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地处山区,与在当地可以看到《中国钓鱼》杂志不同,《钓鱼》杂志在当地很难看到,书刊、零售都没有,订阅就更没有了。去年到省城买渔具,渔具商送了一本给我,感觉不错。今年我试订了第一季度,真的不错,就直接续订了一年。半年来通过阅读与对比,我感到《钓鱼》杂志有三个主要特  相似文献   

2.
夏秀利 《钓鱼》2009,(7):68-68
第二届《钓鱼》杂志“读者杯”将在近20个省、市举办分站赛的比赛消息披露后,在全国各地引起较大反响。得到消息的各地渔具经销商纷纷来电来函,对承办和赞助“读者杯”比赛表示出很大兴趣。短短的一个星期,钓鱼杂志社目前已收到十几家渔具经销商承办分站赛的邀请。其中,江苏省宿迁市千岛渔具和天津东浒渔具对“读者杯”活动更是情有独钟,得到消息后,就进行了充分的准备。4月25、26日,第二届《钓鱼》杂志读者杯将率先在天津与宿迁两地开赛。随后的几个月里,江西、广东、福建、浙江、云南等省市也将分别举办“读者杯”分站赛比赛。有意参加钓鱼比赛的爱好者,敬请关注《钓鱼》杂志和当地渔具店的比赛信息,愿意承办当地比赛的渔具店,也可以和钓鱼杂志社取得联系。  相似文献   

3.
李寒停 《钓鱼》2009,(14):6-7
一场席卷全国各地的《钓鱼》杂志“读者杯”钓鱼比赛,已将“我钓鱼、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深入人心,所到之处引起了广大钓鱼爱好者的极大关注。为延续“读者杯”在全国的热潮,2009年6月21日由《钓鱼》杂志、上海雨生渔具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青岛市钓鱼协会淡钓委员会协办、青岛市友谊渔具承办的第二届《钓鱼》杂志“读者杯”比赛“雨生杯”青岛分站赛,在山东省青岛市北宅淡钓基地开赛,来自青岛市及周边地区的120名钓手参加了本次比赛。  相似文献   

4.
王建明 《钓鱼》2006,(17):69-69
我是一名钓鱼爱好者,同时也是《钓鱼》杂志的忠实读者。多年来,我一直都订阅《钓鱼》杂志。从这本杂志中,我学习到许多知识,掌握了更多的钓鱼技巧,也了解了我国以及国外钓坛、钓具行业的发展态势。世上的万物总是存在着两个相对的方面,我说这话并不是讲《钓鱼》杂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但看得多了。也就总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觉得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不足。如我在该刊中看到。一些钓鱼大师们就钓友提出的钓鱼方面问题专门撰文予以回答,还有民间钓鱼高手写的关于鱼在不同季节里不同的钓法等。  相似文献   

5.
张忠江 《钓鱼》2006,(23):70-70
我是一名有着十多年钓龄的钓鱼爱好者。平时,我闲暇时总喜欢研究研究钓鱼理论。2004年,我在邮局的售书摊上看到了《钓鱼》杂志2004年的最后一期。我立刻就被贵刊精美的版面设计、丰富的栏目安排以及实用的钓鱼理论文章所吸引。随后,我立即到邮局订了2005年全年的《钓鱼》杂志。每期的《钓鱼》未到之前,我那种企盼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时时地会去看看邮箱里是否有投寄信函。  相似文献   

6.
李永海 《中国钓鱼》2005,(11):73-73
10年前,我脱下军装穿上税服后,在朋友家里无意中看到《中国钓鱼》杂志,觉得非常值得一看。渐渐地,我就成了《中国钓鱼》的热心读者和长期订户,有些文章我会反复看上好几遍。  相似文献   

7.
《钓鱼》2007,(9S):5-5
我是一位才有三年钓龄的钓鱼爱好者,朋友曾借给我几本《钓鱼》杂志,使我和《钓鱼》杂志结了缘,每期必买,但也错过了一期,所以今年早早就去邮局订阅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我在2011年第九期《中国钓鱼》杂志发表《云竹湖钓草鱼的方法》一文后,得到了不少钓友的认可和支持。本地钓友们在渔具店闲聊时,认为写得不错,很朴实,很详细;一些不认识我的钓友,通过其他钓友也在打听我。  相似文献   

9.
华朝熙 《钓鱼》2004,(18):30-30
看到《钓鱼》杂志上先生大作之后的《作者简介》,才知你我都是直奔古稀的人了。论年龄,我可能比先生还大三四岁.说钓鱼,虽然说起来也钓了好几十年的鱼,全然没有先生对垂钓有所研究。拜读了张先生不少论著,受益匪浅。然而,近日病中读到先生《认识灵钝才能把握灵钝》一文(见《钓鱼》04/16期),倒想谈点我的浅见,旨在与张先生探讨、商榷。  相似文献   

