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和文凯  曾晓萱 《科研管理》1996,17(5):53-58,64
大公司在成熟阶段的半导体产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由于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在专用集成电路方面中小型创新公司发挥其创造性设计及制造方面小批量、多品种和快速反应的竞争优势而蓬勃发展富有生命力.硅谷的的社会网络系统对中小型创新公司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我国在发展高技术产业时,既要建立规模效益好的大公司,也要注意发挥创新小公司的作用及培育社会网络,使高技术产业既获得规模效益又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5-201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高技术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区域比较。机理分析表明,高技术产业聚集影响技术创新的机制在于:高技术产业聚集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的产生和促进技术创新的扩散。实证分析显示,在控制了科技人员和经费投入、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制度创新等条件下,高技术产业聚集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分区域比较表明,高技术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培育高技术产业集群,发挥人才、资金的推动作用和利用外资的技术外溢效应,以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对于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增长来源:技术进步还是技术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了1996-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通过对高技术产业2002年前后各效率变化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深层因素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实证结果表明:(1)2002年后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率的快速下降.同时技术效率变化取代技术进步成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主导因素.(2)高技术产业发展已由单纯追求技术创新向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转变,但技术创新能力差,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是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4.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期融资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型高技术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我国的中小型高技术企业大多处于发展阶段中的成长期,因此,针对成长期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进行分析是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以成长期的中小型高技术企业融资策略为研究对象,在对中小型高技术企业特性及成长阶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成长期的中小型高技术企业融资特征,进而提出了对应的、适宜的融资策略.为我国中小型高技术企业健康、良好地成长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产业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发展产业,科学地对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做出综合评价,对于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由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和技术创新产出能力2个一级指标以及下属各项相应的二级三级指标构成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计算公式,并依此对全国30个区域2006年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最终得出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尝试构建包括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获取和改造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支撑能力4个一级指标,下设1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衡量辽宁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经过因子分析发现,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存在人才队伍建设落后、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原始创新不足、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足、高技术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可通过优化政策导向促进基础研究、完善高技术产业人才发展机制、制定"辽宁创造"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优化高技术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完善鼓励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等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7.
高技术产业表征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整体竞争力,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受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运用1995-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开发能力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要大于技术转化能力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创新环境会间接调节技术创新能力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方向。基于这一研究结论,可以通过加强高技术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强高技术产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研发投入,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完善资金筹集途径及合理配置科技经费支出范围等方式来提高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静态效率和动态生产率的双重视角,本文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GMM)和中介效应模型等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从全国总体来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绿色技术进步是高技术产业集聚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的主要驱动力;进一步的机理检验表明,高技术产业聚集会通过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和提高绿色生产效率,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进而实现绿色技术创新绩效提升;无论是基于静态效率视角还是基于动态生产率视角,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此外,上述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本文为我国推进绿色发展与创新驱动有机结合,进而推动创新型国家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孙玮  王九云  成力为 《科学学研究》2010,28(7):1088-1093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对1996-2007年间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来源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生产率分解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集中表现为纯技术效率和要素配置效率,规模经济对创新生产率的作用并不显著。外商投资企业RD溢出是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外部力量,在促进纯技术效率提升的同时可能会阻碍要素自由配置。直接引进国际技术不仅没能帮助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反而呈现出显著的逆向技术扩散。相比于技术引进,国内技术购买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较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方法,运用Eviews6.0软件,针对国际性技术外溢对北京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北京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绩效模型和面板数据回归结果。结果表明,北京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主要依靠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高科技人员投入、FDI利用和出口贸易额的增加也会对北京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通过提高新产品、新技术的质量和层次来提升北京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绩效时,FDI和出口贸易的技术溢出会起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中国信息化发展进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印红  雷泽勇 《情报科学》2003,21(10):1116-1120
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广的课题,很难用简短的文字来说明。本文另辟蹊径,选择1993~200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作为数据来源,通过分析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统计公报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命令、文件等,对我国近十年来的信息化发展进程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2.
