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伟 《新闻传播》2005,(9):64-64
目前电视业制播分离体制正在启动。所谓制播分离制,是指在电视节目的生产、流通与播出的过程中,节目的生产制作与节目的播出分别由不同的单位负责的管理制度。在我国电视业原有的体制下,节目的制作和播出都是由各级电视台负责,他们既是节目的生产者,也是播出者。这样的体制成为制播合一制。而在制播分离的体制下,电视台不再负责一般节目的制作,而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节目的编排和播出上。  相似文献   

2.
由制播分离引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制播分离,是相对于制播合一而言的,通俗地说,即指实行适度的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相分离,除了新闻、社教等发挥导向作用的节目由电视台自己制作外,其他一般电视节目则放手由社会力量制作,电视台负责对节目进行规划、评估、审核、收购和播出。二者各司其职,共同有效地完成电视节目的生产和播出程序。而如果把传输网络看作是电视节目得以播出的设备硬件,把电视台看作是电视节目的制作机构的话,那么现时广电业正着手进行的网台分离可看作是广义范畴的制播分离。  相似文献   

3.
制播分离是针对电视台内部节目的采、编、播而言的,指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而自己则负责对节目进行规划、评估、审核、收购和播出.①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有效利用制播分离模式来制作高水平的节目?  相似文献   

4.
章姝晋 《报刊之友》2011,(6):114-115
制播分离这个概念是一个老话题,最早源自于英国。由于它有助于促进电视媒体的市场化和节目生产的专业化,在世界各国迅速推广并成为一种潮流。制播分离的含义在学术界基本已经达成一致,即电台和电视台只需要制作新闻类节目和时政类节目,将其他类节目的制作交给不同的制作公司制作。电台和电视台只需要负责节目的审查、编排和播出即可。  相似文献   

5.
章姝晋 《今传媒》2011,(6):114-115
制播分离这个概念是一个老话题,最早源自于英国。由于它有助于促进电视媒体的市场化和节目生产的专业化,在世界各国迅速推广并成为一种潮流。制播分离的含义在学术界基本已经达成一致,即电台和电视台只需要制作新闻类节目和时政类节目,将其他类节目的制作交给不同的制作公司制作。电台和电视台只需要负责节目的审查、编排和播出即可。  相似文献   

6.
肖叶飞  栾颖 《传媒》2010,(5):51-53
正根据电视节目的制作主体和播出主体之间的关系,电视制播模式可分为制播分离和制播合一两种类型。其中制播分离包括内部分离和外部分离,内部分离指播出机构把电视节目委托给隶属于自己的节目制作公司制  相似文献   

7.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电视台实行的节目运作体制一直是制播合一,即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主要依靠电视台自己采编,这一格局在中央台和省级台尤为突出。而制播分离,就是把节目制作功能从电视台基本剥离出来,改由社会专业电视制作公司完成,电视台只负责电视节目的设置、收购、审查与播出。近年来,关于加快电视产业化进程的呼  相似文献   

8.
周鸿铎 《视听界》2010,(1):34-35
制播分离的原义是“委托制作”,即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我国电视行业“制播分离”概念早在1996年就已提出,但十多年来,往往流于形式,搞了许多假制播分离。许多电视人不了解什么是制播分离,将之理解为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和电视节目播出机构相剥离,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好声音》可以说是近两年中国电视节目的一个亮点,无论从投入,还是制作,都可以说是"又叫好又卖座",但是这档在浙江卫视播出的节目并不是浙江卫视自产自销的节目,它的幕后制作团队是在隶属于星空卫视的上海"灿星制作",也就是《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和播出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机构,不少业界人士把《中国好声音》誉为"一档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离的节目。一、我国电视节目从制播合一到制播分离电视台的核心业务是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制播分离实质上就是一种社会专业分工,是规模经济的产物,是信息化社会中资金集约、技术集约和人才  相似文献   

10.
<正>近两年来,充分市场化的制播分离模式逐渐流行,其特点是由播出方与投资方签定合同,规定双方对于节目收益的分成,然后由投资方负责组织节目生产的整个流程。市场化的制播分离模式特点浙江卫视和灿星制作在制作《中国好声音》时的约定,把这种模式发挥到了极致。在确定了《中国好声音》的节目方案以后,浙江卫视和灿星制作签定了一份后来被称为"对赌协议"的合同,规定,如果节目收视率低于2%,前期的巨额制作费将由灿星制作承担,  相似文献   

