梨王本生、尸毗王本生,月光王施头本生,快目王施眼本生,基本上认为这些画依据了四部佛经,即《贤愚经》、《六度集经》、《大智度论》和《菩萨本行经》。  相似文献   

18.
对现藏于俄罗斯艾尔米塔开博物馆的莫高窟第321窟的两尊动物原塑塑像以及该窟现存塑像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认为这两尊原塑动物塑像是祥瑞白狼,进入莫高窟的洞窟中与敦煌阴氏家族的阴守忠有关。莫高窟其他洞窟中与之类似的塑像均是以瑞兽的形式仿照此窟白狼而塑造,起着护法神兽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河西早期石窟中,武威天梯山之外的石窟年代都有分歧。经过辨证,酒泉文殊山石窟前山千佛洞、张掖马蹄寺石窟千佛洞第1窟和第4窟、金塔寺石窟东西窟的年代,与武威天梯山石窟第1、4窟相近,上限都可到十六国晚期,下限难以进入北魏;敦煌莫高窟第275窟年代难以上升到十六国晚期,而应开凿于北魏早期。  相似文献   

20.
敦煌莫高窟作为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佛教石窟寺,莫高窟所在的崖面成为中古历史的文化“景观”,也是敦煌历史特有的宗教、文化与艺术“空间”。如何面对像蜂巢一样的洞窟“空间”组合关系,其实关系到敦煌石窟营建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洞窟组合在崖面“空间”上的关联,以及洞窟组合所展示出来的“历史物质性”,是我们今天阅读和理解庞大的莫高窟洞窟群时所面临的有趣课题之一。而莫高窟第156、158、159、161窟所在较为独立的崖面区段,以及这一组洞窟在组合关系上的“历史物质性”,或许是我们理解这一问题一个难得的入口和线索。加上第156窟作为归义军首任节度使张议潮的功德窟,结合其他三窟窟主的推论和洞窟营建特殊的历史背景,似乎可以看到在莫高窟营建史上一组特有的“政治联盟窟”,进而形成莫高窟崖面上的“张议潮政治联盟窟”。本着这样的思路,回过头来再看第156窟的营建史,实有新的发现或启示,第156窟最初的营建可以早到归义军之前的吐蕃时期,最可能的时间是《大蕃沙州敦煌郡摄节度功德颂》所记张议潮赶走吐蕃统治者,在沙州自任节度使摄州事的大中二年到大中五年,因此洞窟的崖面选址充分地考虑了和张议潮一道起事的政治盟友安景旻、阎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