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小说离不开故事,但小说也不只是故事.小说是如何“讲”故事的,正是故事叙述和小说叙述的不同所在.引导学生从阅读故事获得的初始印象开始,去寻找这种印象的来源,通过逐层分析小说讲了什么,作者是如何讲的,帮助学生真正读懂小说的丰富主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把中、外小说发展分为故事、性格、心理三个层面,并依据各期小说理论和作品进行了论证,根据故事、性格、心理在小说发展过程中各自所处的位置及艺术特征和审美特质,归纳为小说发展过程是对人的反映由外及内、全面、完整的过程,各个层面的小说满足了不同审美层次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汉武故事》是先秦两汉时期的一片杂史杂传类志怪小说,旧称班固所作,一般认为作者是两汉时期的民间文人。《隋志》、两《唐志》和《宋志》皆著录在史部故事类,至清代编纂《四库全书》时,归于子部小说类异闻之属,其小说身份才真正建立起来。《汉武故事》以汉武帝为故事主线,叙述了其一生由求仙到悔悟的人生经历,兼及汉武帝时的一些历史人物的逸闻轶事,不论是形象鲜明的人物塑造,还是亦真亦幻的故事叙述,都展现了其作为小说的独具特色的文学魅力,其故事成为后世文学的素材来源,并影响了唐传奇和明清神怪小说奇幻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李碧华的小说《霸王别姬》展示了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从中不难发现依恋与背叛的主题。陈凯歌以此为剧本拍摄的电影《霸王别姬》,又为观众带来了别样的视听感受。这两种异质文本在故事、叙述和文本三个层面上除了某些相同之处外,又分别保持了小说和电影的独有特征,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美学风貌和故事主题。但二者在带领读者和观众进入艺术世界的可能性和随之产生的感动却是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5.
神话的讲述、创作过程,已经初具了小说生产的基本条件,神话的“故事文本”也蕴含着小说所必备的人物、故事事件、主题几个基本要素。这些小说的基因深藏于神话之中,使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天然的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并使小说在生成、形态构成上必然受到神话的制约和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一、神话对人生存状况的关注,造就出小说人文关怀的现实品格;二、神话思维开拓出小说创作宏阔的艺术视野和无边的思维空间;三、神话传说编织故事、叙述故事的能力和技巧,为小说提供了丰富的故事叙述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小说的叙述精神是独具的,它既不同于古典小说,也与当代小说和外国小说有所不同。从叙述者与故事关系的远近看来,中国现代小说的叙述者离故事最近,叙述者就是故事的主人,故事的参与者和制造者。古典小说的眼光专注于历史,新时期小说一边关注现实,一边凝视着历史。现代小说专注于现实,故事多叙时事,叙述多用现在时态,现代小说家以小说参与历史发展和社会改造的意识,比外国小说更加直接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的短篇小说创作实践着她的故事观:寻找只属于短篇的故事,建构小说构成性故事和经验性传说性故事.选择较客观的叙述视角讲述他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叙述结构和故事内容两个方面对翁贝托·埃科的第四本小说《波多里诺》进行阐释。在叙述结构上,两名叙述者的存在使得故事被分为两重叙述时空,在第一重叙述时空中从叙述者A到尼塞塔再到波多里诺的三重视角转换使得读者的怀疑被悬置,而第二重时空中波多里诺叙事主体这一身份的被剥夺则使得这一时空从自述变成加工过的"虚构"。而在内容处理上,夹在理性世界和"空白"世界之间的"真空"地带的存在使得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被混淆。这独特的"真空"结构打破了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契约",破坏了读者在小说中寻求真实的努力,而这正是这本小说独特的文学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内在于文本的叙述者通过其叙述行为创造出一个虚构世界,故事的虎构世界的四维时空内演进。叙述者既不在他自己所虎构出来的时空之中,也不在文本外的现实时空之中,是无时间性主体存在。这样叙述与故事之间的关系就不是时间性的了。经验性阅读和批评混淆了不同的故事,进而造成了分析的失误。  相似文献   

