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思20世纪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国杂技艺术实现了从地摊走上舞台的变革,实现了从较单一的技巧表演到表演形式多样化的变化,但是以师授徒的传统培养方式至今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中国虽是世界杂技大国,但到目前为止,在杂技人才培养方面还仍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系统规范的教学方法。因此推动杂技事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将单一型人才培养向复合型杂技人才方向转型,是我们杂技教育者面临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一、创造与创新 在20世纪中国杂技发展史上,发生过两次重大的变革,第一次变革使中国杂技从地摊卖艺走向了舞台表演;第二次变革就是从表演形式的单一化变为艺术多元化。21世纪的中国杂技正酝酿着第三次重大变革,这就是用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模式培养和造就大量高素质的杂技人才,创造出全新表演形式和内涵的杂技作品。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创新与发展成为我们探索的课题,也是杂技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杂技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艺术表演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回望其发展历程,中国杂技艺术实现了从地摊走上舞台的变革,实现了从较单一的技巧展示到表演形式多样化的变化,但是以师授徒的传统培养方式至今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到目前为止,在杂技教育方面还仍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杂技和舞蹈是两种相似的艺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尽管杂技艺术已完成了从地摊到舞台、从形式单一的技巧展示到表演形式多样化再到杂技剧的诞生,但是杂技教育相对于舞蹈教育而言,还明显处于散漫滞后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正手技表演一直深受观众的喜爱,现如今手技表演不仅在国外备受关注,在国内也有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和节目。如何将手技艺术传承下去,将现代艺术与手技表演更好地融合创新,是新时代手技表演艺术家及手技表演爱好者所面临的新挑战。一、手技与杂技的渊源手技表演是杂技艺术的一种延伸,手技表演更多的还是依托于杂技表演,因此手技表演与杂技表演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并且手技表演就是杂技表演的一种新的舞台展示形式。手技表演与杂技艺术,两者近乎趋同的表演却衍生出截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杂技是一门古老又创新的艺术,传承和发展是杂技艺术生命力的根源。当前,我国的杂技艺术正处在突飞猛进、高速向前的发展阶段,杂技艺术的发展变革需要我们不断推陈出新,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观众观赏水平的提高、艺术表演市场的繁荣、表演竞争的激烈需要我们提供更丰富多样、更与时俱进的杂技表演。  相似文献   

7.
引言 从杂技的发展可以看到,杂技既可以是某种单一的技艺表演,如走钢丝、翻筋斗等,也可以是与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门类融合在一起的综合艺术表演。目前,在多元化、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杂技艺术面临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杂技经过了三千多年历史的发展,至20世纪80年代,虽然完成了由地摊走上舞台、由较单一的技巧表演到表演形式多样化的变革,但也长期存在着重"技"轻"艺"的现象,使得一部分人仍然认为杂技"难登大雅之堂"。 改革开放后,中国杂技艺术创作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追求技巧创新发展的同时,开始更多地注入杂技的审美要素,提升杂技的文化内涵,结出了主题晚会、意境杂技、复合杂技、杂技剧等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9.
3、缺乏市场竞争优势,发展不平衡。随着国外高新科技在杂技艺术领域的运用和发展,特别是一些国外知名表演团体创作的以杂技为主要表演内容的主题晚会,演绎了杂技艺术的新理念,颠覆了传统的杂技表演模式,成为高端文化产品。而中国杂技单一技巧堆积的表演形式逐渐失去了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出国演出是低价位的原材料输出,国际演出还处在低价、低端的层面,缺少具有号召力的品牌。  相似文献   

10.
正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市场迎来全民消费时代,杂技艺术仿佛迎来了新生。无论是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层面,还是从杂技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层面,审美化、艺术化的杂技表演已经成为主流,而杂技剧这一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杂技作为古老的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已经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经过无数代杂技人的传承和创新,已从当初的纯技巧表演演变为一种利用综合艺术手法、产生较高审美趣味的舞台表演艺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杂技在各类国际大赛共获得100多项大奖。然而近年来在“杂  相似文献   

