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意见”是国务院 2 0 0 0年 8月 2 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新增的一个文种。其实 ,早在 1996年 5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已正式列入这个文种。随着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施行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逐步推进 ,“意见”已成为党政机关的重要公文种类。在实际工作中 ,“意见”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一、“意见”的适用范围和特点《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七条第四款、《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九条第十一款明确规定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2.
1993年1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修订并再次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办发〔1993〕81号,以下称《办法》)。这是建国以来,我国对行政机关的公文处理所作的第五次规定;是规范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重要行政规章。它集中地反映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机关改革和公文改革的最新成果,适应了新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同时,为公文处理的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石。《办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本办法自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起施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公文处理的规定,凡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这为行政公文的写作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笔者认为,要遵循公文写作的新规定,先必须了解修订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20 0 0年 8月 2 4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 ,新《办法》同 1993年 11月2 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旧《办法》)相比 ,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由原来的7章 45条增加到 9章 5 7条。把旧《办法》中的公文处理和立卷归档、销毁二章分为发文处理、收文处理、公文管理三章。新《办法》增加了许多条款 ,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时代性、国际化的要求 ,可以说是公文改革的重大举措。新《办法》第二章“公文种类”同旧《办法》第二章“公文种类”相比 ,变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相似文献   

4.
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以国发[2000]23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通知》,通知指出:“现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1993年1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旧《办法》’)同时废止”。下面,笔者结合新、旧《办法》的对照学习,谈些肤浅的认识,以便把新《办法》的学习、贯彻推向深入。一、新《办法》吸取了已有公文法规的成功经验,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为不断推进我国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更好  相似文献   

5.
浅论公文语言的简明性陈利加《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明确规定,草拟公文应该做到“情况确实,观点明确”,“文字精练”,“篇幅力求简短”。语言简明是公文的一个基本要求。作为公文载体的语言,其运用不仅受到语法规则、规范的限制,同时也受到写作主体、写作客体...  相似文献   

6.
公文特别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用词用字要准确、规范。然而由于客观事物具有的模糊性,作为表现事物性质特征、现状和思维逻辑的物质外壳——词语,就有了准确与模糊之分。事实上,不仅是公文,一切言语交际都离不开模糊语  相似文献   

7.
公文的标题是公文内容的高度集中和综合概括,对读者的阅读起着提示和引导的作用。俗话说,文好题一半.公文标题更是如此。本文试就公文标题的构成、变化、表示方法、排行、写作要求等问题作一些介绍。一、标题的构成《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一九八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发布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修订)第十条六款中规定:“公文的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标明发文机关,井准确标明公文种类。”按此要求可知,完整的公文标题该是由发文机关,事由(摘由)和文种三部分组成。例一:国务院关于清理…  相似文献   

8.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如何划分细类谭海生国务院办公厅1993年10月21日发布了经过修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国家行政机关主要公文确定为12类13种,并明确规定了各类公文的适用范围。《办法》只是对公文作了大类划分。由于具体适...  相似文献   

9.
一、应用文语言的特点和功能 1.应用文语言权威性的功能 应用文语言权威性的功能,体现在现代公文的行文当中,主要是要注意庄重.凡属公文,必定涉及方针政策,公文话语就是方针政策具体化的书面表达形式.凡属公文,都代表一级机关或组织说话,有着法定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一些法规性公文,一经发布,就成为各项工作乃至个人行为的规范和准绳,有关人员必须遵守实施.一些下行文,虽没有法规性质,但下级机关必须严格遵守实施;虽没有法规和准绳,但下级机关也必须坚决执行,如有违反,将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或法律制裁.  相似文献   

10.
《秘书》1993年第10期,梁月宏同志在《浅谈“意见”文种的应用》一文中说“某种公文能否独立地作为一类文种使用”,应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必要性”“唯一性”和”“可行性”.梁文在谈必要性时,与请示做了比较.认为请示的内容只涉及本单位的某个问题,而意见则是关系全局性的工作.大家知道,《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规定“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用‘请示’”,并未对”“请示”的内容作什么限制,梁文对请示与意见的区分实无必要.  相似文献   

