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这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改革课程为核心,牵动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而研究制订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点工程。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18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标志着课程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标志着新课程在全国进入实验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和其他学科的一样,第一次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方法。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以及“附录”四大部分。设计思路是:首先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地位,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而后阐述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接下来提出为了实现课程目…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是新世纪伊始语文教学界的一件大事。课程标准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方法,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以及“附录”四部分。它以鲜明的理念、明晰的目标、全新的框架阐述了语文教学的新特点,为语文教师指明了教改方向。面对新的课程标准,语文教师迎来了新的挑战。 挑战之一:对传统教学观念进行扬弃——确立新的教学理念 建国50多年来,我国曾多次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这个课程标准是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新世纪人才培养要求,吸收大纲合理部分,融注了素质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倡导四个基本理念,需要教师牢固确立。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概况(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坚持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实验稿》)的改革思路和基本理念,同时又根据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和课程改革实验的情况,对《语文课标实验稿》的各个部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附录",以及结构体例与标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和调整。对一些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留待今后通过进一步研究再作修改或阐释。  相似文献   

4.
(三 )关于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它体现了语文课程在培养人方面达到的目的、提出的要求。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化的核心部分。   1 设计课程目标的指导思想  一是九年一贯整体思考 ,体现课程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以往的教学大纲 ,小学和初中分段设计 ,彼此缺少联系 ,在课程目标上难免出现重复要求、难易倒置、相互脱节等问题。这些问题必然导致在教材、教学上出现同样的问题。此次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 ,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 ,按 1~ 2年级、3~ 4年…  相似文献   

5.
李积玲 《中国教师》2013,(22):26-2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采用"总论——分论——总论"的行文结构,具体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五部分。本文旨在从浅析和质疑两方面探讨《标准》。一、浅析1.前言首先,概括两点内容。其一,数学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另一方面,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生产力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是规定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较为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语文课程标准》要从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地位、目标及课程的基本理念等几方面去全面把握 ,“实施建议”对教材编写、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教学及评价至关重要 ,“附录”部分的背诵推荐篇目、课外读物及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对学生语文素质与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体验学习,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编写教材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专题”: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评价要根据“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张骏  夏蕾 《现代语文》2006,(7):23-23
课程内容是一门课程教和学的对象,它对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却不难发现,在语文课程中,课程内容并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以至于《语文课程标准》中都没有具体阐述语文课程内容的章节,仅仅是在课程目标和附录中有所涉及而已。这就给语文课程的教与学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开展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之一。综观《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阶段目标”以及第三部分“教学建议”,都有较多篇幅关于综合性学习的阐述,并且已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为语文教学的五大组成部分之一。如果作一分析梳理,《语文课程标准》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定性、定位是:目的: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要求:“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我们常说的社会性、思想性、情感性等含义。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反映了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共同期望,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展开和实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4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蕴涵着丰富的素质教育新理念,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并且每个部分与“前言”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学好《标准》,首先要学好“前言”。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各部分的修订重点分别为:“前言”体现时代性和先进性;“课程目标”体现合理性和全面性;“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体现明确性和可行性;“实施建议”体现实用性和普及性。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从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的目标以及课程实施建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说明,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对现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几方面的建议:在教材编写多元化的原则下,体现“九年一贯制”的原则;对“分年段呈现”的教学目标进行可操作性的细化和指导;避免课程目标“分板块”构成带来的课堂教学僵化和割裂的倾向;对小学生习作重新定位为“书面表达”;增加汉语规范化的有关内容;适当增强“课程”建设中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标志苔我国语文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深入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是不断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前进和保证《语文课程标准》推广、实验成功的必要前提。《语文课程标准》从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的目标以及课程实施建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说明。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精辟而又系统地阐述了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以及实施建议,是指导《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活动的最根本的依据。当前《历史与社会》教学坚持“依标施教”,就是强调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结合省特级教师唐少华老师《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教学观摩课,笔者认为,坚持“依标施教”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落实“三维目标”;二、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三、充分挖掘现有教材资源,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和编写语文教材的依据。它指出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规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来设计与展开课程目标。如此,就把语文课程从过去的只注重知识,以字、词、句、段、篇为中心,转移到现在的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和心智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它体现了语文课程在培养人方面要达到的目的。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实施建议等都作出了具体明确的阐述。如何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融入教育教学的新行为,创造出符合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学设计则成为实现上述诸多内容极为重要的环节。基于此,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