12.
我国杂技艺术有着3000年的发展历史,扎根灿烂的中华文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雅俗共赏,是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的艺术门类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杂技艺术从撂地表演走上了剧场舞台、从单一的技巧展示到如今的表演形式多样化,不断的借鉴、汲取其他艺术门类所长,让现代杂技逐渐发展为以技巧为核心、利用各种艺术手段、融合多种艺术风格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13.
正追求艺术形式完美和表演手段多样化,已成为当今中国和世界杂技艺术的潮流趋势,杂技演出不仅是表现高难度技巧,同时也需要演员塑造完美的舞台表演形象。演员要按照表演节目的演出节奏和内部联系,按照各动作间精心设计的衔接方法和与同伴的巧妙合作方式进行表演创造。音乐、灯光、舞蹈和服饰的协调配合也都要从艺术的完美上全盘考虑。杂技与体育的不同,就在于"杂技不是创  相似文献   

14.
杂技,亦称“杂伎”。指人体软功、自行车技、钻地圈、抛草帽、乔装狮子舞等技艺表演。通过“杂伎”中的“伎”字可看出,“人”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然人来表演各种高难度的技艺,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杂技艺术中表演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杂技艺术也在不断地进行继承传统之后的发展。诚然,杂技中技艺占据很大的比重,但在现代社会的今天,单纯的技艺表演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观众的审美追求。表演上的追求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此篇文章将从情感的表达、美的追求以及交流的必要性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这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杂技艺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和观众审美需求的提高,从内容到形式,以至舞台美术(包括服装、道具、灯光、音响)都在出现新的内涵,这是新时代与时俱进的需求所致,也是杂技艺术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今天走进剧场欣赏杂技,首先映入眼帘的不再是单调的舞台灯光,而是色彩纷呈、明暗交替的气氛光;演员的服装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杂技服装,而变得款式各异,奇幻多彩。时至今日,杂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单纯表现技巧的表演形式,对杂技节目实行全方位包装,成为新世纪杂技创作的首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闲杂技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仍在国际杂技界占有领先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杂技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趋势,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也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杂技艺术之中,因此中国杂技艺术培养的传统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舞美与杂技     
贺敏奇 《杂技与魔术》2012,(4):50+53-50
杂技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艺术瑰宝,它以惊险、奇特、高难的艺术手法来满足观众的审美追求和艺术享受,千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以前人们观看的杂技,谈不上舞台美术。传统的表演杂技的艺人大都是在街上摆摆地摊、耍耍功夫,或在大棚内单纯展示高难度肢体技巧的表演,来博取观众的喝彩。在进入舞台的最初阶段,人们的审美要求仍然是集中在杂技的技巧和难度上,常常以那种单纯简单的蓝天白云布景来衬托,忽略了舞台艺术综合美感。因此,杂技舞台的布置十分简陋,无论是舞台的背景、灯光、音响、服装等,与杂技的表演都没有太大的联系。今天,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杂技表演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不再像以前那么单调,单纯讲究杂技技巧的表演,以前那种单纯的蓝天白云布景已经不能迎合观众观赏的口味了。现在的杂技艺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艺术,不再是片面地追求技巧难度,而是讲究杂技表演的整体性,以高难技巧为主导,配合灯光、布景、服装、音响等,使杂技表演成为整体和谐完美的表演艺术。人们在观赏杂技表演时,不仅要观赏杂技表演动作的高难技巧,而且还要在观赏杂技的表演过程中获得一种视觉上、听觉上美的享受。观众欣赏杂技表演出现了新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广义的杂技包含四个方面的艺术品种,即技艺、马戏、魔术和滑稽。这四个艺术品种各以鲜明独特的个性彰显着自身的风姿,构成了杂技艺术的整体恢宏和绮丽。滑稽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在古埃及国的历史中,就有一位矮小的小丑在宫廷内给法老王表演的记载。在中国,有记载的滑稽表演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国语》中就有“侏儒扶卢”的描写,即身材矮小的人用滑稽动作爬杆,以营造一种喜剧效果,博取观众一笑。干百年来,滑稽一直作为杂技艺术的重要组成,成为了杂技观众的开心果。  相似文献   

19.
正2004年,杂技剧《天鹅湖》的上演标志着我国当代杂技剧的正式诞生。至今十几年,国内已经排演出一百多部杂技剧,可谓发展迅速。而目前,杂技剧定义尚在探索之中,笔者现将其概括为"杂技剧是用杂技形式表演的戏剧"或"以戏剧形态表现杂技本体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杂技表演是中华艺术宝库里的一颗明珠,有善悠久的历史。杂技艺术的特点决定了它以全世界作为自己的表演舞台,但同时.我们又看到另一种情况,即一个优秀的杂技节目很难在同一个地方做较长期的表演,这同样也是由杂技艺术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