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心理学是德育工作的基础学科之一,高校德育工作应积极心理学方法,以人为本,重视德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自由,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接触,设置情境,以情动人,激发其较高的成就动机,以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2.
心理策略在德育中的运用,就是将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和心理教育、心理咨询的各种方法与技巧,通过科学的、巧妙的手段运用到德育工作中,充分把握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心理策略在德育中的运用与传统的“说教式”德育工作方法不同,它具有主动性、平等性、启发性和易接受性等特点。它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德育大国,是世界上最重视德育的国度,有数百万的专职德育工作者。过去我们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学生获得的信息大量来源于电视与网络,德育工作遇到了空前的挑战与危机。过去那种空洞抽象地说教与反复强硬地灌输的方法已经不灵,几十年没有多大变换的德育理念、德育形式、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已不适合现代学校的德育工作需要。学校德育工作要增强实效性与科学性,就需要心理学化,特别需要心理辅导化,因为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活动规律的,德育工作只有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才能有实效。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加强高校德育,完善德育实践,重要的是转变现行的德育观念。在德育工作中遵循心理学原则,可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遵循人的心理行为发展变化规律及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大学生将外在要求变为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5.
钟绍钢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4):115+117-115,117
我们的周围不乏打架斗殴,成天与教师作对的学生,尤其现今的学生自我性特强,因此,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必须洞察学生内心世界,把握学生心理规律,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这要求班主任要学会运用心理辅导技术,在德育工作中融入心理辅导技术[1]。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借鉴心理咨询的共情技术,使德育真正"进入学生心灵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德育与心理学的关系出发,阐述了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到德育工作中的意义,并深入分析了青春期独特的心理特点,提出科学育人,注重分析违纪行为产生的心理动因,注重对违纪心理的疏导,使德育真正起到"治本"的功效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运用心理科学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蒋晓虹(临沂师专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室)思想品德是一种道德心理倾向和特征,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渗透在个体的思想行为之中,制约着个体的思想行为。掌握着并运用心理学原理,遵循青少年学生心理规律来开展德育工作,有助于克服德育工...  相似文献   

8.
潘乃烨 《考试周刊》2013,(22):179-179
本文从德育与心育的关系出发,具体阐述了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到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并深入分析了青春期中专学生独有的心理特征,倡导科学育人,重在育心,注重分析违纪行为产生的心理动因,注重对违纪心理的疏导,使得德育与心育有效结合,真正收到"治本"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德育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德育工作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儿童开展基本的德育认知、德育情感和德育行为教育,还需要从心理学角度对学生开展必要的学习和引导,激发学生自我的学习进步意识。探索积极心理学与小学德育相融合的优势,并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论述小学德育开展和完善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德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探索德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的模式,对于增强特教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德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德育与心理教育的结合方面展开讨论,认为团体心理辅导在特校学生德育工作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的德育心理思想是其教育心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继承和总结了前人德育心理思想的经验 ,在其“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基本观点的基础上 ,细致地分析和总结了德育的意义、德育的过程以及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德育心理思想 ,对于现代教育的德育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吕庚圣 《考试周刊》2008,(24):133-134
中职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的特殊性显示了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不可或缺性,已成为中职德育工作者的共识.中职学生德育工作既要强调其重要性,更要强调其方法性,要走出"理论灌输"式、"规范约束"式等传统德育模式,建立以人为本、重视情感教育的"刚柔相济"的德育模式,使刚性德育与柔性德育相结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有效地促进中职学生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自我意象是20世纪最重大的心理学发现之一,它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提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内部教育因素,这是目前德育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所以,自我意象在高校学生德育工作中既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也具有重要实践操作意义。把自我意象引入高校学生德育工作中,这既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客观规律,因为任何品德的变化都离不开学生主体自己内部的心理运动变化;同时也是高校学生思想、心理特点和目前德育工作现状所决定的。从这种意义上讲,如果在德育工作中注重学生自我意象的重塑与改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象,那么我们对德育的期待将是积极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1,(97):19-21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积极向上的心理传递。班级德育管理旨在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创建优秀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更好地成长、发展。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可借鉴积极心理学,开展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创造更加积极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从方法论的视角,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班主任工作实践,对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研究,推进了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视角来审视德育工作,针对德育的观念、德育内容的实施体系和结构以及德育的方法进行阐述,以期拓展德育工作的思路,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寻找更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德育"心"论     
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视角来审视德育工作,针对德育的观念、德育内容的实施体系和结构以及德育的方法进行阐述,以期拓展德育工作的思路,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寻找更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遵循个体内化规律,实现健全人格的目标,是高校德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共同追求的,也为心理学视野下探寻高校德育创新奠定了理论基础.依托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健康咨询,借助于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探究高校德育模式的个性化、手段的多样化和效果的可持续,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一项新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李晖 《江苏高教》1993,(4):39-41
高等学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它所培养的青年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近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加强高校青年学生的德育工作,但收效并不理想。不少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从高校德育的外部环境找原因,却较忽视青年学生个性心理中的动机、需要、情感、意志及自我意识对个体道德完善所起的作用。高校德育是一门建立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哲学、美学等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学科,心理学作为它的基础尤为重要。高校德育只有从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研究其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把他们思想道  相似文献   

19.
心理辅导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之一,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少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开始从事学生心理辅导。但由于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对这个问题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还要有重大的转变。从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关系来看,德育工作者从事心理辅导可以从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整合德育与心理辅导的内容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众多学科的交叉结合体,它与德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学、法学等学科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而美育则是架设在德育工作与众多学科间的一道桥梁,在德育工作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高校的德育往往只注重采取单向的灌输和施教,较少考虑学生的现实道德需要以及德育内容本身的可接受性,这是造成高校德育工作虽然着力不少却收效甚微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