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崇璞  吕妍 《青年记者》2009,(13):28-30
2008年岁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首届全球新闻教育改革研讨会”,围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7年提出的《新闻教育课程模板》,邀集国内外新闻院系的专家学者展开讨论。其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彬教授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张崇璞、吕妍围绕新闻教育作了一次对话,本文记录了其中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2.
九卷本《梁衡文集》不到四个月时间已经印刷了三次,累计发行约六万套。2003年7月8日,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来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参加由该院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首次“《梁衡文集》出版座谈会”。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梁衡和即将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学院毕业生为代表的老中青三代新闻人围坐在一起,围绕《梁衡文集》的出版畅谈梁衡多年的新闻追求及当前新闻业、学界存在的问题等。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说:像梁衡同志这样的中年新闻工作者出  相似文献   

3.
2012年5月12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会主办,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清华-网易未来媒体研究中心协办的"全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教育创新论坛"的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召开。论坛邀请了来自海内外学术界和媒体业界的60多位院长、总编等嘉宾,就国际新闻传播教育中的"全球模式"与  相似文献   

4.
范敬宜先生是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也是新闻教育家。从2002年至今,他担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近8年之久。在他的主持下,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树立了"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教育走在了全国高校前列。有关范敬宜办报方略与新闻作品的评述已经有很多,本文仅就范敬宜新闻教育思想做一探析。  相似文献   

5.
2012年5月12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会主办,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清华-网易未来媒体研究中心协办的"全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教育创新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召开.论坛邀请了来自海内外学术界和媒体业界的60多位院长、总编等嘉宾,就国际新闻传播教育中的"全球模式"与"本土经验",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培养之间的融合与对接,以及新闻传播教育如何适应传媒数字化、产业化发展等广泛议题发表演讲,进行了小组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教育走向何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冬天里的故事 2008年冬天,一个寒风刺骨的北京早晨.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一间温暖如春的会议室里,来自海内外的新闻教育工作者正在热烈地讨论着中国及全球新闻教育改革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三尺讲台,拿起教鞭一晃半生岁月;水木清华,孕育桃李不觉十年荏苒。当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迎来第二个十年时,李彬教授在新闻教育的课堂上,已经站了整整28年。从郑州大学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再到清华大学,李彬从未离开新闻教学的第一线。这位在学生眼中有谦谦君子之  相似文献   

8.
李彬 《青年记者》2012,(13):31-36
2011年正值清华百年华诞,也适逢清华开办新闻教育第十年.当此时,为曾维康这篇付梓的硕士学位论文《农民中国——江汉平原一个村落26位乡民的口述史》作序,不禁浮想联翩,思绪悠远. 曾维康,湖北监利人.本科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修管理专业,酷爱新闻报道,曾在《光明日报》等媒体发表十数万言新闻作品,以此保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9.
张冬冬 《青年记者》2017,(32):42-43
新闻素养与新闻素养教育 近年来,国内关于新闻素养教育的研究已时有所现.与其他新闻传播学领域的议题不同,关涉新闻素养与其教育的研究比较多元且分散,而且关于其中核心概念的探讨也存有差异.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新闻素养是记者职业素养向大众的传递,至少应该包括新闻基本知识与常识、新闻基本技能、新闻态度和新闻观、新闻社会行动力和习惯等四个方面.①这种提法将新闻素养视为新闻从业者的特有素质.  相似文献   

10.
李希光的“新新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平 《新闻传播》2005,(4):20-22
日前我国新闻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已使新闻学教育呈现出深深的危机。可以说,新闻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希光教授倡导的“新新闻教育”,探索着一条新的新闻学教学之路,他的具有实践精神、创新意识和人文精神的新新闻教育理念很值得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日本新闻学与新闻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为什么搞新闻传播研究 ?为谁而搞 ?”等问题 ,新加坡《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日本龙谷大学教授卓南生先生 ,在日前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讲座时 ,发表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卓教授在介绍日本新闻学研究的盛衰和演变及日本新闻事业的现状和走向的同时 ,也对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提出了很好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2年5月12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2年《传媒蓝皮书》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会议探讨了全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的热点事件和面临的挑战,展望了全媒体时代下的国际新闻传播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0月20日,由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史学会、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大学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研讨会正式召开。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的近60位代表济济一堂,围绕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新闻传播教育办学模式和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回顾、国外新闻传播教育与研究的启示等主题各抒己见,进行了充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彭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新闻评论》通过对2014年新闻招聘HR的调查显示,新闻从业者简历上最被期待的四种技能是:1.可运用社交网络获取重大新闻;2.可利用数据挖掘、分析技术获取信息、把握趋势;3.可跨平台熟练处理音视频、广播和社交媒体及各种软件;4.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5月12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2年《传媒蓝皮书》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会议探讨了全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的热点事件和面临的挑战,展望了全媒体时代下的国际新闻传播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16.
记者发现新闻的四个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的新闻发现目标包括发现事实真相、发现新闻价值、发现新闻表达方式。新闻发现思维贯穿于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并通常表现在四个动态阶段:由新闻线索触发的新闻“灵感”;围绕新闻“灵感”所展开的对事实真相的预测;采访中印证事实真相、修正和确认报道主题;采访中依据报道主题和新闻表达规律发现、收集、挖掘素材。  相似文献   

17.
《新闻爱好者》2011,(11):75-75
陈昌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记者协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新闻学科委员。198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90-199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习.1993年师从方汉奇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8.
新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新闻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国内新闻院校也在积极探索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坚持"素质为本,实践为用,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办学理念.南京大学新闻学专业形成了"课外实习与课堂教学并重,实践教学贯穿本科教学始终"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总产值达到6379亿元2012年5月12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2年《传媒蓝皮书》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会议探讨了全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的热点事件和面临的挑战,展望了全媒体时代下的国际新闻传播的最新动向,《2012传媒蓝皮  相似文献   

20.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研究中心(Center for Journalism Studies)成立于2010年4月,是学院教学研究改革的最新成果之一。该中心承载着新闻学学科方向的科研和教学组织功能,中心密切与新闻传播学界、业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