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防止错判与误写复分解反应,本文对有关复分解反应的学习说三道四如下:"三"--即发生复分解反应时对生成物所要求的三个条件.一是有沉淀析出;二是有气体放出;三是有水等难电离的物质生成.这三个条件只要具备其中之一,其复分解反应就能发生并趋于完成.例:(1)Na2CO3+Ca(OH)2=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要求在化学教学中需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构建化学知识网络,将分散的"点"连成"线",则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加工整理,从而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现举例如下:一、关于基本概念知识构建例1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1)请将"元素"、"原子"、"分子"填入图1中适当的圆圈内,从而完成元素、原子、分子与物质之间的正确的关系图.  相似文献   

3.
当一个反应体系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都能和另一种物质反应,此时就存在原反应体系中哪种物质优先反应的问题即竞争反应.那么如何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此进行了摸索,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议催化剂     
初中化学课本中对催化剂的概念是这样描述的: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学生在理解这一概念时,出现的问题较多,现对此概念作如下讨论,以加深同学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用两两混合的方法将一组物质鉴别出来原本主要是考查同学们对物质性质和反应现象掌握的熟练程度 ,通过各物质混合后的现象各不相同的方法将各物质鉴别出来 .事实上 ,可采取分步的方式来加以进一步鉴别 .本文通过例解的方式对该题型进行了分析 ,特别是对先分组再滴加的方式进行了详解 (例题中所有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无显著差别 ) .思路 1 利用两两相混之后现象的各不相同加以鉴别例 1 下列 2组物质就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而加以鉴别 .物质现象物质现象NaOH↓红褐色、↓白色NaAlO2 ↓、↓(可溶解 )FeCl3 ↓红褐色 KHCO3 ↓、↑MgCl2 ↓白…  相似文献   

6.
细说酸碱盐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中很重要的化合物,这部分的知识有如下特点:概念多、物质多、反应多、题型多、需记忆的多等,也是中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学生往往学起来比较困难,因为对一类物质的学习,既要从组成和结构上认识这类物质的特点,又要认识这类物质的共性和每种物质的特性,怎样让学生系统掌握该部分知识,能灵活运用知识,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做法,请同行们指教并再完善.  相似文献   

7.
一、单元思维导图二、方法归纳总结1.质量守恒定律(1)用列表法确定物质的质量比中考中关于质量守恒定律考查的热点题型是:给出几种物质,充分反应后,用表格列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然后要求判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比或在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或反应类型等等.解答此类  相似文献   

8.
例1 (2007年镇江)已知A~G七种物质都是初中化学课本中出现过的化合物,其中F是常用的建筑材料;H为常见的单质.各物质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9.
化学计算题中 ,有一类是要求通过计算确定物质组成的题目 .此类题目中物质的组成通常有几种情况 ,要求同学们在解题时能全面思考 ,去伪存真 ,对物质的组成做出准确的判断 .此类题能较全面地考查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 1 将 50g木炭粉与氧化铜粉末组成的混合物放入试管中 ,高温强热 ,待反应完全后冷却 ,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39g .试通过计算确定剩余的 39g固体物质的组成 .(2 0 0 2 ,黑龙江省中考题 )分析 :根据题意 ,剩余固体物质的组成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全部是Cu ;②未反应的木炭粉与生成Cu的混合物 ;③未反应的CuO…  相似文献   

10.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先将常见考点例析如下. 一.判断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该类题主要以提供已知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主,然后根据价态变化分析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后,再利用强弱规律解答即可,一般是比较氧化性时就找氧化剂与氧化产物,比较还原性则找还原剂与还原产物.  相似文献   

11.
<正>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的量是高考化学中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两部分内容往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物质获得(或吸引)的电子数等于另一种物质失去(或偏离)的电子数,即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物质的量守恒.为此,我们要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正确运用好得失电子守恒方法,就能够掌握题目的解题技巧.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基本概念例1(2013年郑州模拟)把图2中的物质补充到图1中,可得到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型离子方程式(未配平),对该氧化还原反应型离子方程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12.
在历年各地的高考题中,有关离子方程式的考查是必出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尤其是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出现的更频繁,也更复杂.如少量、过量、等物质的量、任意量等.现将高中化学涉及的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莫昌嘉 《求学》2004,(5):60-61
任何物质在反应过程中都是想方设法使自己变得更稳定些,在反应过程中,分解出什么物质要视周围反应物的需要和反应条件而定,一般总是尽可能分解出周围的物质或反应物最需要的物质(或说总是尽可能分解出对周围的物质或反应物最有吸引力的物质),这一规律,不妨叫做物质的分解原理。  相似文献   

14.
纵观近几年中考试题,经常出现"物质共存"、"离子共存"的试题.所谓的物质共存或离子共存,在初中阶段指的就是:构成物质的不同离子在溶液中能同时存在,相互之间不能发生反应.也就是在同一溶液中不同离子之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通过对中考试题分析,常有以下几种题型,现举例说明.一、判断物质或离子能否共存例1(2010年南昌市)下列各物质能在溶液中共存的是  相似文献   

15.
推断题是各地中考化学试题中的常见题型,它集常见物质的性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于一体,具有综合性强、考查面广、思维容量大、题型多变、能力要求高、推理严密等特点,既能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又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框图推断题作为推断题的一种形式,在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出现尤为频繁.那么如何解答这类试题呢?我认为,解框图推断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即推断题的"题眼",继而顺藤摸瓜、理顺思路、突破全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牢记一些物质的典型性质、特定用途及重要的反  相似文献   

16.
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化学基础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 ,弄清和掌握其实质及其一些关系对学习化学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 ,谈谈氧化还原反应的复习问题 .1 弄清实质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转移 (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 ,它的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因此 ,可视参加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后其组成元素的化合价有无变化来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2 理清关系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在一个反应系统中 ,氧化和还原同时存在、同时发生 .在有的物质被氧化的同时 ,有的物质被还原 .因而化…  相似文献   

17.
油脂是重要的基本营养物质,近年高考主要考查其组成、分子结构、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下面根据教材、考纲的要求,精选例题,剖析油脂的常见考查情况。一、油脂的组成和分子结构例1某油脂的结构为■,R1、R2、R3均不相同。关于该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油脂在人体内最终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B.该油脂称为混甘油酯,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当一个反应体系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都能和另一种物质反应,此时就存在原反应体系中哪种物质优先反应的问题,即竞争反应.那么如何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此进行了摸索,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是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更是高考热点.以前一般是先给出某化学反应的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判断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完成方程式配平,找出物质间量的关系等.近年来题干里只给出反应体系中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要学生通过分析自行构建一个化学方程式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有思维、分析推理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过程与方法加强学生分析推理等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层层深入逐渐强化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前者需要吸收能量,后者需要放出能量,两者的差即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来源于对反应的加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