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及王宏甲新书读者的反馈情况,他找出一本《中国新教育风暴》递给我,说这是一位读者送给他的。我很纳闷,因为这是第一次看到读者送给作者的书。  相似文献   

2.
利用教育是图书馆与读者间的桥梁。对少儿读者来说,期望通过利用教育来引发其需求,并学会善用既有的资源,使学生从小就学会查资料,利用图书馆资源来解决学业上和生活上的问题,以奠定良好的自学基础。对图书馆而言,则期盼通过利用教育推介其资源,以满足读者的需求,进而在营造终生学习的情境中,培养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人,同时也为图书馆的自身建设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吴可 《上海教育》2007,(12A):64-64
现在还有女校吗?女校真的一个男生也不收?女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会不会有点怪怪的?提到女校,大家的心头总会升起一种神秘感,接着就会抛出无数个好奇的问题。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是上海市唯一的一所女校。在115年校庆之际,校长徐永初主编的《女校·女生》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女校的窗。该书近曰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马展 《宁夏教育》2002,(12):47-47
常听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挂一句口头禅:“严师出高徒。”似乎实施教育就宽容不得,中小学也要一律以严待生,宽容就不是一种教育原则。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颇有经验的班主任,不无调侃地谈到他曾经“鼓励”过一个学生“犯错误”:“这个学生太正统太规范太标准化了,不大像正常青春期的学生。有一次工作中出了错儿,很难过地向我检讨,痛心于扣了班级评优的分数。我告诉他:工作中难免犯错误,但重要的是应该大胆工作,不要过分拘谨。你这个年龄不敢出点错儿,你就缺少生活乐趣,你就缺少与同伴交流沟通,你就缺少开拓进取的精神,你也就必…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从封闭到开放,实行开架借阅,它的进步性不言而喻。开架借阅,读者可以和图书亲密接触,可以随意地翻看,自由挑选。读者进了图书馆,面对图书,犹如阿里巴巴进了宝山,面对宝藏一样,心中的喜悦无法形容。开架借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尤其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开架借阅是图书馆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必要举措之一。同时,开架借阅也体现了图书馆以读者的需求为第一位和“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的服务宗旨。  相似文献   

6.
孙宁 《山东教育》2004,(16):61-62
文学作品中,细节往往是打动人心的魅力所在,愈是生动新颖的细节,愈让读者过目不忘。教育过程中也有许多有待开掘的细节,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次低头,甚至是一件饰品,都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一振的精彩的细节。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发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旋风,在学生的心海卷起波澜。  相似文献   

7.
这是徐志摩一首短诗中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写一位日本少女羞怯动人的神态,只选取了一个动作,打了一个比方,寥寥二十余字,就使这位少女的美好形象从此印入了亿万读者的脑海。“一低头的温柔”.是最能代表日本女性的举止和神态;“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是中国读者特别熟悉也特别喜爱的一种画面和意境。用后者来比喻前者,不仅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8.
赵美凤 《中国德育》2007,2(8):90-92
学校德育需要研究,开辟“行动研究”栏目的初衷是想让更多关注学校德育研究的读者有一个交流经验、分享情感的半台。德育研究应当是一种扎根在孩子和教师生活中的教育行动,应当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希望更多读者到这个属于我们大家的园地里来讨论德育研究应持的价值取向、目标选择和方法追求,也欢迎大家在这里分享做研究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真正的作品是属于读者的,阅读活动的整个过程也都属于读者。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现实中有些语文课,学生的阅读近乎“戴着镣铐跳舞”,个性未被张扬反遭扼杀。教师拥有对教材文本绝对的解释权,一味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暗示甚至强加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实践。很多时候,学生不是在阅读,  相似文献   

10.
如何把孩子教育好.成了时下家长的一大难题。应当说,如今学习、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应好好珍惜,自觉加倍努力:然而,事与愿违,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就喜欢与家长“对着干”,甚至干出令家长困惑、社会不安的事来,对这类孩子,一些家长和老师往往束手无策.其实,打开锁要有对号入座的钥匙,教育好孩子也并非就没有“捷径”可走。  相似文献   

