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郭小川既是战士,又是诗人.这两种身份融入了郭小川的生命,成为他的人格,导致了郭小川生存状态的两重性.战士和诗人双重人格共同作用下不但成就了郭小川,而且也使他陷入了矛盾的境地.  相似文献   

2.
“战士的心永远跳动”.这是诗人贺敬之写在《郭小川诗选》英文本序开篇的赞语.郭小川的形象,是战士、诗人的形象.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他的诗歌创作是令人注目的,郭小川的名字无可争辩地占据着重要篇章.只要把小川的诗放在他所歌唱的时代里去考察,就会真正理解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个性,才会正确评价他在新诗发展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唐诗、宋词的优美意境令人陶醉.传奇、小说的故事情节让人感怀.郭小川诗的激情、格调令人振奋。郭小川的诗是战斗激情的产物,是热情昂扬的颂歌。读郭小川的诗.可以看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听到时代的强音,感受诗人对党对事业的强烈感情。人们热爱这位诗人,是因为他有动人的战士性格,坦率、真诚、热烈的胸怀,他的诗真实地展示丁他的胸襟。不论是直抒胸臆,  相似文献   

4.
郭小川的<望星空>实现了四重超越,即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超越宇宙、超越前人.这是因为:郭小川不但是诗人,而且是战士;更重要的是,他不但是战士和诗人,而且是哲人.战士、诗人.哲人的角色都不是单独起作用的,而是综合起作用的.每种超越都不止依赖于一种角色,而是依赖于双重乃至三重角色.  相似文献   

5.
李瑛是新中国60年军旅诗坛的最为杰出的歌手,更是新中国60年诗坛的耀眼明星。他的新中国诗歌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是同新中国一道跋涉,一道前进,一道攀山越岭,一道走向辉煌的。他众多的诗作展现了一个战士、诗人、哲学家三位一体的辉煌的诗的艺术世界。后期诗作对时代、社会做哲理的思考,更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更多忧患意识,更多西方美学的吸纳与运用。  相似文献   

6.
黄秋耘首先应该是一位战士,然后是一位文人,他以战士的信仰、姿态为文,以文人的谦和、理想的气质为人,战士的气魄与文人品格的结合,使他成为一个痛苦的理想主义者和理想、温和的"超人主义"者。黄秋耘是文坛上的"多面手",他的爱国主义的政治信仰与当时的社会现实一起发酵,使其评论文章以"干预生活"为中心要点,其杂文风格与当时政治的变化也有很大的关系,散文作品则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与现代性的精神气质结合,呈现出一种现实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郭小川同志离开我们近两年了。每当我们面对文艺园地百花齐放的春天,诵读他的诗作,就使我们感慨万端,引起对他的深切的怀念。郭小川过早地逝世了。但他留给我们一卷炽如烈火的诗章,以及他那肝胆照人的情操。他是一个为革命引吭高歌的诗人,也是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他的诗,特别是  相似文献   

8.
昭通诗人麦芒的诗歌短小精致,创作上有他的独到之处--善于留白,他的诗歌创作的留白艺术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意象留白、语言留白、结构留白.  相似文献   

9.
郭小川是当代卓有成就的优秀诗人.他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一直锲而不舍地探求着诗歌的语言美.他指出:"语言要表现出美好的环境,美好的情思,诗必须是美的."打开郭小川的诗集,他那匠心独运、驱遣自如、炉火纯青的语言,首先给人以美的感染.诗人精心营建起来的一座座精彩别致的诗歌大厦,不但闪耀着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光辉,表现了鲜明的中国传统、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而且显示出一种自然美、音乐美、形象美,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要求与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0.
王怀让自觉地继承了中国当代诗歌中以贺敬之和郭小川为代表的政治抒情诗传统.他的诗歌往往关注那些能够体现民族精神力量的人物、事件,关注国计民生,有很强烈的史诗意识和民族性.在艺术手法上,他的诗歌是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的结合,常以赋的手法直抒胸臆,排比铺陈,渲泄激情.  相似文献   

