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换客诞生记     
正"徐老师,我放在图书角的一本《小哥白尼》不见了,问了很多同学都说没有拿,那可是我最喜欢看的书啊!""老师,我放在图书角的两本新书上面不知被谁画了两笔,心疼死我了。""我的书还被别人踩了一脚呢!""我的书被人撕坏了!"  相似文献   

2.
"孙老师,您的书让我走出了最黑暗的时刻。我买了三本,一本送给我的爸爸,一本送给我的班主任老师,一本留给我自己。他们看了,都哭了。他们说他们错了。您说,教育家眼里没有差生。有这一句话就够了。我们不需要谁来可怜挽救,我们自己会努力……"  相似文献   

3.
激励的效应     
案例:成成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他动手能力强,特爱做事,常常将玩具、图书摆放得整整齐齐。但他特别喜欢搞点小破坏、恶作剧,并以此作为快乐。由于他经常无缘无故地影响别人,为此,小朋友都不喜欢和他一起玩。镜头一:自然角中来了个新朋友———小金鱼,小朋友都特别高兴,成成也不例外。他围着金鱼左看右看,还不时地用手去摸一摸,小金鱼很是害怕,东逃西窜,成成看了可高兴了,一把抓起金鱼,还得意地大喊:“我抓到金鱼了!”小朋友连忙来告诉我,等我赶到时,金鱼已奄奄一息。镜头二:游戏时,成成是医院的护士,他正在为娃娃打针,只见他很用力地将针扎…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孩子一点都不听话,整天就知道闹。""有些孩子好像有多动症似的精力特旺盛,真拿他们没办法。"听着新老师的抱怨,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也有同感。然而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让孩子有事可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比较有效的办法。记得我曾经带过的一个班里有个叫成成的孩子,他只要一闲下来就会有事发生,一会儿把自然角的豆苗掐断了,一会儿把图书角的  相似文献   

5.
<正>这是一篇不容易读懂的文章,但还是选出来给同学们读,期待大家能从不同的角度读懂父母,读懂生活。我猜想,他只有星期三会来。每个星期三,我都能看到他。我们看的是不同类型的书。我看的大多是漫画,往往不到一小时就看完了。他看得比较慢,不过,他的书也比较厚。我看到那是一本关于战争的历史书,那场战争或  相似文献   

6.
我从小就是个“书虫”。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在班里设了一个图书角。小朋友们可以带来自己喜欢的书,大家一起看。别的同学都带来了自己的书,我也缠着妈妈,让她给我买一本。妈妈爽快地答应了,带我去书店买了一本《安徒生童话》。我高兴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7.
早晨,文文带着心爱的《狮子王》来到幼儿园。一进教室,他就举着书神气地对小朋友说:“你们看,我带来一本《狮子王》,可好看啦!”好几个小朋友都羡慕地看着文文手中的书。成成说:“这本书我也有,今天我也带来了。”  相似文献   

8.
肖力 《早期教育》2005,(5):18-18
一天,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午睡了,睡着睡着,晨晨听到一种哭声,声音越来越大。他轻轻地从床上爬起来,顺着哭声一看,原来是一本小画书趴在地下哭。晨晨问:“你为什么哭呀?”小画书说:“刚才你看画书时,我让你看了许多好看的动物,看完后你应该把我放在图书架上,和我的朋友放在一起,可是你把我扔到地下,还碰伤我。”晨晨听了心里非常难过,连忙去拾小画书。  相似文献   

9.
最近,班上出现了图书被撕毁的现象,于是,我组织了情境教学《小图书哭了》的教育活动,并与幼儿开展了讨论。“小图书为什么会哭?”“小朋友不爱护。”“为什么小朋友不爱护小图书呢?”“因为小朋友不爱看这本书。”“小朋友年纪小,不懂得要爱护。”老师这才了解到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原来他们对图书也有喜欢与不喜欢之分。老师提出“对不爱看的书该怎么办?”让幼儿讨论。回答有三:给别人看;交给老师;放回原来的地方再重拿一本。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第三种方法最好,同时明确对不爱看的书也要爱护。老师继续启发幼儿讨论“对爱看的书又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早就跟学生许愿,写一篇《我和我的学生们》的文章。今天才还了这个愿。 我的学生一个个机灵鬼似的。我高兴的时候,他们就问这问那,什么“火星上有过生命吗?”什么“北极有地下城市吗?”什么“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呢?”……问个没完没了,那意思,非让老师你张口结舌,红着脸跟他们说不知道了,才算罢休。还多亏我看的书多,订的杂志多,不知道的还能查一查,不然还真得让他们问趴下;我生气的时候,他们就变成小绵羊,一声不言语,各自看各自的书,个人做个人的作业。有人要说一句话,谁都狠狠地用眼睛瞪他。每当看到学生们听话的样子…  相似文献   

