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实验教学在教学模式、学习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SPOC教学模式,将SPOC在线教学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深度结合,虚拟仿真实验和实验室实体实验深度融合,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活动设计,形成应用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致力于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自主实践创新能力,构建思...  相似文献   

2.
汽车侧面碰撞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作者及所在教学团队依托江苏大学国家级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于真实车辆建立高精度数字化车辆仿真模型,综合运用数字化仿真假人、虚拟仪器、虚拟仿真实验室、有限元仿真软件、三维场景与VR、人机在线交互等技术,开发了汽车侧面碰撞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学生通过在线开展虚拟仿真实验,加深学生对车身结构、乘员保护装置、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评价和虚拟仿真实验原理的理解。解决了实车碰撞实验难以开展的问题,弥补了实车实验的不足,提高了实验效率,从而达到"以虚补实,虚实结合,深度交互,理实融合"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在中国访学交流的美国学生运用云课堂和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学习化工实验为案例,探讨以结合云课堂和虚拟仿真实验为代表的"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变革的可行性和意义所在。采用了课堂观察、讨论与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调研效果。实践证明云课堂和虚拟仿真实验软件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改进,在节约教学成本、超越时间空间限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4.
实验教学能力是师范生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疫情时代,如何更好地提升高校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师范生的实验教学能力已经成为当下教育关注的重点。通过师范生教师教育类“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研究”课程的教学改革,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网络课程平台,将真实实验与虚拟仿真实验相结合,制定了虚拟仿真实验线上新型混合式教学实践方案,并构建了虚实结合的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阶段混合式教学实践过程,同时使用虚拟仿真测评系统进行了线上线下、定性定量的实验教学评价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ClassIn是一款从教育场景出发构建的在线教室产品。以ClassIn平台为依托,探讨了基于ClassIn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并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例展示了教学实施过程,通过课前发布学习任务、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课中分小组汇报、优化方案并自行完成仿真实验,课后及时反馈,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6.
管维红  孙涛  刘腾 《教育技术导刊》2017,16(12):172-174
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桌面虚拟化技术日趋成熟,高校实验实训室纷纷搭建虚拟桌面。在虚拟桌面的基础上,利用现有服务器、存储等资源,通过OpenStack搭建了实验实训室在线实验云平台。该平台有用户专属的实验云主机,并配套开发在线实验提交系统,以及相关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在线实验及课程教学资源一体化的泛在学习体验。对云平台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实验实训室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虚拟仿真实验金课课程缺少定量评价的问题,提出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基于虚拟仿真资源、教学效果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三个评价指标及对应二级指标组成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定量评价方案。应用该评价方案,对现有省级一流课程“制冷压缩机拆装虚拟仿真实验”开展模糊层次分析与评价,得到该课程评价结果。该研究为实验课程金课建设以及有效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提供指导,也可为其他课程的金课建设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下,云技术为高职院校的在线教学理念和方式带来了深层次的变革.文章分析了当前高职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云教学平台的优势,介绍了高职领域的主流在线教学云平台,提出了云课堂下的"自主学习+引导互动"在线教学方式和"云平台+虚拟仿真"在线实训模式,并结合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实际案例介绍了实践情况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优课虚拟仿真实验窒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理化实验与优课虚拟仿真实验有机结合是新课程下中学理化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有效的教学手段。本文在分析了《优课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基本功能后,探讨了优课虚拟仿真实验在化学实验教学几个环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物理仿真实验指的是利用数字建模来进行虚拟仿真实验环境和虚拟仿真仪器的设计。在医学院校中学生可以在虚拟的实验环境中自发地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仪器的操作以及实验参数的拟定,从而将真实的物理实验过程进行模拟。本文在对物理仿真实验的相关理论进行探析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物理仿真实验在医学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方法,这对于为医学院校学生创造自主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