11.
清刘熙载曾说:“文学皆知炼句炼字,然而单炼字句则易,对篇章而炼字句则难,字句能与篇章映照,始为文中藏眼,不然,乃修养家所谓瞎炼也。”(《艺概·经义概》)这段话概括了一条锤炼语言的原则:遣词造句必须着眼于全文主旨,服从全篇构思,“能与篇章映照”,切不可孤立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文言词语时,不仅要做到“词不离句”,而且还须把有关词语放到整篇文章中去考察、分析,做到字从文意,“映照”篇章,这就是“词不离篇,据篇解词”法。这里的“篇”主要指下列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在实际应用中,“公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探讨的公文是指行政公文,即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1993年11月修订版,以下简称《公文处理办法》)中所规定的12类13个文种。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实际工作中公文的写作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谈行政公文处理的“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行政公文处理的“三化”古岭新傅广宇从1981年2月到1993年11月的13年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了3个行政公文处理办法,即1981年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87年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1993年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  相似文献   

14.
高校公文是高等学校在公务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文字材料。公文作为高校的“喉舌”和“窗口”,其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高校的形象,也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尺度。其中处理是确保公文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自《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试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及《国家机关公文格式》、《发文稿纸标准》颁布后,高校的公文处理逐步走向规范化。高校的文秘工作人员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在公文处理的具体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失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公文文种使用不规范。按照《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试行)》,  相似文献   

15.
公文语言是公务实践的理性反映和语言概括。由于它长期根植于社会生活的土壤 ,应用于公务活动领域 ,故在词汇方面有一些自身的特点。1、单义性。一般是一个概念只有一个词语形式 ,一个词语形式仅表示一个概念。如“命令”、“纪要”、“施行”等。这些单义词语 ,是公文术语的构成要件之一 ,它有利于准确地理解和运用 ,不易造成歧义。公文词语的单义性特点 ,公文语言表达准确性的基础。2、专业性。工作的专业性必然与语言的专业性相同步 ,这种特征表现在词语的适用范围和术语程度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依存 ,互为条件。一般地说 ,词语适用范围愈…  相似文献   

16.
词汇是语言诸要素中最关键的因素。词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密,因而变化也最快、最显著,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语言运用中,正确地选择词语是很重要的一环。 历年的高考,都十分注意对考生的词汇积累和使用的考查。在1994年新修订的高考大纲《语文科说明》总共31个条目中,涉及到词语运用的竟达16条之多。其中,“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音、义,能正确使用词语”、“能够辨析不通顺的句子,并加以改正”、“能够做到语言规范:清晰、连贯”、“能够根据表达的方式、场合、对象、目的的差异,做到语言得体”、“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能够把握文中关键的语句”、“语言规范、连贯、得体”等几项,对考生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并且贯穿于整个考查系统(包括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三大  相似文献   

17.
谈如何强化应用文语言的表意功能山东财政学院张小乐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指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这说明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语音风格。因此,我们在写作时,不仅要遵循语音、词汇、语法的一般规范,而且要适应特定语言环境的要求,使语言呈...  相似文献   

18.
简论公文种类的选择马国竞1993年11月28日修订,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把现行公文定为12类13种:命令(令);议案;决定;指示;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这里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标注语料库选取语料,对指令性公文与知照性公文的词汇特征进行定量统计与分析,发现在词长分布方面,两类公文的词长分布不均匀,其中双音节词比例最高;在词类选择方面,名词和动词在实词中所占比例较高,助词和介词在虚词中所占比例较高;在词语运用方面,恰当地使用成语、习用语、文言词语、缩略语等词语使得公文的语言简明、准确。  相似文献   

20.
“诉讼”一词,专指“按照民事诉讼程序向法院对一定的人提出权益主张,并要法院予以解决和保护的请求。”(《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诉讼”条。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法学辞典》对“诉讼”的解释,与此意思相同)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仲裁条例》第七条规定:“当事人、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1至2人代为诉讼。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仲裁机关提交授权委托书”。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毕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