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艳 《文教资料》2007,(15):94-95
本文通过对苏童的代表作的深入分析,深刻地阐述了苏童小说中女性的悲剧起源:一方面,他承认男权社会对女性悲剧形成的外部因素,但是另一方面,他更关注女性自身所具有的弱点。正因为这个特点,才使得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充满了悲剧色彩。在苏童笔下,我们看到的女性形象丧失了传统美、女性之间相互残害、女性对男性的盲目崇拜,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论述苏童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2.
常静 《文教资料》2007,(35):39-41
哈代是英国文学中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家,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构建了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叙事结构。而他笔下的女性都笼罩着浓郁的悲剧色彩。悲剧女性身后隐藏的并非是作者特殊的世界观,而是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矛盾冲突。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悲剧就是必然的。哈代通过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对现实、伦理、道德进行严厉的抨击。  相似文献   

3.
曹禺,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他在作品中刻画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的女性。回顾这些女性人物,我们不难发现,曹禺描写了大量的女性悲剧命运。本文从曹禺早期的"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进行解读,来分析曹禺是如何通过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描述,来深度探究悲剧形成的根源,对封建社会中遗留下来的愚昧落后思想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4.
《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包法利、夏尔之母和艾洛伊丝三位女性的爱情悲剧、事业悲剧和人生悲剧预示着一个时代的悲剧。这种悲剧不是特例,而具有普遍意义,在中外诸多优秀作品中,都有这三位女性代表的三种典型化悲剧女性形象。除了被压抑的欲望、身体商品化和生与死的选择等悲剧色彩,也存在着女性解放、渴望自由的的呼喊。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悲剧女性命运的结局是男性悲剧家对生命的一种自我提升,隐性女性命运结局成为显性男性悲剧性的对照。在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伊娥、伊俄卡斯忒、卡珊德拉、克里泰墨斯特拉、美狄亚、安提戈涅等六位女性。以她们的命运结局的模式作为分析对象,阐述古希腊悲剧中女性命运的结局是男性悲剧的祭供这一主要论点。  相似文献   

6.
《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包法利、夏尔之母和艾洛伊丝三位女性的爱情悲剧、事业悲剧和人生悲剧预示着一个时代的悲剧。这种悲剧不是特例,而具有普遍意义,在中外诸多优秀作品中,都有这三位女性代表的三种典型化悲剧女性形象。除了被压抑的欲望、身体商品化和生与死的选择等悲剧色彩,也存在着女性解放、渴望自由的的呼喊。  相似文献   

7.
《妻妾成群》描写了一群旧时代女性蹑足走动和掩面呜咽的声音,刻画出了一个个在罗网中痛苦挣扎的女性悲剧形象。通过对这些女性悲剧的感悟,从生命、人性、女性价值的角度论述,从而在她们的痛苦、恐惧、呻吟中透出了生命的失重、人性的扭曲以及女性价值的迷惘。  相似文献   

8.
威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毕生共创作了10部悲剧,仅仅10部悲剧他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文学史上永垂不朽的女性形象。通过对这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塑造,莎翁的女性观也随之浮出了水面。在这里。本文试图通过莎士比亚对其悲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来探寻他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9.
李多林 《孩子天地》2017,(5):244-245
张爱玲是我国的著名现代女作家,她创作了很多散文和小说,她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都带有传奇的色彩和时代的印记。张爱玲的小说作品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张爱玲将自己的经历渗透到小说作品中。张爱玲小说作品中女性身上都带有悲剧色彩,女性的婚姻、家庭、所处的时代对于女性命运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研究和分析张爱玲小说中悲剧的女性形象,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女性人文情怀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指出了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意识形成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对小说中悲剧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千百年来,在以男权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中,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女性的命运尤为悲惨,社会丝毫不给她们自立的机会,而贫穷与困顿一步步扭曲了正常的人性,荡涤了廉耻之心,女性被作为商品出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是轮回的,在家族中一代代传递,任何个人的挣扎都是徒劳的。老舍先生的名篇《月牙儿》向读者展示了母女两代人在生活重压下被迫沦为暗娼,走向人生毁灭的悲剧过程。归根结底,是那个特殊的时代制造了悲剧的女性,女性的悲剧亦是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在贾平凹的创作中,女性一直是一个绕不开的文化意象。贾平凹的中篇小说《五魁》通过对女性命运的书写,展示了女性被传统封建婚姻的摧残、男权社会的主体压迫以及残缺的个体生命需求造成无爱的婚姻压抑以后卑微的个体生存悲剧;爱情的求而不得、情爱的压抑与畸形所带来的绝望的爱情悲剧,表现了女人最终无法反抗而精神扭曲走向绝望的生命悲剧,有力地透视女性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生活中艰难的生存境遇,并且通过荒诞书写和对比手法两种悲剧性的表达方式加强作品的悲剧力量,从而激发读者反思当代女性的生存难题,避免悲剧的重演。  相似文献   

