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陈明 《教书育人》2013,(15):64-65
近来,钓鱼岛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广大民众对于日本政府的无耻行径纷纷表示谴责,青年大学生也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要探讨如何保护和引导大学生爱国热情,我们必须认识和了解什么是爱国热情,它与爱国主义有什么关系,当代大学生爱国热情的特点是什么,针对大学生爱国热情特点高校要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2.
2012年9月16日下午,我接到校长电话,说我校学生王某正在某地商讨“抗日”行动,惊动了市教育局相关领导,叫我马上去了解处理。听到此学生名字,我的第一反应是,学生素质不怎么样,是否想趁“钓鱼岛事件”来宣泄一下内心的情绪?通过了解得知,我校王某与外校的几个学生一起,聊到“钓鱼岛事件”,便表达了对此事件的一种不满,他们在各种媒介看到有人在汽车上贴封条、抵制日货、自发组织“抗日”游行,于是他们拨通了110,向派出所提出申请游行的资格,进而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相似文献   

3.
《河北教育》2008,(6):8-8
近日,省教育厅组织全省中小学校进一步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中小学生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把爱国热情转化为树立志向、勤奋学习、全面发展的实际行动。全省各地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奥林匹克教育有机结合,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认识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的重要意义,积极参加“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道德实践活动,从身边小事做起,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日本当局及其右翼势力为了一己之私而不顾历史事实,不断在我国钓鱼岛制造事端,不仅把对于我国钓鱼岛的侵犯扩大到一个新的程度,还严重违反了国际和平条例。尽管我国不断用史实证明钓鱼岛是中国的,但是日本当局依旧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非法“购岛”,引起了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的强烈不满。文章针对这一现状展开史学论证,并结合相关文献进一步证明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这一史实。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美国《纽约时报》首次集中报道中日钓鱼岛争端,其报道主题主要涉及:日本觊觎并侵犯中国钓鱼岛主权权益、美国政府的钓鱼岛政策、中国政府及海外华人维护钓鱼岛主权的活动、1978年"钓鱼岛事件"等。早期《纽约时报》涉钓报道具有一定程度的客观性,但依然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偏见,这种偏见源于美日同盟框架下的冷战思维。《纽约时报》涉钓舆论立场与美国同时期钓鱼岛政策是相一致的,很难做到真正的客观公正,这一特征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6.
"钓鱼岛事件"引发新的时代危机,激起了中国的反日高潮,点燃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激情。青年作为"保钓"的主力军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出现过激行为。当代青年应当正确自身定位,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在国家面临危机时要明白理性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要清楚如何爱国才是理性爱国。  相似文献   

7.
2012年的“钓鱼岛事件”,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的愤怒。大陆保钓人士冯锦华说:“如果一个国家的青年不会愤怒,国家就没希望了。”是的,在面对不公不义的时候,我们需要用愤怒来表达态度和立场。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本非法占有钓鱼岛,并企图窃取钓鱼岛的主权.否定了日本对钓鱼岛的非法主张,运用“有效占领”的相关理论论证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权利,并针对中国如何强化对钓鱼岛的“有效占领”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9.
东邻的试题     
前些日子.由于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争端及两国的历史纠葛,中国的好些城市都举行了反日示威游行。特别是“九一八”这一天.国人的民族情绪格外激愤。其间,笔者时时萦怀的,却是“九一七”——  相似文献   

10.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更应当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爱国热情。然而,在表达爱国情感的过程中,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偶尔会出现一些非理性的情感表达方式。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就理性爱国的内涵、理性爱国教育的意义以及如何加强理性爱国教育等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发表并出版了许多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当前我国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的研究提供许多宝贵的资料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日本国内对钓鱼岛的历史观,主要分两大派,一派从狭隘利己主义出发,不顾历史事实,认为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另一派是从历史唯物论出发,尊重历史事实,认为钓鱼岛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是中国领土。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的活动,破坏了中日两国所达成的"搁置争议"的共识。日本应该端正历史观,重视友好,展开谈判,以缓和矛盾,进而公平合理地解决钓鱼岛争端。  相似文献   

12.
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井上清的著作《“尖阁列岛”——钓鱼岛列屿的历史剖析》从翔实的史料着手系统深入地探讨了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的事实.对此,原田禹雄专门著书《“尖阁诸岛”——读册封琉球使录》以反驳井上清的观点.文章通过对原田禹雄书中观点的逐一分析,不难发现该学者企图通过曲解册封使录中的史实来推翻井上清的观点,但由于其引据不当,考证粗疏,再加上大胆的主观臆想,反而从侧面证实了中国拥有钓鱼岛主权是不可磨灭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先民最早发现、命名、经营钓鱼岛和明清政府长期有效的管辖与控制,表明钓鱼岛在历史上就归属于中国。中日钓鱼岛的主权争端,起源于明清政府积弱下的海洋退缩与日本维新后的海洋扩张,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又因二战后国际政治的大国博弈,使它成为当代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关于日本“购岛”事件的话语为语料,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分析副词在主权话语中的评价功能。研究发现:(1)在111条语料中,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共计使用了34个具有评价功能的副词。(2)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主要通过描摹性副词对日本“购岛”行为进行负面评判;采用评注性副词表达对日本“购岛”事件强烈不满的情绪:使用高程度副词、频率副词和时间副词等限制性副词强化了对日本“购岛”行为的谴责,并进一步表达了维护钓鱼岛领土主权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间保钓运动已经走过40余个春秋,它是我国国家层面的保钓运动的重要补充。随着钓鱼岛问题成为学术热点,民间保钓的研究也越来越成为显学,文章对中国民间保钓运动研究的成果分为著作类、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展开论述,对这一运动有个总体上的考察。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主权归属的新一轮冲突暂告一段落。日本的盟友美国表示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全和合作条约》,这样使中日之间的领土争端又掺和进美国因素。通过对钓鱼岛争端中"美国因素"的缘由进行历史分析,进一步分析美国因素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它对中日解决钓鱼岛之争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议问题,近年来一直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日本不断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事端,美国也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保钓行动自1970年开始不断。作者搜集了历次保钓行动的资料,并对钓鱼岛问题从国际关系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钓鱼岛问题不仅关系到中日两国的国家利益,而且牵涉到两国的国民情绪、民族感情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中日两国必须在尊重历史和事实的基础上,从维护中日关系大局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务实、坦诚的谈判,使钓鱼岛问题最终得到和平的、创造性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在中日之间诸多的历史和现实争端中,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争端最为关键。由于涉及两国的国家主权利益,中日双方决不会轻易让步。中日东海争端无论最终通过协商解决还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中国都必须为自己的主张提供足够的法理支持。本文对钓鱼岛归属及东海海界划分提出了自己见解。  相似文献   

19.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日本对中国钓鱼岛的垂涎,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前就已开始,并从未放弃。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日本政府无视中国领土主权,公开抛出"购岛"计划,将中日钓鱼岛问题推向白热化。  相似文献   

20.
声乐艺术是表现和谐文化的最好形式之一。“爱国歌曲大家唱”以符合当代社会与时代整体审美文化需求的强大声势,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从声乐文化视角探讨“爱国歌曲大家唱”的本质有:“共享性”、“艺术与社会的互融性”、“变化性与传承性”。它对先进文化持久地传承和发展,对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