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次电话咨询当中,一名母亲谈到自己上小学三年级的男孩子,从半年前开始变得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多次提出不想上学了。孩子的母亲多次询问孩子的老师、同学,都没有找到答案。孩子在家里也没有遇到什么特殊情况。经过咨询员的反复询问,这个母亲回忆起:孩子曾经说他在学校总是丢笔。这位母亲没有认为有什么问题,当孩子告诉她又丢笔时,她总是说;“丢了咱再买。”就这样,这个孩子已经丢了十几支笔了。在咨询中,这个妈妈还谈到:孩子曾经说过美术老师借过他的笔忘了还,他找老师要了两次,老师最初说已经还他了,后来就嫌他烦了,不耐烦地说了他两句。孩子告诉妈妈时,妈妈说:“老师忘了,不还就不还吧,一支笔又不是什么好东西。’而孩子的目题可能停俩就出在这多苦上。为此我们特请中国健康教着研究所的研究员清脆额文主缢另解答。  相似文献   

2.
有一天,我在游乐园散步,看到一位妈妈正在教女儿学骑自行车。可能孩子总是学不好,远远就听见妈妈在不断训斥孩子:“你怎么这么笨,给你说几遍了,要眼睛看着前方,你就是不听,你真是笨到家了。”我走近一看,那个孩子才六、七岁,她非常委屈地一遍遍练习,她妈妈还在不断地埋怨她。回想起小时候我十来岁才在爸爸的鼓励下慢慢学会骑自行车的。  相似文献   

3.
报载,某省高一女生连续两次服安眠药自杀。其自杀的理由是:爸爸总是用车接送她上下学,无论她做什么,妈妈总想陪着她。同学们都把她当作特殊阶层的人,因而远离她。她受不了同学们把她当“另类”,因此愤而自杀。两次皆因抢救及时,保住了女生的性命。父亲在女儿病床前说:“我不明白,父母对你这么好,你为何要这么做,这不让父母伤心吗?”母亲则哭着说:“别人的妈妈都因为没时间陪孩子而难过,我努力找时间陪你,你怎么还这样伤我们的心?”这名女生回答:“我说过不让爸爸用车接,他为何不尊重我的意见呢?我说过不喜欢妈妈老在家里…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男孩12岁了。由于家里住房条件的限制,从小他就和爸爸、妈妈睡一个房间一张床。半年前,家里分了新房,这个孩子有了自己的房间。但是,孩子的妈妈不久就发现,这个孩子把妈妈的衣服如:上衣、裙子、袜子等铺在床单的下面。妈妈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是为了把衣服压平整一些。而且他有时还会在爸爸妈妈睡着了以后,溜进他们的房间看他妈妈。妈妈发现这样的情况后很担心,不知道孩子怎么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因此,我们请专家予以解答。为什么12岁的男孩把妈妈的衣服铺在自己的床上?是出于什么心理,他有时会偷偷到母亲的…  相似文献   

5.
我婆婆老跟我女儿说“妈妈不好,不要妈妈了,让妈妈回你姥姥家吧”之类的话。有一次我老公在单位值班,女儿问:“爸爸怎么没回来?”婆婆说:“爸爸不要妈妈了。”我很生气,叫她不要这样对孩子说话,她就说:“我说着玩呢,逗孩子呢。”每次都这样,我生气也没用,过后她照常说。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一位教师教学《三个儿子》一课时,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课文是假的!因为课文中先说:‘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3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但后来课文中却说:‘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妈妈提这桶水就很费力,孩子怎么能这样轻松地提走呢?  相似文献   

7.
开心碰碰车     
惩罚用功胆小汤姆的妈妈很溺爱他,在送汤姆上小学的第一天,她就向老师要求不能惩罚汤姆。老师警告她,这样子对小孩没帮助,只会宠坏了他。汤姆的妈妈想了一会儿,说:“好吧,如果小汤姆做错了什么事,就惩罚他邻座的孩子吓吓他好了。”祖母对孙子说;“你啊,整天就知道玩,哪像你爸爸。”孙子问:“爸爸怎么啦?”祖母说:“他读书可用功哩!想当初,他光一年级就读了三年。”小鹏:“奶奶的胆子小得要命。”父亲:“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小鹏:“我们每次穿过马路,她总是紧紧地抓着我的手。”为何不同还位子委屈(林涵辑)父亲生气地…  相似文献   

8.
傅悦同现在三岁半,但在“四海”学习四个多月却已能背诵很多大部头的古文经典,其表现让我们成年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她从一个只知道满足自我的孩子学会了关爱他人。原来她有什么好吃的从来不让别人吃,别人硬要吃她就发脾气,跟她讲道理她不听,还说:“谁买的谁吃。”现在她已经完全变了,总是主动把自己的好东西拿出来与别人分享,而且从中也感受到了快乐。妈妈生病了,她主动帮助妈妈端药,还诵读《弟子规》中“亲有疾药先尝……”的词句,把药送到妈妈嘴边。仅仅三岁的孩子能有这样的举动让我们很受震动。她总是主动帮家里做家务,而且把此事已当作…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班有一个小女孩总是用手抓下身,我没太在意。过了几天,她妈妈抱着女儿一大早赶到我家,很着急的样子。原来昨天她半夜醒来,看见孩子在哭,说下身疼。妈妈就帮女儿洗了下身,可孩子还是叫疼,“老师,你帮我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帮小女孩一检查,着实吓了一跳,只见里面血红血红的。我随即问她妈妈:“你是不是和孩子使用同一块毛巾?”母亲点了点头。我说:“孩子可能是被感染了,你赶快带孩子到医院妇科查一查。”  相似文献   

