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用地图表示方言分布已经有较长的使用历史。近年来地理语言学出现了采用计算机设计方言地图的新技术。这种技术利用数据库和绘图软件进行地图自动绘制.采用二维符号在地图上反映方言特征。符号设计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在地图绘制中得到进一步研究。此设计主要从方言地图显示与阅读的特点出发,在地图视觉感受理论、符号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广东方言地图集的“干净”词汇图为例。进行系统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对湖南省临武县的语言(方言)分布情况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绘制了临武县语言(方言)的分布地图以及语言(方言)的人口分布、行政区域分布表,分析了临武县语言(方言)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3.
双宾结构的研究历来为汉语学者所重视,传统语法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生成语法学、配价语法、认知语言学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该结构进行了探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些年,随着类型学的兴起和发展,"语义地图"这一新的研究工具进入广大学者的视野,为解决以往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立足于经典的构式语法理论,以双及物结构中的双宾构式为研究对象,结合湘方言实例,绘制其语义地图。以期发现湘方言与普通话乃至世界语言双宾构式的共性,并尝试对其特殊性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4.
晋陕甘宁部分方言古全浊声母无论平仄今读皆为送气清音。本文根据《汉语方言地图集》语音卷039图介绍这些方言的地理分布,绘制必要的地图,并讨论这类方言对如何选用汉语方言分区标准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汉语方言地理学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还不充分,文章从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介绍以往的研究成果。理论方面介绍方言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价值,影响因素和方言地图的底图、布点、坐标等问题;实践方面讨论贺登崧、岩田礼的研究以及关于方言分区、地理分布、方言地图的探索。学者们在方言地理学的“名称”“性质”“调查项目”“地图解释”“对非语言因素的看法”等方面还存在分歧,文章重点讨论了这些分歧。  相似文献   

6.
正《豫北晋语语音研究》由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支建刚教授独撰,中西书局/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此书以豫北晋语的语音为研究对象,选取19个市县中的50个方言点进行田野调查,采用历史比较和绘制方言地图的研究方法,在整体介绍语音特点的基础上,对部分语音演变进行探讨,进而对异调分韵、儿变韵母、子变韵母等语音现象做了专题描写。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语义地图"理论为基础,在整理总结前人"给予"义动词"给"和"与"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馈"和"与"的历时发展脉络,并结合已有的方言研究材料,进一步讨论了目前"给"研究的争议焦点,尝试构建汉语"给予"义动词的语义地图。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类型学理论和语义地图模型,分析临海方言非谓语前置词"拨"的用法,认为临海方言中的"拨"作为一个多功能语法形式可以作为处置式受事标记、接受者标记和受益者标记,但未像大部分吴语区方言一样进一步虚化为被动标记。通过和北部吴语的比较,发现临海方言被动标记语法化有其自身特点。另外,和非谓语前置词相关的"搭"的表现也和北部吴语区的"搭"有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9.
据载,我国在四千多年的夏朝就出现了地图。那时的地图都绘制在树皮上,简策上,绘制较为粗糙,也不便于保存和摹绘。汉朝时,绘制在帛上。南北朝时期,开始采用纸绘图。古代不仅有平面地图,还制了立体模型地图。而最精确的我国古代地图,当属清朝康熙主持绘制的《舆全图》。  相似文献   

10.
多功能连-介词"伽"是苏州郊区(原吴县)方言的特征词。我们根据实地调查发现的语音、语法变化情况,指出连-介词"伽"的来源是表示"加上"义的动词"加"。基于语法化理论和语义地图模型,我们构拟了"伽"的语义演变路径,并重点讨论了与邻近方言连-介词"哒"的关系及竞争情况。  相似文献   

11.
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将两者很好地融合,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文章从影像、图幅纠正,图形、图像色彩调整和拼接,专题地图符号设计及数字栅格地图DRG的制作,图像缩放几方面,探讨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汉语方言地图集》语音卷013图介绍930个汉语方言点保留入声的情况,并绘制必要的方言地图。官话多数方言的入声已消失,但保留入声的方言也超过了四分之一数,主要集中在晋陕官话、江淮官话和部分西南官话。南方方言中,粤语、闽语、吴语、客家话入声都保留得比较好,赣语和湘语则有所落差。保留入声的汉语方言,多数尚能同时保留入声韵尾,但西南官话保留入声韵尾的方言已经很少,湘语则完全失落。从入声和入声韵的演变情况看,湘语是南方方言中最为创新的一支,跟西南官话的表现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3.
方言叙事的复兴标志着长期处于压抑状态、边缘状态的方言和俗文化在大众传媒时代,冲破重重压制,在中国的"文化地图上"重新获得了"话语权"。方言叙事与地域经验和民间狂欢化语言的结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坚持包容多元性的地方性经验立场,给方言以良好的生存空间,对保持本土文化的差异化、多样性、生命力以及抵抗外来文化的兼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战场态势图成为信息化战争中各类指挥控制系统的核心。为提升参谋作战标图速度及绘制效果,提出以基本标号为基础设计含义丰富的组合标号方法。将设计的组合标号作为一个整体保存入库,绘制时通过基本标号进行绘制、属性修改等操作,一次性完成军标复杂含义符号绘制。实际应用表明,该设计可解决由于态势标绘中军用符号不可随时增加而无法满足需求的难题,使态势图标绘效率提高 30%。  相似文献   

15.
各国绘制的世界地图都把自己的国家设计得居于地图正中线上方。 西欧的地图是以大西洋为中心,欧美位于正中。欧美人常用‘远东’这个词,这与他们使用的地图不无关系。日本人绘制的地图,日本基本上是在中心位置。中国是以太平洋为中心绘制地图的,这样的绘法中国是头一家。  相似文献   

16.
人们通常把各种地理要素——如山脉、河流、城镇、村庄、道路等——用不同符号、按一定比例、缩小绘制成的图称为“地图”。地图的用途极广,无论发展国民经济、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规划设计和国防军事等部门都离不开它。许多地面问题可以运用地图形式来表达,与地学有关的学科,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语气词“吗”“呢”在藁城方言中的连用形式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的对比初步构拟出了“吗”“呢”连用格式的语义地图模式,希望能为“吗”“呢”连用格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语料佐证和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8.
研究和学习地理知识离不开地图。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图上的符号有什么特点,制图时怎样取舍。量算面积、距离、方向时,怎样量测才能得到比较精确的数字等等。这些都是阅读使用地图时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 一、制图的法则: 如果说,地图是将地球表面缩小描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则易为一般人所理解。但是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任何一张地面照片、风景画都符合这种说法。因此,正确的定义是: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并经过制图综合,将地面上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缩绘在平面上的图形。它的特性有三:  相似文献   

19.
杨娜 《成才之路》2012,(18):56-56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教学,地图是师生学习地理的"瓶颈"。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一种符号,也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地理教学就是让学生从无声语言中体会到形象逼真的意境,领会地理教材赋予我们的自然情感。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我注重地图教学,除了课堂必用的地理教学挂图外,我发现在黑板上绘制的地图更能在关键时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作为一名学美术专业的教师教地理,我面临的是挑战;作为一名执地理教鞭的美术爱好者,我迎接的是机遇。  相似文献   

20.
"照"作为六安方言中的高频词,不仅在口语中常见,在书面语中也是常见的。在以往的六安方言研究中,对"照"研究不多。在六安方言里,"照"字词性及其用法都呈现多样的趋势。本文首先介绍六安方言中"照"字的词性和用法,然后运用话语分析理论和语用理论对"照"字的语用特征和话语交际功能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