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个时代,是“五千年未有之变局”,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庞然大国,由乌托邦梦想慢慢向常识回归,由权力的高度集中慢慢向公民个体分散。中国梦幻般的剧变,给这一代报人提供了梦幻般的新闻土壤。这是属于新闻人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2.
吴茜 《新闻记者》2008,(11):37-39
对时效性的追求历来是新闻业的目标之一.30年的新闻改革使得我们对于"新闻时效"观念的理解不断加深,新闻时效观正慢慢从一维空间向四维空问进行转变,更加追求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统一于一体.本文拟以热门事件的报道为例,来探讨新闻时效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刘保全 《新闻界》2004,(2):33-33
本刊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组织评选的第四届“新闻核心期刊”,近日通过评审鉴定,《新闻界》再次当选。“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被编排在“文化事业、信息与知识传播类核心期刊”中,它覆盖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整个学科即新闻、传播、广播、电视、编辑、出版、发行等。在各学科评选的基础上,汇编成《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一书2004年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向社会公布发行。对入选的“核心期刊”单位,不通知,不发任何证书。旨在向订阅单位和个人推荐优秀的、高质量的期刊,供大家选订,以便在…  相似文献   

4.
对外投稿,尤其是向中央媒体投稿,没有过硬的东西,没有让编辑眼睛发亮的东西,你别想中稿。新闻不像文学作品,可以慢慢构思慢慢写作慢慢磨,新闻写作求快,发稿、采用亦求快。编辑拿起稿子,扫一眼基本上就可以定生死。只有那种在3秒钟内让编辑眼睛发亮的稿子,编辑才会决定留下来,稿子也才会迅速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5.
演播室里端庄秀丽的主持人,新闻科班出身的专业记者,三大新闻媒体的新闻部和编辑部,已经不再是这个时代为我们带来外面世界消息的唯一渠道.当马特·德拉吉率先向全世界传播着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绯闻,博客们开始喊出重写传统新闻学甚至政治传播学的时候;当韩国新闻网站ohmynews成功地将"每个人都是一名记者"的口号变成现实,确立自己成为韩国较有影响力的媒体地位的时候;当自称"合作型报纸"的红纸网站要"给每一个人成为记者的能力,……把你的作品卖给全世界潜在的几百万读者"的时候,传统新闻媒体的专业传播者们开始发现,新闻的品质、价值和渠道已经不完全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了,一种潜在的力量正在慢慢生长,并开始颠覆甚至重塑新闻学的权威和版图.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蓬勃发展,被视为新闻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在我国,作为新闻表达方式的创新形式,数据新闻的专业程度还不够高,存在着种种专业化缺失的现象,给新闻传播带来不良的后果.面对现状,数据新闻应该在客观分析加强舆论引导、整合资源追求深度报道、谨慎解读专业问题、公开数据、扩大受众参与等方面做文章,力求克服自身“短板”,向专业化道路迈进.  相似文献   

7.
李建新 《编辑之友》2012,(3):54-56,62
本文探讨了中国新闻传播教育近10年的流变及其发展趋势,主要有:对新闻传播教育的认识趋于实际理性、新闻传播教育正在主动适应传播环境的变化、新闻传播教育的课堂在向外延伸、研究性教学渐成规模、新闻院校有了向媒介或者媒介集团的转型、退休高官等入主新闻院校等6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并警示了新闻传播教育界可能扩大的“病变”趋势.文章全面认知、反刍了最近10年的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我刚到区委宣传部,开始为报社采写新闻稿件时,同一些初学写稿的通讯员朋友一样,也感觉没有多少新闻事件可采写。 后来,我在加强新闻报道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以腿勤、嘴勤、脑勤、手勤这“四勤”要求自己,主动深入基层农村和各企事业单位上门采访,得到大量的新闻信息,采写见报的新闻稿件逐渐增多。别人慢慢开始知道我是常给报社投稿的通讯员,不少人主动向我及时提供新闻信息和线索,扩大了我采写新闻稿件的耳目。  相似文献   