郝金星  张玉峰  徐敏刚  李伟  王研 《情报科学》2000,18(10):933-936
本文将紧密结合《数据结构》CAI课件的开发经历,探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新思想、体系结构,以及开发一些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德荣 《大众科技》2012,(12):199-201
通过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桂林会仙湿地旅游开发的优势、机遇、劣势以及存在的威胁。指出了它的优势所在就是在广西乃至全国众多的旅游景点中的唯一性,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国家公园试点相关项目工程建设和桂林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将给会仙湿地旅游开发带来机遇;但是人才匮乏和知名度低是它的劣势所在,而湿地的脆弱性又是它潜在的威胁。提出了会仙湿地旅游开发必须走湿地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旅游体验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分析了世界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的趋势,探讨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关系,表明世界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的趋势必然会提高知识产权垄断性和滥用的可能性,较大的自我研发投入和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基础对应于高的较优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三资企业内部化转移技术对应于较低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高或低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下自主创新能力均能达到最优,即使无自我研究开发投入,也存在较优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提出我国必须加大自我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基础建设,同时注意发挥技术引进对自主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改进DEA的地域R&D相对效率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地域R&D效率进行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工具定量地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产出与投入在时间上的滞后关系的实际情况,建立了R&D产出相对R&D投入滞后的地域R&D相对效率的DEA评价模型.利用此模型,对我国各地区R&D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许多地区的R&D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基于分析结果,就我国地域R&D资源系统高效利用,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的外部性导致技术溢出,促使信息化对能源强度产生空间效应。本文利用2006—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误差模型并基于区域发展的空间分异性与空间自相关性,研究信息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大小以及不同区域间的空间效应,测度了中国30个省(市、区)的能源强度和信息化水平,揭示了信息化水平对能源强度的空间效应机制。结果表明:①信息化水平和能源强度地区空间集聚现象十分显著,中国30个省(市、区)之间相邻地区呈现出相似聚集的分布情况;②信息化水平、城镇化和能源消费结构对地区能源强度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③信息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某一地区的相邻地区信息化水平提升会促进该地区能源强度的降低,相邻地区信息化水平每变动1%,空间效应使得本地区能源强度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动1.396%。建议各地区重视信息化水平在降低地区能源强度的作用;构建信息化发展推动能源强度降低的政策体系;加强区域间的协同合作与共同发展;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地区间合作交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7.
集成电路产业是电子信息工业的基础,也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与先导性产业。中美贸易摩擦在加剧产业竞争态势的同时也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会窗口。文章运用产业创新系统的分析框架,剖析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当前所面临的竞争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研究认为:坚持系统观念与原创导向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实践的技术发展路线、完善产业政策支撑体系与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制度优势集中突破薄弱环节、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引领创新链发展进而形成现代化创新网络体系等策略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突破“卡脖子”困境,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美间R&D溢出估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王铮  龚轶  刘丽 《科学学研究》2003,21(4):396-399
借助知识网络的概念 ,对中国与美国的R&D溢出情形作了初步的统计考察 ,结果发现 :中、美R&D溢出在溢出时间上有明显不同 ,同时中美之间存在明显的R&D区域溢出。中国对美国R&D投入的溢出响应时间约为 4年。美国R&D溢出对中国的GDP增长作用是明显的 ,中国对美国的作用也存在 ,二者都是正的溢出 ,中美经济的合作对双方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竞争情报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高等院校也进入了市场竞争的行列之中。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然会导致教育全球化。面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的竞争优势,我国高校应如何应对?本文在分析国内外高等教育走向市场竞争的基础上,面对国外高校的竞争,针对国内高校竞争的特点,应用竞争情报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提出构建高校竞争情报系统的设想,希望能为我国高校应对国内外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与合作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20.
系统地论述我国台湾生物学科基金项目评审中关于申请入学术业绩定量化评价方法。这一方法的评价指标中,不仅包括学术论文,也包括非学术论文(专利、成果转移等);在学术论文指标中不仅考虑scI论文,同时也考虑了非scI的其他论文(包括台湾岛内的期刊)。这一方法不但可以相对全面地考核科研人员的业绩,而且可以克服优秀学术论文“外流”的现象,促进本土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的提高。这一方法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科研评价方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