10.
覃建谋 《钓鱼》2013,(6):20-21
我钓鱼虽然已经30多年了,但退休前并不知道《钓鱼》杂志。退休后,钓鱼的机会多了,就经常去渔具店。2001年有一天,我去渔具店,发现柜台上有一本报纸式的《钓鱼周刊》(8开),翻看内容相当不错,就借回来看。从此我才认识《钓鱼》,并开始订《钓鱼》。后来我从网上还知道全国共有钓鱼类杂志5家,就把其他4种同时订了一个季度回来看。经过对比,我认为《钓鱼》比较适合于本人阅读,就从中选优,开始坚持年年订《钓鱼》。我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过去业余写作,主要是写诗和写民间文学。由于  相似文献   

11.
深深的眷恋     
张桂林 《钓鱼》2005,(5):46-46
我是有着20多年钓龄的“铁杆钓迷”,平时特别喜爱阅读有关钓鱼知识方面的书刊。去年4月的一天,我到本地一家渔具店购买钓具时,老板热情地向我推荐了《钓鱼》杂志。手捧那本带着油墨香的杂志,突然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李伯文 《钓鱼》2012,(5):1-1
2月,春节过去,户外却仍是寒气逼人,一片冰天雪地景象,无从出钓。闲来无事,我便翻阅起近期的《钓鱼》杂志打发时间。偶然读到《铅,渔具产业的阿喀琉斯之踵》(《钓鱼》杂志2月上)和《禁铅全球化》(《钓鱼》杂志2月下)两篇文稿。细细想来,坐在暖屋内的我竟隐隐生出些许寒意。  相似文献   

13.
杜新财 《钓鱼》2004,(13):45-45
认识《钓鱼》纯属偶然。那是我加入大连市钓鱼协会后不久的一天,因需添置部分钓具小配件,我光顾了市钓协所属的渔具店,一番精挑细选之后,服务员随手从柜台内拿出了几张旧报纸,准备将小配件包装好,也正是在这机缘巧合的一瞬间让我有幸认识了一位良师益友钓鱼周刊。  相似文献   

14.
钓翁放生图     
张景孔 《中国钓鱼》2006,(10):55-55
我是一个钓鱼迷,在此想通过《中国钓鱼》杂志向各生产渔具企业转达我们钓鱼人关于钓线颜色的一个建议。我是年轻人,视力和视觉好,对各种颜色的渔线都适应。而我的父亲是一位年近60岁的人,眼睛花而且是远视眼,对渔线的颜色特别敏感。比如说茶色、浅红色、烟灰色的渔线都看不清,只有透明色和黑色看得清!有次就因为钓鱼的脑线是浅红色,父亲忙碌半天也没有把鱼饵挂上钩,让父亲对钓鱼的兴趣大减,我父亲的钓友和他年岁相当,都说对彩色的渔线用不惯。希望广大生产渔具的企业想想上年岁的老年钓友,为他们生产出适合视觉颜色的钓线。谢谢!  相似文献   

15.
孙长青 《中国钓鱼》2012,(12):88-89
冬季闲暇时间,我除了翻阅《中国钓鱼》杂志,摆弄渔具外,还利用一些时间把自己多年的钓鱼经历回忆总结一下,把那些难忘的垂钓过程写一写,从中回味那种收获所带来的喜悦。2004年的两次意外收获让我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16.
答黄颡     
尊敬的《钓鱼》杂志社编辑们:您们好!我本是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小戴渔具专卖和老戴渔具专卖的两店个体经销商,同时也是《钓鱼》杂志的忠实读者。  相似文献   

17.
马松录 《钓鱼》2013,(14):18-19
我与《钓鱼》的相识纯属偶然。那是2010年的5月份,应战友的邀请去上海参加战友联谊会。下火车后因战友接站还没有来,我便信步来到一个书报亭前。第一次看到《钓鱼》杂志,便拿起翻阅,一下子就被里面的精彩内容吸引住了,不知不觉看了好几篇。书摊老板见状,就不满地对我说:"这杂志是卖的,不是免费阅读的。"猛然惊醒,不好意思地说:  相似文献   

18.
王勇 《中国钓鱼》2012,(10):51-51
我是一位上海的钓鱼爱好者,也是《中国钓鱼》杂志的忠实读者。在2012年第五期《中国钓鱼》杂志上我看到湖北十堰钓友季容求问《这是一条什么鱼?》的文章和图片。这种鱼我曾见到并钓获过,这是欧洲裸鲤。它最大的特征就是鳞片分布于身体的上部两侧,只有1~2排,下腹部和尾部也会有少量鳞片分布。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钓鱼》2007,(5X):5-5
我是《钓鱼》杂志的忠实读者,每期必看。07年版面作了较大的改动,增加了新栏目,新内容,作为老读者看过之后,感觉让人眼前一亮,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钓鱼》杂志版块新颖,内容丰富,最值得一读的就是每钓上一大条鱼,钓友们所谈的心得体会,心一下子就被拉近了许多,我好像也看到了当时的场景,很过瘾。  相似文献   

20.
刘定龙 《钓鱼》2004,(7):22-22
常在钓鱼网上泡着,看到一些有关钓线的错误观点,总想一吐为快。近来在《钓鱼》杂志上读到两篇有关钓线的文章,感到人们对钓线的错误认识真是根深蒂固。就我自己的感觉,我以为这里有人们对钓线认识上的误区,也有写作态度上的不严肃。下文中,我就事论事,只就钓线的有关的错误观点作一剖析,但愿有些提法就此打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