11.
随着拍摄工具的普及,用于媒体播出的视频产品已出现多元化的制播分离现象,并向各个领域延伸。本文认为,制播分离的趋势首先是由于互联网为视频产品的传播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其次是民营影视公司的崛起打破了专业电视媒体对视频产品制作的垄断;再次是成本考虑使电视媒体在节目制作时纷纷借助社会力量。视频产品的制播分离,既能够促使播出平台节目来源的多样化,也有利于通过竞争不断提高节目的质量,还可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视频生产与销售的产业链,真正实现视频产品的社会化生产和全媒体流通。  相似文献   

12.
汤集安  李立影 《传媒》2009,(3):46-47
制播分离(节目制作和播出平台分离)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在中国影视界提出来了,但一直推进缓慢,以致很多圈内人说制播分离“看上去很美”。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发展对视听节目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目内容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而制播分离制度是解决内容短缺的有效途径。在新媒体平台上,节目制作主体出现多元化趋势,播出方不再具有垄断渠道的优势,各种节目制作主体与播出方是平等的市场主体,这是制播分离制度有效推进的基本前提。同时,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出台统一的法律法规,是保证节目内容导向正确、健康有益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制播分离”可能算得上是新世纪中国电视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制作和播出是电视节目生产流程的不同过程。将制作和播出进行分离,不是简单地把它们割裂,而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制作和播出的良性互动。目前我国制播分离制度的具体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相似文献   

15.
邹德伟 《新闻窗》2011,(6):82-82
制播分离的概念来自于英文Commission,最早起源于英国,原意是指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制播分离,是近年来电视媒体内部机制改革中备受热议的一个话题,被期望成解决电视存在问题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6.
“制播分离”是近10年来我国电视业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最早起源于英国,其原义是“委托制作”,指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制作。我国电视界、理论界10年来不断探讨的“制播分离”是相对于电视台长期实行的“制播合一”而言的。10年问,不少媒体对“制播分离”进行了积极尝试,如2004年东方卫视推出的《东方夜谭》《娱乐星天地》,  相似文献   

17.
凭借电视剧实行“制播分离”的成功经验,电视节目“制播分离”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从理论上的探索到实践上的操作。一些敢吃“螃蟹”的电视人纷纷组建专业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专事节目制作,如由民间机构制作的电视栏目“中国娱乐报道”、“影视新干线”、“中国流行音乐雷霆榜”等,因为质量较好,形式活泼,与主国几十家甚至几目家电视台签约播出。近闻中央台“东方时空”和“新闻调查”的制片人夏骏也已离开央视,准备自行创办公司,制作节目。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实行市场化的运作,自制节目、自行发售是电视业的现实需要,更是电视…  相似文献   

18.
制播运作制度的演变轨迹 1.制播合一走向分化,制播分离范围廓清.我国广播电视业诞生伊始采用制播合一的运作体制.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助力电视事业的变革,制播一体逐渐走向分化.长期的自制自播导致节目内容缺乏新意,生产成本过高加速了制播合一制度的衰落.制播分离模式应运而生.最初,制播分离是由政府推动,以政策为引导,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对新闻及严肃性节目不实行制播分离,而其他节目可以实行开放式运作,由社会制作机构来完成.社会广播影视制作主体主要负责生产通用性节目,如娱乐类、体育类等意识形态性质不强的节目.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广播电视业的制播分离改革中,还存在着诸多矛盾:如到底是"企宣分离"还是"制播分离"、播出机构与内容生产商不对等的市场地位、制播分离与节目本土化的矛盾、制播分离和节目直播的矛盾等.如何在制度和具体操作层面上解决问题,是制播分离改革顺利推进卞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制播分离对电视媒体的冲击 近年来,制播分离成为电视业的热点话题.制播分离的概念首先来源于英国,原意是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电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制作.就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指的是我国电视播出机构在保障正确舆论宣传的前提下,将一些非新闻、时政、舆论监督的节目放给社会制作单位来完成的一种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