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韩国高丽大学教授许世旭先生,是著名的外籍现代汉语诗人和散文家,从40多年前在台湾留学开始,就熟练地运用现代汉语写作现代诗和散文。许世旭先生的《移动的故乡》一书,是他40多年散文创作的结晶,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于现代文明吞噬人间真情的冷静反思,另一方面是他对于自己亲人与友人的真挚情感世界的开掘。许世旭先生在这两个方面,都以具有现代性反思高度的预见性与恒久性,在对于过去的发现中,烛照着人类共同面临的现在与未来。  相似文献   

2.
记: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还记得刚开始写作时的一些事吗? 孙:我是在大学里开始写作的.那个时候很痴迷,就像现在痴迷上网玩电子游戏一样.那个时候主要是痴迷语言文字的魅力.我一开始是写诗的,而写诗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仅仅就语言的排列组合来说,也够你享受的了.  相似文献   

3.
《小读者》2003,(5)
12岁的马蒂·斯特帕尼克(MattieStepanek)3岁就开始写诗了。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他同自己所患的那种罕见的肌肉营养不良症所带来的病痛进行斗争的一种方式。迄今他已出版了不  相似文献   

4.
许世旭先生是当代韩国最负盛名的汉语诗人和汉学家,他的汉语诗学思想是海外汉语新诗研究的典范。许世旭先生的汉语诗学研究,主要来源于他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长期的阅读体验,也来源于他长时间地体验并融入汉语文化生活。许世旭先生构建了成熟的汉语诗学方法论体系,能够跳出中国大陆或台湾学者研究新诗时"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当局者迷"的局面,具有丰富的诗学内容。但同时,他的汉语诗学思想在具备中国诗歌审美属性的同时,也涌动着半岛文化和高丽民族的文化性格,隐现出挥之不去的民族情愫。  相似文献   

5.
俄国作家阿·托尔斯泰在《我的创作经验》中说,他在开始写作时,语言很感困难,对于写作也有些灰心。后来,有人送他一本法院的审问录,里面记着各阶层犯人的口供,完全是活生生的口语,他读后很受启发,便用这种语言写了一篇名为《诱惑》的小说。他说用口语写作效果这样好,真使他吃惊。  相似文献   

6.
雨果写诗     
维克多·雨果是19世纪法国的大文学家。他在校读书时很喜欢写诗。但是,他的老师窦谷特认为这样会影响雨果的学业,不允许他写诗,并用增加数学习题的办法来压他。雨果的母亲知道后很生气。她支持儿子抛开过量的习题,去从事心爱的诗歌写作,而且还帮助儿子寻找诗题,对他写诗提出许多好的建议。雨果17岁那年,参加了都鲁士学院的诗歌创作奖金比赛。他正准  相似文献   

7.
瞿秋白青年时代就开始写诗,但是他的革命文学生涯却是从写散文和政论开始的。他所写的散文和政论,其中不少作品都可算作杂感或杂文。瞿秋白短短的一生,大约写了一百篇以上的杂文。他写作杂文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1919—1926年,是他写作杂文的前期,共有杂文40多篇,其主要内容是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国内军阀统治的罪恶;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1931—1933年,是瞿秋白写作杂文的后期,共有杂文60多篇,其主要内容是针对国民党反动派和资产阶级文人的,其中有少量篇什是歌颂性的;其形式也象前期杂文那样丰富多彩。这个时期,鲁迅杂文对他的影响极大,他的不少杂文酷似鲁迅的艺术风格;他与鲁迅还合作了14篇杂文,其中的12篇,收入鲁迅文集中。这在中国革命文坛上,成为千秋的美谈。  相似文献   

8.
俄国作家阿·托尔斯在《我的创作经验》中说,他在开始写作时,语言很感困难,对于写作也有些灰心。后来,有人送他一本法院的审问录,里面记着各阶层犯人的口供,完全是活生生的口语,他读后很受启发,便用这种语言写了一篇名为《诱惑》的小说。他说用口语  相似文献   

9.
青春是诗,高中生是写诗的年龄。高考无诗不正常,青春无诗是遗憾。自1999年开始,高考作文开始了开放性战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一话题作文的写作要求首次提出“文体不限”的要求,考生的写作天地豁然开朗。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高考作文为诗歌打开了一扇门,为有个性的考生打开了一扇  相似文献   