9.
AI主播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与新闻行业共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纽带,其出现表明人工智能已经在新闻传媒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与变革。当前AI主播新闻报道正在由低水平应用向高质量应用转变,由“机器替人”向“人机协同”转变,由机械化传播向情感交互转变,对于新闻主播行业的变革和发展,它能够很好地推进新闻传播行业高效率、高稳定、高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闻传播专业期刊主要经历了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在初始发展阶段,理论和业务的分界并不清晰,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专业期刊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战时新闻学.新中国成立后,新闻传播专业期刊由西方新闻学学术理论引进,逐步走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学研究,新闻传播专业期刊发展随之繁荣.  相似文献   

11.
有些主持人的“说新闻”慢慢等同于调侃新闻,甚至对有的信息点评也十分的随意,这就会给观众造成一种“为了表现”的感觉,这是我们应该避免的一种倾向。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信息和新闻载体都极大丰富的时代,新闻传播已经由“卖方市场”不可避免地向“买方市场”转变。为了抢占“市场”制高点,新闻策划越来越成为各媒体不约而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周莉  李晓 《编辑之友》2015,(8):77-79
大数据催生了集成式新闻的发展,使传统新闻信息以数据的形式被重新构造、整合及解释.由此,新闻编辑的运作模式向整合式平台转变,其在扮演好传统“把关”角色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功能,而新闻编辑的叙事模式也由单一媒介故事向多媒介故事转变.新闻编辑模式以集成式新闻为突破口,更深层次地带动整个新闻行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组织评选的第四届“新闻核心期刊”,近日通过评审鉴定。《新闻与写作》再次当选。 “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被编排在“文化事业/信息与知识传播类核心期刊”中,它覆盖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整个学科即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并不是一个严格的专业概念,它与社会新闻在题材和内容方面存在一定的先后继承关系和交集。最初的民生新闻从业人员对“民生新闻”的定义是这样的:“以广义社会新闻为自身定位,关注普通百姓生存状态与心灵空间。”民生新闻几乎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中才慢慢明晰自己特质的:毫不掩饰“一地鸡毛”,以记录百姓生活状态、生活矛盾为己任,报道强调人文关怀和平民视角。  相似文献   

16.
一目了然     
《声屏世界》2010,(10):66-67
关注受众新闻期待变化 从新闻生成上看,新传播时代的受众正在显露出由“被动消费”向“协同生产”转向的明显迹象,这是新媒体传播技术给新闻生成机制带来的变化。新传播时代受众倒逼媒体重构,是一种正在形成的趋势。一是推动信息流通形态由单一转向多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当前新闻与公关职业关系的“囚徒困境”问题,分析了媒体-消息来源和职业社会学两个研究路径下新闻与公关的职业关系及认知现状研究.论文通过引入生态学的理论范式,论证了新闻与公关职业特性认知和职业生态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认为在生态学范式下,职业共生关系是新闻与公关走出“囚徒困境”的最理想选择,而“专业主义同构”是这种共生关系下最理想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咱们的新闻讲究一个“指导性”,那些带有“普遍性”的“经验新闻”也就成了传媒的“拳头产品”。翻开报纸,“启示”、“分析”、“做法”之类的“经验新闻”扑面而来,广播、电视也不甘示弱,寥寥无几的几条新闻多数也是在向受众“释疑解惑”,介绍“经验”。在“经验新闻”海洋中浸泡已久,也慢慢悟出了几条“经验”来。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媒体经历着由“纯新闻”向“泛新闻”转变、表达方式日趋平民化的转变,信息源多样化的转变以及由“重节目”向“看品牌”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视节目的编辑策划以及创作的原则和取向。  相似文献   

20.
新闻竞争,正从“软新闻”向“硬新闻”挺进。 如果说,当年“软新闻”的走红,补充和延伸了报纸的功能,是当时条件下新闻改革的“外围战”;那么,今年“硬新闻”的升温,则是由外延向内涵的质的飞跃,打响了新闻改革的“攻坚战”。 新闻竞争何以从“软新闻”转向“硬新闻”呢?一是“硬新闻”是读者最关心的新闻,是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新闻,构成公众舆论场的兴奋中枢。二是“硬新闻”是“新闻纸”的主体部分,是新闻拼抢的主战场,显示报纸的综合新闻实力。三是“硬新闻”是机关报的强项,是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载体。 从“软新闻”到“硬新闻”,这不是对“软新闻”的简单否定,而是一种超越。 如何强化“硬新闻”,真正使“硬新闻”在新闻竞争中成为制胜之策: 第一,大信息量,规模化供给。没有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