11.
我每到一所学校,都愿意索要学校简介。学校简介积攒得多了,有时,我就在欣赏不同版式、插图、色彩的同时,认真阅读简介内容,比较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安排。在比较中,我品味出不同的管理风格和教育理念。我择选其中一份农村初中学校的简介,与读者共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翰文章中讲三大战役的那段话,我们在编辑过程中注意到了。是删掉还是保留?删很容易,也避免给我们找麻烦。前些年期刊评审,挑的都是类似“政治”问题。发稿时我们选择了保留,在编者按中也没有就此发表意见。因为期刊是个平台,持有这种想法的年轻教师绝不是少数,你删除这些观点不等于它就不存在了。我们估计认真阅读的读者会注意到,也必然会有人写文章辩驳。如果这样,会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以现在的宽松环境,讨论类似问题不至于获罪。请读者仔细看陈杰老师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美国孩童消费杂志针对9~14岁读者调查指出,有固定零用钱的小孩储蓄较多,花钱也较理智,对钱的感受也较快乐。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的藏书,只有通过读者的使用才能体现图书馆的作用和图书馆存在的必要性。而图书馆的藏书也只有通过图书馆的一系列服务工作,才能到读者手中,所以“服务是桥梁”。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图书馆的服务工作,馆藏就不能到读者手中,图书馆的作用也就显示不出来,图书馆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说,服务性是图书馆赖以存在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搞好服务呢?(一)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思想图书馆每天要接待成千上万的读者,全馆各个部门,首先都要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自己的岗位在图书馆,为读者服务,实质也就是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5.
读者是否见过炒鹅卵石下酒的事?我见过.那是两位老人,因为没菜下酒,于是就捡了一抓比蚕豆大的鹅卵石,先是把它们洗净,然后放到锅里,然后放点盐,放点油.再放点辣椒.然后就生火炒了起来,炒得差不多了就放点水,但不是太多,多了就不是炒了,炒好了便盛在一个小碟里,然后就喝起了酒来。那鹅卵石他们当然是嚼不动的,换谁谁也嚼不动,但两位老人却吃得很香,也不用筷子,只管手抓.动作很随意。每次只抓一颗.小心地放到嘴里,然后拿舌头把鹅卵石顶紧。然后慢慢地嗍.使劲嗍也可以,为的是把鹅卵石里的味道嗍出来。  相似文献   

16.
王琪 《天津教育》2006,(4):15-16
说到分享,我特别崇尚认民教育》的办刊宗旨——“注重思想含量,与读者分享思想”。表面看,这是《人民教育》的品牌战略,细细想来,这确是教育的一种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一顶小警帽     
幼儿之间的矛盾引发纠纷,是幼儿园的常见现象。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个问题,要期专栏刊登了几位读者的来稿,分别讲述了各自的意见及处理方法。我们希望有些好的做法能得至各位读者的认同和参照。下一期本栏准备就“分区教育活动”的有关问题展开讨论,我们殷切期望各位读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8.
阐发事理.“单刀直入”是一法。即不依傍什么。也不借助什么。径直道来,和盘托出。这样话虽明白,可往往韵味不足。古人又有“来龙结穴”之说.即不一下子就把主旨亮出,而是注重蓄势。慢慢地说出本旨,逐渐引出结论,这样就显得自然、有力,读者也更心领神会。且看例句:“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相似文献   

19.
[诊断报告] 这篇文章中要表现的是“多棒的人也需要努力”,可是,文章却没有写出爸爸有多棒。毛病就在于作者自己心里明白,可是别人并非明白,你不能把所有读者都看成是你自己!  相似文献   

20.
简单地说,教育叙事就是以叙述的方式讲述教育中发生的故事。叙事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让教育者的声音被人们听到”是教育叙事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