12.
希腊悲剧与中国元代悲剧虽然产生的时间不一,但其中的女性形象都呈现出刚柔相济的悲剧美,面对厄运,她们都表现出与传统女性美标准背离的独立自强、意志刚毅和敢做敢为,同时又不失女性的贤德、温良与柔美。尤其在元杂剧里,女性在舞台上激情呐喊,其音,其行,其心,由远而近,由模糊到清晰,使得在历史中消隐了的女性,终于从元代悲剧文学中脱颖而出,表现了对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美”标准的背离与颠覆。  相似文献   

13.
张春兰 《考试周刊》2012,(63):28-30
苏童的女性系列作品,多从勘探女性生存的角度虚构故事。本文试对苏童文本悲剧女性命运及其悲剧原因进行分析,透过女性生存的悲苦表象提出父权制度下女性的人身依附意识导致了红颜悲剧,以期唤起男性中心文化下女性的自省。  相似文献   

14.
李瑞龙 《文教资料》2007,(15):75-77
在我国古典戏曲中,悲剧人物往往以被动受难、善良柔弱的女性为主,而把这样的女性作为悲剧的主人公绝非偶然,是有其独特原因所在的。本文试图从时代所处特征、女性及戏曲在古代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中西方对悲剧的审美差异三个层面,来阐述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其作品尤以女性小说最具特色。在丁玲的早期创作中,她对女性群体在特殊时代中的悲剧意识有着深刻的认识,以悲剧视角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的女性形象,展现了特定时代中女性主人公悲剧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不仅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而且也是世界著名悲剧之一。《窦娥冤》之所以被称为悲剧,自然与作品中塑造的悲剧人物"窦娥"密不可分。在历来的研究中,窦娥悲剧命运的探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还是经久不衰,究其根源则是作品中沉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通过对关汉卿笔下窦娥的悲剧命运的解析,追寻女性悲剧的根源,并以此来探索女性悲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世俗女性人物的悲剧美是越南《传奇漫录》女性形象中极为独特的一类。《传奇漫录》中描写女性人物形象的11个故事中,世俗女性人物悲剧美的代表故事仅3篇,却集中反映了越南封建社会风貌、制度以及古代女性价值观和传统思想,充分揭露了越南古代女性悲惨命运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美戏剧史上的代表作家,奥尼尔与曹禺在其戏剧创作中都体现了女性悲剧意识。以两位剧作家的代表作《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为切入点,采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分别从孕育女性悲剧意识的土壤,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女性悲剧意识在两位剧作家创作中的不同诠释等几方面对两部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探讨他们在创作中所体现的"女性悲剧意识",从而拓宽奥尼尔与曹禺作品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正>高中语文教材中包括很多女性形象,其中不乏一些悲剧女性角色,而这些角色都有其独特的灵魂。但是如果不深入分析,往往给正处于成长期的高中生传递一种有偏差的性别意识,导致高中生产生性别偏见,不利于他们健康性别观的形成,不利于高中生未来的健康发展。因此,笔者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悲剧女性角色入手,揭示悲剧女性的层层面纱,探讨悲剧女性角色,发挥悲剧女性角色的教育功能。一、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悲剧女性角色  相似文献   

20.
《青衣》和《黑天鹅》都是以女性为题材来反映主人公艺术人生的作品,二者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作品折射出了中西方不同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彰显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女性悲剧的相似性及独特性。本文拟从生存的悲剧和艺术的悲剧两方面来探讨女性悲剧的内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