10.
梅子姐姐:你好!自从上了初中后,和妈妈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了。每次想和她谈谈心事,总是聊没多久就产生分歧,忍不住就会大声说话。唉,吵完之后,自己也后悔。是妈妈呀,我不可以这样。可妈妈总是否定我的观点,总是说我这样那样不行、不对,还说我不体谅她不理解她,我就总是忍不住和她吵架。我也知道妈妈的辛苦,可是,我的烦恼痛苦又有谁知?这难道就是人们说的“代沟”吗?每次看到书中那些关于母爱的内容时,总是感触良多,为什么别人家就可以那样开心快乐呢?就没有代沟呢?  相似文献   

11.
西子姐姐     
妈妈干扰我做作业每次我放学回家开始做作业,妈妈也就开始唠叨了,一会儿说:“笔拿高一点,头抬起来。”一会儿又说:“好好读书,长大一定要有出息。”……没完没了。如果我顶嘴,我们俩就要吵起来。西子姐姐,你说我该怎么办啊?浙江桐乡刘晓晓首先你要理解妈妈,她是为了你好,她想尽她做母亲的职责,但妈妈的教育方法可能不是太好。一个尽职又懂教育方法的妈妈常常会这样做:孩子放学回家,妈妈先关切地询问在学校里的基本情况,用几分钟的时间和孩子沟通,并让孩子喝点水、吃些点心。完了,妈妈会让孩子专心去做作业,她做自己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一天,欣欣小朋友又是哭哭啼啼地被她的妈妈拽进活动室。她可是一个哭起来没完没了的孩子。我迎上去问:“怎么了,欣欣?”欣欣的妈妈气呼呼地说:“不知犯了哪门子邪了,这孩子说哭就哭,说闹就闹,真烦死人了!”我马上把欣欣揽在怀里,给她妈妈使了一个眼色,示意她可以离开了。她妈妈一走,我可有点犯愁了。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我听到一位同事讲自己的家事:她工作忙,孩子一直由老人来带,她每天一回家,孩子就会马上兴奋起来,围着她转,什么都不顾了。这让老人心生“嫉妒”,有一次戏谑着说:“我整天带着他,发现他有时候一整天总是闷闷不乐的,怎么逗也不开心,可妈妈一回来马上像是变了个人似的,看来还是妈妈亲啊。”  相似文献   

14.
学习为人母     
有一次去接儿子时,在教室外面正好碰见有个妈妈对她的孩子很不耐烦地说:"你怎么这样啊?烦死人了!"儿子听后马上对我说:"妈妈,其他的妈妈怎么都‘吃不消’孩子呀?他们总说‘你乖了妈妈就喜欢你’,其实她们做不到的。"我惊讶之余赶忙说:"宝贝,妈妈一直都告诉你,妈妈任何时候  相似文献   

15.
经常听到很多父母抱怨,说自己的孩子怎么这么笨,课内、课外的各种练习册,逼着他做了不下十几套,可是一到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12岁的女孩婷婷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的妈妈是一名医生,信奉勤奋出材的道理,对孩子的要求十分严格。平时她总是嫌学校给孩子布置的练习题太少,不足以锻炼孩子的做题能力。为了尽快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一位妈妈说,她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从二岁就上幼儿园的婴托班,现在已经一年了,其他方面都正常,但她怀疑孩子有“恋母情结”,因为孩子午睡的时候总是惊醒,喊着找妈妈,孩子这样是不是有问题?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家教二题     
李春萍 《山东教育》2007,(11):48-48
成长的烦恼 煜煜的妈妈最近对我说:“孩子越来越关注自己的长相了,一有空就拿着小镜子照来照去的,还抱怨说,妈妈,我的眼睛为什么这么小啊?我的鼻子为什么这么大啊?说她班里的谁谁长得很漂亮,小朋友都愿意和她玩。有时让她吃饭还特别困难,嚷嚷着要减肥。唉,刚刚7岁的孩子怎么这么多事啊!”听了煜煜妈妈的一番话,我感慨颇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家教指南》2005,(4):32-33
日本一位叫高桥的教育家曾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孩子在进门时总是把鞋乱丢,以致出门时常找不到鞋。妈妈说了好几回也不见效,颇伤脑筋。后来妈妈想出了一个委任孩子当“鞋官”的办法:有一天,孩子人幼儿园回家,看见妈妈用粉笔在门口的地上画了大中小三双鞋的鞋印,并指着从大到小的鞋印对他说:“这爸爸的,这是妈妈的,这是你的,从今天起,请你监督大家将鞋放在指定的鞋印里。”孩子立刻走马上任,非常得意地当起了“鞋官”。  相似文献   

19.
“做妈妈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宝宝懂事乖巧。”可可妈总是这样跟周围的人说。女儿可可1岁7个月了,在妈妈眼里,她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解人意的小天使。忽闪的大眼睛,似乎总能明白大人的意思,一副“人小鬼大”的样子。瞧,她又将她正在喝的牛奶递给来看他的叔叔,请他一起来分享美味,惹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这孩子,真是大方。”可是,最近,这样的赞扬声越来越少。可可变得越来越小气。自己的东西也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甚至不许别人碰她的食物、玩具。一旦做了违背她心愿的事情,她誓将哭闹进行到底。这孩子是怎么了?怎么越来越抠门了?平时在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以“礼让”为准则,怎么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呢?可可妈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20.
问:五岁的小美,经常说自己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不知道是真是假。比如,她不想在幼儿园睡午觉,就说肚子痛,要妈妈来接她回家。她不想练习拍皮球,就说自己腿痛、手痛。不想睡觉,就说自己头痛,要妈妈陪着、抱着。妈妈觉得很为难,又不能骂她,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当然,有时是真的,她确实生病了, 但有时就不是了。该怎么对待这样的孩子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