10.
华裔作家丽萨·康创作的《离岸人》是由三重叙述分层组成的嵌套型叙事结构,故事外叙述层的异故事叙述者以外聚焦视角设置叙述框架,故事内叙述层的全知叙述者以零聚焦视角展现主人公的生活境遇,元故事叙述层的第一人称叙述者以内聚焦视角展现主人公面临的伦理困境与无奈之下作出的伦理选择。小说中的叙述跨层由叙述者或人物跨越自身所处叙述层并入侵其他叙述层产生,叙述者与人物的抗衡与牵制产生了一系列跨层冲突,不但导致文本解读的多重可能性,而且投射了现实世界中的移民政策、身份错位与文化冲突等族裔问题,引发社会深思。  相似文献   

11.
展示与讲述是小说文本内叙述者在叙述故事时两种基本的叙述手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理论含义以及特点,因此在被运用于叙述故事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阅读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于《冈底斯的诱惑》的故事叙述、视点及叙述的共时性特征,阐述了这篇小说在叙事方式上独到之处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相对传统小说而言的当代新小说其叙述重心由传统的故事重心转移到叙述方式重心,叙述方式的创造成为当代新小说新的叙述焦点.因此,当代新小说对于小说的叙述形式进行了叙述策略、叙述声音、叙述语言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使小说更具表现力和创造性,表现出叙述因素的重要价值,激活了文学观念的革命.  相似文献   

14.
李洱是一个对细节极为敏感的作家,对细节的张扬造就了李洱小说独特的时间景观。论文通过文本细读,从不需要向故事时间复原的碎片时间、叙述时间上强烈的节奏感以及文本所呈现出来的涡卷图案的叙述线条三个方面,论证了时间在李洱小说中所具有的修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说有不同的读法, 《红玉》《珠宝》是读故事, 《永远的尹雪艳》是读词句。懂得根据小说的叙述特点读小说, 就容易获得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使女的故事》采用独特的语言和叙述方式,揭示出一个极端政权对女性实施从身体到心灵的控制。主人公通过讲述女性自己的故事,不断审视叙述在创建历史记录中的作用和意义,质疑父权制度下历史与历史的构建方式,抵抗和颠覆男性话语。大量关于小说本身的叙述使文本充满了元小说的特质,小说文本成为一种纯粹的叙述行为。  相似文献   

17.
小说《追风筝的人》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其青春的成长故事、民族的悲悯情怀、国家的文化特征和诗意的叙述语言上,蕴藉在背叛与救赎的悲剧故事中的是独特的阿富汗文化风情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小说要达到"叫好又叫座"的效果.不但需要高超的艺术手法,更需要一个精彩的故事支撑.讲故事简单,但是讲好一个故事就比较难了.故事貌似简单其实具有无限的嵌套性和丰富的层次感,小说需要故事而生存,要给予故事以养分必须有新鲜和动人心魄的弯弯绕绕.本文以"偶然—突变—崇高"这一通俗小说的叙述模式着重分析虹影小说<上海王>的精彩之处.  相似文献   

19.
《西厢记》、《玉娇梨》是我国著名的两部写才子佳人的著作.一部是戏剧,一部是小说,体裁不同,二者所叙述的故事和描写的人物在某些方面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点.从故事结构、人物设置、对爱情的态度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这两部作品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视点”本来是绘画术语,说的是画家视线的出发点。借用在文学上,则指的是叙事文学中作家叙述故事的角度,也称叙述角或叙事角,即看作家以什么身份充当故事叙述人,从什么角度叙述故事。换句话说,也就是看故事是由谁讲的,故事里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或者是谁想的。视点和叙述人称有密切的联系,但不是一个问题,它有比叙述人称更深一层的意义和作用。创作中一定视点的选择关系着作家总体的艺术构思。由于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常常会有不向的看法和感受,选择什么人进行叙述,自然会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感情基调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一点在叙事文学的小说创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但视点问题并非为小说所独有,它乃是一切叙事文学带普遍性的一个写作问题。 一般可将视点分为内视点和外视点。外视点指作者以一种置身事外的态度从旁叙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