11.
“报告!”“进来。什么事呀?”看到进来的同学急急匆匆的,我不禁奇怪地问“。老师,于×正在教室里大哭呢!都哭了20多分钟了,好多人劝他他都不听。”来者看似十分焦急。“让他哭,谁都别理他!”我生气地说。虽说是生气,但我心中有数,知道这是为什么。几天前的一个早上,还没有上早  相似文献   

12.
在大阪梅田纪伊国屋书店,偶然发现一本角川出版的小书。角川在日本很闻名,旗下书种茂盛。我问他们,哪一本最畅销?他们说是《给母亲的短柬》。这真是一本动人的书。我跳着看,最先看到千叶县七十一岁的须藤柳子写给已故母亲的:  相似文献   

13.
对刚入园的幼儿来说,哭是他们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幼儿刚入园的一个月里,我从不强制幼儿不许哭。在暂时满足了他们哭的需要后,我便提出一些要求。如晚上爸爸妈妈来接时,提醒幼儿明天看谁高高兴兴地来上幼儿园,第二天问一问谁没有哭,没有哭的孩子能得到一些...  相似文献   

14.
区域活动的时候,我发现书角的孩子都围在一起,他时而激烈争论,时而眉飞色。我好奇地走了过去,原来他正在看一本自己带来的迷宫。而图书角的那些书,被冷落一边无人问津。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决定对图书角进行改革:首,将图书角改名为“小不点书”。孩子们从家中找来了花、条、彩色包装纸等,对之进行单“装修”,绘画能力强的孩还画了一些装饰画贴在墙。然后,幼儿每人每天带一本己最喜欢的书放在“书吧”中同伴分享。改革后的“书吧”受到了孩们的热烈欢迎,除了每天40钟的区域活动时间外,“晨间动”、午餐后“自由活动”、午睡身后的“欣赏活…  相似文献   

15.
初识甘世佳是在一张电脑传送的照片上,还有一本叫做《十七岁开始苍老》的书。照片上的男孩留着长发,消瘦的脸庞,高挑的身材,似乎还透出一点点的随意与张狂。再看他的文字,那些在不经意间流露灵气的句子深深吸引了我,让我萌发了要采访他的愿望。我固  相似文献   

16.
这是我的真实课堂/我的每一节作文课都是这么上的它或许不具备抓人眼球的艺术性/但我依然敝帚自珍——题记一、“让我呼喊你的名字”上课了,我在班级电脑上出示上次拍的照片,照片上是上期《评价周报》的全体作者。我指着照片,大家喊:“朱雨晴!江元浩!施浩!……”被喊到名字的同学笑眯眯的,恨不得大家喊得再响亮一些,把房子震破了,让他的名字响彻整个校园。“哎呀,这是谁?只有半个脑袋?”我故作惊讶地问。“王希成!”你看王希成,幸福得像石榴一样,只有小半个脸,但大家都记得他。看完照片,我振臂一挥“:下一个环节——”“让我呼喊你的名字!”…  相似文献   

17.
补图书     
一天,我看见班上的一个小朋友在哭。一问,原来是他从家里带来的一本新书被别人撕坏了。他边哭边说:“这书是我从家里拿来的,是妈妈给我买的。”可我怎么劝他也没有用,他还是一个劲的哭,直到我答应给他把书补好,才勉强停止了哭。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当时我想,孩子这样爱惜、心疼自家的书,仅仅撕坏了一点就哭得这么伤心,而班上这些书已残缺不全,为什么一点不心疼、不伤心呢?关键还在于他们的心目中只有“小家”而没有我们集体这个“大家”。  相似文献   

18.
2003年3月20日星期四我望着图书角那一大堆书而犯愁:孩子们已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这些小画册、带拼音的小故事书、小童谣已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读书需求,放在书柜中,徒为摆设。而孩子们在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活动中,在我的推荐下,又买了许多新书,如果每人捐一本,那等于一下子每人拥有了50本,学生的藏书岂不大大丰富了?而且还可以根据学生需要,每月或每半个学期一更换,更何况,“书非借不能读也”!对,更新图书角!那又如何处置眼前这一大堆书?发还给他们?显然这些书对他们已不会起作用;作废物处理?这一本本书承载的可都是知识!我寻思了良…  相似文献   

19.
"报告!""进来.什么事呀?"看到进来的同学急急匆匆的,我不禁奇怪地问."老师,于×正在教室里大哭呢!都哭了20多分钟了,好多人劝他他都不听."来者看似十分焦急."让他哭,谁都别理他!"我生气地说.  相似文献   

20.
我在图书馆里看到一位青年捧着一本书,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上,还不时发出阵阵“哧哧”的笑声。咦,是什么书让他看得如此着迷,能笑成这样?我悄悄地坐到他对面探头一看:《鲁滨孙漂流记》。一天,我在书店里看到了《鲁滨孙漂流记》,于是打开书随便翻了几页,没想到一下子就被这本书的内容吸引住了。我看了看表,时间还早,决定再看一会儿。这一看就忘了时间,等想起来回家时,天都黑了,我也因此被父母训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