11.
林琳 《三明学院学报》2005,22(3):288-290
在新时期的少年小说创作领域,沈石溪是一位异军突起,硕果累累的作家。他的动物小说创作在新时期少年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与写实性和拟人化的动物小说不同,以动物世界的酸甜苦辣来象征人类社会.指点人类成长过程中缺失了的优良品质,张扬作家的生命观与价值观。他的动物小说对当代少年成长具有深刻的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的文艺思想及其创作不同程度地有承于庄子。新时期以来,郭沫若的研究者在“郭沫若与庄子”文艺关系这一领域亦有可贵探索,其探索涉及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泛神论、文艺的非功利观及文艺的“自然流露”说诸方面,这些也正是郭沫若融贯中西文艺思想、促成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转向现代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3.
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伟人,他的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开辟了文学创作的新纪元,使楚辞成为了“一代之文学”。由于诗人有着伟岸的人格、高亢的激情和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力,所以他用生命谱写出来的诗篇,是他人格的最鲜明、最直接、最完美的表现,他的诗歌形成了富有创作个性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许辉的创作经历了整个新时期小说的发展历程。“行走”是其小说的基本叙述模式。特殊的人称修辞昭示了其文化身份的双重性,以及创作主体自我的倾向性选择。直观化的呈现方式,则造就了其简单微涩的风格,也传达了他道法自然的生命哲学。寂寞而超脱的“我”化感受,传达的是一种神思和空灵。许辉的小说与新时期众多的小说思潮中的创作具有相似性,但它从来就行走在思潮的边缘。  相似文献   

15.
详尽分析北宋中期的山水画家郭熙《林泉高致》绘画创作,认为郭熙的绘画创作思想涉及了山水画创作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最能体现其绘画创作思想的是对于画家在创作实践中的审美心境、创作态度、山水画取材,以及笔墨运用等问题的提出与阐述.指出郭熙的绘画创作思想对今天的中国画创作与发展而言也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翻译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沫若从小受中西文化浸染,一生著述和译著丰富,对中国的翻译事业有特殊的贡献。郭沫若作为翻译家,就翻译者的素质、译者的动机、诗歌翻译、以及翻译创作论等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译著和翻译理论都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自由体诗歌的出现,一举结束了早期新诗文白参半的稚拙局面。在具体的创作中,郭沫若主张“形式的绝端自由”、“感情绝端的流露”,其结果是在获得一种“狂暴的技巧”的同时也失去了诗歌现代性的深层表现的朦胧美。探寻郭沫若诗歌创作的得与失,对当今日益衰微的新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陶保玺以《新诗大千》填补了我国新诗“体批评”的空白。其中对“郭小川体”的论析,是对新诗格律化的一种超越之论。在该书问世一年后,陶先生又发表了《郭小川对中国现代格律诗的贡献》,该对郭小川诗的理论概括和美学升华,又有新的提法,在借鉴卞之琳先生的“参差均衡律”一说后,他更加坚定并发展了他对“郭小川体”的认知。在弘扬郭小川现代格律诗具有“参有均衡美”的同时,他进一步评价郭小川在新诗格律化发展史上的超越前辈和同辈诗人的历史地位。郭小川所做的贡献是创作实践上的,而陶先生在新诗格律化理论方面的建树,也同样是彪炳史册的。陶保玺的诗学理论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惠特曼和郭沫若在对民族题材的运用和诗歌形式创新中完成诗歌“个体自我”向“民族自我”(“国家自我”)的转化,升华为一种“普遍自我”。惠特曼以美国作为投射对象,以第一人称“我”热情讴歌美国精神,在诗歌中完成自我身份构建。郭沫若诗歌应和“五四”的时代精神,高扬人的个体性,坚持对现实压迫的反抗,对祖国的热爱,把“五四”个性主义的时代精神在作品里成功地反映出来,由此给郭沫若的新诗带来了奔腾豪纵的情趣美。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伟大是一种平凡中的伟大,是作为一个生存者和实践者的伟大.他的一生是一个包含苦难与殉道、牺牲与抗争的一个真实与丰富的生命文本.他的创作与他的生命之间恰恰因为始终保持真实和互动的内在联系,才蕴含来自他个人也来自他生活的时代丰富真实的精神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