10.
胡适在众多亲戚中与胡近仁关系最为密切。胡近仁虽为族叔,其实只长胡适四岁,是胡适在九年家乡教育期间读书写诗的引路人。胡适在上海求学及留学三年期间,胡近仁是他母亲家信的解读人兼代撰人。胡适回国后以博士身份在北大任教,两人信函  相似文献   

11.
朝鲜诗家徐居正在诗学理论中广泛采用摘句批评方式,不仅摘句批评朝鲜本国诗,更以此批评方法论述中国诗,使其审美意识更有韧性、弹性,对后世诗学批评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徐祯卿的诗歌创作,以登第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所作,沈酣六朝绮艳诗风;登第后与李梦阳等交游,改趋汉魏、盛唐,兼有南北诗风之长。其乐府诗、送别诗、抒怀诗尤多佳制。其诗论著作《谈艺录》虽仅四千多字。但论“诗之源”与“诗之流”、“因质开文”与“因情立格”、“广其资”与“参其变”诸问题,均具卓识。  相似文献   

13.
许渊冲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及翻译理论家,他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古诗英译的大家之一。许渊冲根据自己多年的翻译实践,提出了系统的中诗英译理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试结合实例介绍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理论及其技巧。  相似文献   

14.
徐訏是著名的小说家,同时在诗歌方面也有很高的建树,著有《灯笼集》、《借火集》等九部诗集,试从诗歌创作的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诗歌内容、意象、语言等方面,评析他的乡情诗,从而深切体会徐訏先生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思乡情怀。  相似文献   

15.
翻译哲学探究的是翻译(通常是文学翻译)的本质问题。翻译的哲学理论从哲学的角度透视翻译的问题,对翻译的过程和译者的角色进行思考。文章从斯坦纳的翻译哲学理论来看许渊冲的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以阐述翻译哲学理论是如何体现在一位现代著名翻译家的实践活动中的。  相似文献   

16.
明代后七子领袖李攀龙之诗文传到朝鲜后,朝鲜文人以阅读其诗文、次其韵等方式表达了对其作品关注和欢迎,同时也对他的诗文及理论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批评。多数人对他的复古理论、创作风格、总体成就持赞誉态度,肯定其在明代文坛的领袖地位,也有少数人对他的理论和创作提出指责。虽然朝鲜文人的评价多受中国文人的影响,但这些褒贬不一的批评是对中国李攀龙研究的有益补充和丰富,对李攀龙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是最早针对现代性与现代艺术阐释中国美学思想的著作。徐复观所阐发的中国艺术精神是对现代性批判性思考的结果,是对现代社会里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价值的合法性论证。在徐复观看来,中国绘画与诗歌的融合,是一种打破艺术形式界限的艺术创造。中国的诗和画都具有抒情性特征,重视主体艺术精神的表现,具有现代性艺术的品格,具有安顿人的精神的现代性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字狱横行2000余年,与中国封建社会相始终,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政治无疑是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但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诗文阐释方式也是导致文字狱产生的重要原因,弄清它们与文字狱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文字狱这一中国社会非常突出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9.
李中峰先生是当代西部一位杰出诗人。他热爱传统文化,文化功底深厚,具有浓郁诗人气质,几十年来创作的诗赋近3000首(篇),其特点一是众体皆备,诗词曲赋文兼写,诗歌以格律诗为主,格律诗以七绝见长。二是题材广泛,咏怀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新田园诗既描写原生态的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又体现了当代农村的新风尚;讽喻诗继承了中国诗歌的"美刺"传统。三是风格多样,其中有一些七绝佳作令人拍案叫绝。中峰先生的诗赋创作继承了中华古典诗赋的优秀传统,又能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中峰先生以及当代许多传统诗歌创作实践是对后现代非诗化诗风的矫正。将当代众多的创作古体诗赋的作家屏之于当代文坛之外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研究当代文学的学者不能只把眼光关注到小说、散文及现代诗上面,应该放开眼光,抛弃陈见,关注那一大群以古体格律诗为载体来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诗人及其他们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40年代之交,徐迟于香港写作和发表了不少与战争有关的诗歌和诗论作品。这些诗歌反映出唯美主义的底色,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论提出要放逐抒情,将诗歌当作宣传的工具,以表现时代为自身的道德。在他的诗歌创作与理论宣扬二者之间存在艺术与政治的矛盾。为了摆脱这一矛盾,安放好诗人的“自我”,他追求思想进步,但却给此后作品的诗意带来了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